〔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秋天是收成的季節,新竹縣有個罕見的秋實在每年10月進入收成期!那就是溫帶樹種的「槲櫟」!近年跟縣府農業處共同致力保育這個特殊樹種的嘉義大學森林系教授趙偉村今天下午就帶著學生,再度進入坑子口靶場的管制區體檢原生地的槲櫟消長狀況,也執行一年一度的秋收工作。
新竹縣坑子口靶場內散生有全台唯一、屬於溫帶樹種的槲櫟,6年來縣府農業處和嘉義大學森林系教授趙偉村、廖宇賡合力復育,由縣府提供苗圃,學界進入軍事管制區調查族群消長狀況並採集橡實以種子育苗。
因此儘管近年原生地的槲櫟數量仍持續下滑,但復育苗圃卻成績斐然,已出栽至少2000棵給新竹林區管理處造林!縣府希望這個全國的「獨家」樹種,最後能成為新竹縣自然景觀和山林復育成果的代表。
縣府農業處處長范萬釗說,槲櫟是落葉型殼斗科植物,多分布在溫帶,新竹縣是全球分布的最南界,平添竹縣生物的多樣性,所以非常珍貴,只是目前仍處於快速減少的危境中。他們復育的終極目標,是希望讓槲櫟能在原生地自由「野蠻」生長,不用再擔心人為干擾。
所以2014年爭取得林務局補助後,跟趙偉村、廖宇賡合作復育。由縣府提供苗圃,趙偉村調查槲櫟野外族群消長狀況,並於每年10月初、搶在盜採者之前搶收已成熟的橡實,再交由廖宇賡接力用種子育苗,發芽率幾乎年年都至少有8成,效果很不錯。
前述原地復育的目標也獲趙偉村認同,今天他率學生來新竹縣做年度的採實工作,並重回管制區替槲櫟存續現況做體檢時說,縣府近年廣泛在府前廣場、婦幼館周邊、以及縣內許多學校校園栽種槲櫟,甚至出栽供造林。
這使得槲櫟在我們的生活圈內越來越得見,不用再藏著、掖著,喜歡的人就近就能在復育區採到橡實,間接有助保護原生地的族群不被盜採、盜挖。
為此,他甚至有意跟縣府合辦相關的生態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這個特殊又迷人的樹種。
趙偉村直言會想這樣做,主要是原生地超過50公分高的成樹,從最初發現的154棵,到今年8月只剩下81棵。小苗部分,過去單月最差狀況時,至少都還能零星看到1、2棵,然而今年迄今卻僅發現2株。
他研判可能跟殼斗科有豐欠年相關之外,極端氣候變化所致的乾旱,或人為盜採的干擾都很可能是原因,但在數量不足以做出對照實驗驗證下,一時間很難定論,只能先用前述排除人禍的方式,讓槲櫟族群在原生地能減少一些生存的壓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