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集自家光學大成 打造經典大光圈鏡頭!

Mobile01

更新於 2019年07月02日14:57 • 發布於 2019年06月28日01:53 • 吉姆林

大光圈定焦鏡的選擇眾多,其中 35mm 可說是許多攝影玩家最愛的焦段之一,因為低變形率加上近可攻退可守的構圖優勢,搭配 f/1.4 的光圈更是能輕易創造迷人的散景;Tamron SP 以 40 週年為名推出的紀念鏡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正是近期最受注目的大光圈定焦鏡,它可說是集結了 Tamron 最頂尖的光學技術,同時還有新一代 USD 超音波對焦馬達的加持,這次小編更選擇搭配畫素高達 4,575 萬的 Nikon Z7 +FTZ 轉接環進行大量的人像實拍,還在觀望的網友千萬別錯過這篇獨家評測唷!

延伸閱讀:【獨家】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搶先動手玩 + 實拍分享!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這次分別推出 Canon 及 Nikon 接環,建議售價為 NT$26,800 元,Nikon 上市日期預計為 6/26,而 Canon 稍晚來到 7/25。這次小編收到的是Nikon 版本,以上是隨鏡附上的配件,包括鏡頭、遮光罩以及前後蓋。 

遮光罩 HF045

消光螺紋

拆卸按鈕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隨鏡附贈的遮光罩為「HF045」,造型為一般的蓮花型並採用強化塑料製成,內緣附有有消光螺紋能減少不必要的光線進入光軸,尤其當鏡頭與點光源直視時。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採用金屬鏡身與金屬外殼打造,與多數以強化塑料做為鏡身外殼的日系品牌有所區別,當然摸起來的質感也比較優異,加上它幾乎霧面的金屬塗裝,幾乎不會沾染上指紋,這點也讓我挺滿意的。鏡身長度 80.9mm,重量來到 805 公克,很難想像這顆 35mm f/1.4 居然是同級競品之中最重的一款,僅次於 Canon EF 35mm f/1.4L II USM 的 760 公克。

鏡頭口徑來到 72mm 也是與 Canon EF 35mm f/1.4L II USM 平起平坐,Nikon 和 Sigma 則為 67mm,理論上來說口徑越大來說對畫質絕對是有幫助的,當然這也是此鏡重量位居榜首的主因;鏡頭的前後玉均有高防水、高抗油的「氟鍍膜」,更易於清潔擦拭,這也是多數鏡頭廠會提供給中高階鏡頭的一項鍍膜技術,目前已相當普及。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的光圈範圍從 f/1.4~f/16,與 Canon、Nikon、Sigma 同級的這三顆鏡頭均是使用 9 枚光圈葉片,而在 Tamron 的詮釋之下在夜景星芒及散景的表現又是如何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NIKON Z 7 35mm ISO64 f/1.4 1/160s」35mm 這個視角讓被攝人物與鏡頭可以維持一個互動的距離,同時又能輕易的營造出人帶景的視角,加上 f/1.4 的大光圈讓散景更加分!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附有對焦指示窗,其最近對焦距離為 0.3 公尺,最佳放大倍率僅 0.2x,如果對放大倍率有所要求的話,不妨可以考慮 Tamron 的另一顆代表作 SP 35mm F/1.8 Di VC USD(Model F012),光圈雖然小 2/3 級,不過最近對焦距離縮短至 0.2 公尺,更有著 0.4x 的最佳放大倍率;但如果你對散景表現與淺景深有所要求的話,這 2/3 級的光圈值差異是絕對有感且值得投資的,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你的拍攝題材。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搭載 USD 超音波馬達,其具備高速、寧靜且精準的對焦特性,即便使用在這顆大光圈鏡頭身上也是如此,即使透過 FTZ 轉接環搭配 Nikon Z7 依舊有不俗的表現。為了讓自動對焦性能更上層樓,Model F045 特別加入新開發的「動態凸輪機構」,藉此減少對焦組的驅動負荷,即使是在極端高、低溫的狀態下,也能提高可靠性;另外 Model F045 配備全時手動對焦機構,在 AF 模式下轉動對焦環即可改變對焦距離,不需要預先半按快門鎖定,整個對焦行程大約接近 1/2 圈。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身為 SP 頂級鏡頭的一員,其光學結構為 10 群 14 枚,搭載 4 枚 LD 低色散鏡片及 3 枚 GM 玻璃鑄模非球面鏡片,同時有 BBAR-G2 特殊鍍膜的加持,官方更特別強調 BBAR-G2 鍍膜的表現可是遠遠優於前一代的 BBAR 鍍膜。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為日本設計 / 中國組裝,這樣的配套似乎也已行之有年,重點是 Tamron 鏡頭的品管似乎也做得不錯,鮮少有聽到玩家抱怨組樁的問題。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在鏡尾及鏡身多處均加入防塵防滴結構,讓這顆頂級鏡在惡劣的天氣下還是能有效發揮其性能,但建議要搭配同等級的機身才能相得益彰,另外遇到大雨的話還是乖乖幫相機穿雨衣或是擇日再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Nikon+FTZ+ MODEL F045/正面

