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AZ疫苗罕見副作用有重大發現 科學家找到血栓觸發點

上報

更新於 2021年12月03日03:00 • 發布於 2021年12月03日02:33 • 葉憶萱
科學家找到AZ疫苗極罕見副作用血栓的觸發點。(湯森路透)
科學家找到AZ疫苗極罕見副作用血栓的觸發點。(湯森路透)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美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找到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極罕見副作用血栓的觸發點:腺病毒會吸引血液裡一種蛋白質,誘發涉及免疫系統的連鎖反應,最終導致血液中形成凝塊。

由於這極罕見副作用,多國曾暫停施打AZ疫苗或改變接種年齡政策。對此,英國卡迪夫大學獲得政府資助來找出原因,後來AZ公司的科學家也加入研究。

AZ發言人強調,與疫苗相比,感染新冠肺炎更容易導致血栓,但還不確定完整原因。

她補充:「雖然這項研究不是完全正確,但它提供了值得關注的見解。AZ也會利用這些發現,來找出解決這個副作用的方法」。

AZ疫苗原理是將攜帶SARS-CoV-2棘蛋白核酸序列(DNA核酸序列)的腺病毒(黑猩猩的普通感冒病毒)注入人體內,誘發免疫系統產生保護力。

New information may explain why the AstraZeneca COVID vaccine caused blood clots https://t.co/4ZDNS0ms34 pic.twitter.com/QbqeAYBMmn

— Popular Science (@PopSci) December 3, 2021

這項研究1日發表在《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期刊。研究人員認為,腺病毒可能與血栓有關。於是,他們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拍攝腺病毒,發現腺病毒表面如磁鐵般吸住血小板第4因子(PF4)。

卡迪夫大學研究員帕克(Alan Parker)指出:「腺病毒表面帶負電,PF4帶正電,兩者非常契合」。

不過,這只是血栓的觸發器,接下來還有許多步驟。研究人員認為,下一階段為「錯位免疫」(misplaced immunity),但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人體免疫系統誤認吸在腺病毒上的PF4為外來病毒,因此釋放抗體攻擊。抗體和PF4聚集在一起,形成凝塊,被稱作「疫苗引起之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VITT)。

只有當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這可以解釋為何血栓是極罕見副作用。

1/6 A team of scientists from @cardiffuni and the US believe they may have found “the trigger” that leads to extremely rare blood clots after the Oxford-AstraZeneca COVID-19 vaccine.https://t.co/V07Hy2cYcd pic.twitter.com/IWOEzCTA5t

— Cardiff University (@cardiffuni) December 2, 2021

儘管如此,AZ疫苗被認為在全球拯救超過100萬人免於感染新冠肺炎身亡、預防5,000萬人染疫。

帕克表示:「你永遠無法預測它會發生,而且機率微乎其微,所以我們只需要記得這款疫苗挽救多少生命的大局」。

伯明罕大學醫院NHS信託基金萊斯特血液學顧問(Will Lester)稱讚,這項研究非常詳細解釋疫苗引起凝塊的最可能初始步驟。

然而,「許多問題未獲解答,包含有些人是否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影響,以及為何血栓最常見於大腦和肝臟的靜脈,但這都需要時間進一步研究」。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林竩勝
    所以感謝日本的AZ?
    2021年12月04日01:5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