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檢測分析廠汎銓將於27日登錄興櫃,在掛牌前夕卻傳出挖角對手閎康消息,對此董事長暨總經理柳紀綸除駁斥傳言,更強調公司最珍貴資產是人才,技術團隊「零」流動率,更是在半導體檢測分析產業激烈競爭中勝出關鍵。
台灣目前以閎康和汎銓為主要檢測分析廠商,台積電皆為其主力客戶之一。因雙方皆在材料分析領域中各執獨家技術,長久以來雙方競爭激烈,近年,閎康對汎銓兩度以「侵害營業秘密」提出刑事訴訟,並另起民事訴訟求償2000萬元,兩家業務競爭程度可見一斑。
兩大廠角力事件,自然在興櫃法說會上也被法人問起,柳紀綸直求回應:先前兩次檢查庭他都親自出庭,最後均獲不起訴處分,對公司營運沒有影響,他更拿出數據強調,是公司留才制度好,才吸引人才來。
柳紀綸強調,汎銓目前350位員工中,有31人確實是曾在閎康任職,創立至今16年來,這些員工都是已從閎康離職後,汎銓後來擇優錄取。他舉例,去年9月到今日為止,就收到共50份來自閎康在職人員的應徵履歷,「競爭對手才應該檢討如何留住人才。」他說。
汎銓的核心業務是半導體檢測分析項目上,主要可分為材料分析(MA)、故障分析(FA)與可靠度分析(RA),其中,也因MA擁有最高的技術層次和分析成本,在市場上擁有最佳的毛利表現。
綜觀來看兩大材料分析業者,汎銓成立時間較晚,也比閎康晚進入資本市場,但因從成立後就選中「含金量」最高的MA做為主力項目,佔去年營收80%;閎康雖然同樣以MA起家,但在去年營收佔比僅佔3成。
在營收規模上,汎銓營收規模遠低於閎康,但因兩家業者營收組合不同,2020年汎銓的毛利率高出閎康7.3個百分點,汎銓2020 毛利率達36.9%,閎康毛利率29.63%。
對此閎康表示,已從2020年下半年調整產品組合,著重於高毛利的材料分析業務,今年第2季也因應MA動能增長、帶動毛利率穩健上揚,單季毛利率一舉衝上38%,也意味未來兩大廠在MA業務上會更趨競爭。
柳紀綸指出,在當前半導體產業當紅的情況下,汎銓上半年繳出營收6.67億元的成績,年增32.46%,預估下半年將持續維持3成的成長態勢,表示充滿信心表示:「如果汎銓睡著了,同業可能要花2到3年才能趕上!」
面對競爭,汎銓:技術以外,還有留才之道、自動化系統
柳紀綸指出,汎銓營運去年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晶圓代工大廠、日本晶圓設備大廠、國內砷化鎵(GaAs)等檢測訂單。而業界對半導體檢測分析的要求在於交期、品質與產能,缺一不可,「人才則是最重要的關鍵,搭配工法和技術,成為汎銓的重要『護城河』。」
有關近期晶圓廠開始自建分析廠,汎銓在技術方面的表現,柳紀綸坦言並不擔心,表示和客戶建立的是緊密的依存關係,「我們接手的不只是客戶產能做不完的東西,像是EUV製程的材料分析,就得依靠我們實驗室來做。」他說明,因EUV光阻的材料特性脆弱,在使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時,易因電子束的衝擊導致樣品變形或微結構崩塌,讓接下來的分析錯誤,甚至是無法進行;對此,汎銓開發出獨家的「ALD真空鍍膜技術」,以真空技術為樣品鍍上適當厚度的薄膜,能將樣品製備及電子顯微鏡觀察中的衝擊降到最低,不讓樣品因此變形,以利於後續的分析。
而柳紀綸充滿自信的「留才」之道,關鍵在於推行「年薪計算準則」:相對其他對手看重資歷,汎銓更注重能力,做多少算多少。每位員工平均月產出多少,都會透過內部系統記錄下來;在工程會議上,主管會列出所有人的月產出,一目瞭然。依據公式帶入,任何人都可依據產出推算收入,全憑實力說話。
柳紀綸表示,汎銓創立至今16年,從團隊3人成長至350人,高階主管向心力高、人員流動率低,也著重於培育自家扎實的技術團隊,多年來更是沒人離開,讓汎銓的技術得以傳承。他也指出,汎銓自家的研發團隊,其中擁有碩博士學歷人數達6成以上,每年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約在5%左右,為同業投入最多。
「不過,雖擁有實驗室的本質,汎銓能達到像是工廠自動化生產線的營運能力。」他表示,這都得歸功於自行開發的「智慧e系統」,可進行分析案件的排程作業,客戶也可以透過電腦、手機24小時隨時掌握委託案件的進度及交期。對於內部而言,也能掌握人員產能、設備妥善度等,甚至比較出不同人員操作下的良率差異,大幅提升團隊運作效能。
柳紀綸也指出,登錄興櫃後,仍會按部就班朝上市櫃之路前進。未來在資本支出方面,今年仍將持續引進業界最先進分析設備,採購新設備以擴增產能,並一如既往,以經濟耐用年限3~5年直線法提列折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