側面

俯視

正側

安裝遮光罩

這次小編同樣選擇 Nikon Z7 + FTZ 作為主力機身而非 Nikon D850 的主因也是為了追求輕量化,而且 Z7 內建五軸五級 VR 防手震,能為 4575 萬畫素的影像多爭取一些快門速度,也可以抑制快門不足時可能產生的微震問題。原本擔心這組合有能讓影響到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的對焦速度,但我發現是我多慮了,因為這組合在我這次拍攝 1400 多張的經驗裡,幾乎沒有迷焦或延遲的感受出現,韌體升級到 Ver 2.00 後「眼睛偵測AF」的性能搭配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也可以完全被發揮。

▲Nikon Z7 + FTZ +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以上自動對焦測試包括半按快門單次自動對焦以及全快門單次自動對焦,這樣的對焦速度我覺得相當稱職,從近距離特寫到無限遠之間的切換完全沒問題。

▌人像散景差異

35mm f/1.4 雖然不像 50mm f1/.4 在戶外很容易就能營造出空間切割感強烈的人像照,不過從下圖來看全身照就已經相當容易凸顯主題,再來半身及特寫更不用說,這就是標準的糖水照,不過背景雖然被大光圈柔化,但還是可以辨識其原貌。

【全身】f/1.4 1/400s

【半身】f/1.4 1/500s

【特寫】f/1.4 1/500s

▌桶狀變形測試

「NIKON Z 7 35mm ISO400 f/5.0 1/160s」因為 Nikon Z7 並未支援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的數位校正,將 RAW 匯入 Lightroom CC 也不支援,以上就是機身直出的 JPG 表現,變形抑制相當明顯。

▌解像力測試(中央 / 邊緣)

Tamron 不惜成本以自家最頂尖的光學技術來打造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包括 3 枚 GM 玻璃鑄模非球面鏡片與 BBAR-G2 特殊鍍膜,當然這也直接反應在解像力上,從開放光圈即可看出 f/1.4 的中央解像力即是工作光圈,從 f/2 開始到 f/5.6 都有著極佳的解像力,不過從 f/8 開始出現輕微的衰退,f/11 的衰退感逐漸變得明顯。

再來看到邊緣畫質的解像力,f/1.4 會感到稍軟,f/2.8 開始才有銳利的感覺,大概也是從 f/8 開始出現衰退。若是以大光圈創作為主力的話,例如人物或靜物特寫,邊緣畫質其實不太需要考慮,畢竟影像邊緣多數屬於焦外的畫面,基本上是可以無視的。

【原圖打包下載】

【中央】f/1.4

2

2.8

4

5.6

8

11

16

_

_

【邊緣】f/1.4

2

2.8

4

5.6

8

11

16

_

_

▌色散抑制測試

Tamron SP 35mm f/1.4 Di USD(Model F045)搭載 4 枚 LD 低色散鏡片,以這樣的配置來說是相當有誠意,不過 f/1.4 開放光圈時在高反差的環境下還是會出現明顯的紫邊,值得慶幸的是縮一級光圈就能有明顯改善,f/2 已經抑制了八成以上的紫邊,縮到 f/2.8 其實已經察覺不太到紫邊的情況,就連邊緣影像也是一樣,這代表 F045 在橫向及縱向色差的抑制能力都相當不錯。 

【原圖打包下載】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新訊】Leica M-E 最親民的 M-Mount 相機!建議售價:NT$139,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