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近期發布多項新政,除了關稅戰,政府效率部也開始動起來!馬斯克和川普近期達成共識,認為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威脅到「美國優先」的利益,計畫關閉這家美國主要的海外援助機構。究竟這個組織過去有什麼爭議?關閉它將帶來什麼衝擊?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這家美國主要的海外援助機構,未來的命運現已蒙上一層陰影,因為因為川普和馬斯克都計畫關閉,作為政府效率部(DOGE)的政府瘦身計畫之一。而當地時間3日,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也表示,他將身兼USAID代理署長,並著手整頓機關。
不過,關閉USAID,可能會對全球人道援助計畫產生深遠的影響。
USAID是什麼?職責為何?
《BBC》報導,USAID成立於1960年代初期,目的是在代表美國政府,在全球推動人道援助計畫。
該機構雇用約1萬名員工,其中2/3在海外工作,並在超過60個國家設有據點,同時在數十個其他國家開展業務。然而,大部分實地工作是由與USAID簽約,並獲得資助的其他組織執行。
USAID的工作範圍相當廣泛,除了在飢荒地區提供糧食援助外,還經營「全球飢荒預警系統」,透過數據分析,來預測潛在的糧食短缺危機。而它的預算,大部分用於健康相關計畫,例如,在仍有小兒麻痺病毒傳播的國家提供疫苗接種服務,並協助遏止具有大流行潛力的病毒擴散。
USAID讓美國政府花了多少錢?
根據美國政府數據,2023年,美國在國際援助上的支出達到680億美元(約新台幣2.2兆元)。這筆金額分散在多個部門和機構之間,但USAID的預算就占了一半以上,約為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元)。
這筆資金的絕大部分用於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及歐洲,以及烏克蘭的人道援助行動。美國政府官方對外援助統計網站ForeignAssistance.gov的數據顯示,烏克蘭光是2023年,就接收USAID的援助高達160多億美元,遙遙領先第二名的衣索比亞(16.8億美元)和第三名的約旦(12億美元)。
目前,美國也是全球國際發展援助的最大金主,且遙遙領先其他國家。
美國國際開發署尼日利亞分部。wikimedia commons by USAID Africa Bureau
USAID曾受過哪些批評?
USAID過去多年面臨來自各方的批評,從它的外交政策議程到運作效率,都被外界放大檢視。
《半島電視台》報導,USAID在冷戰期間曾支持多個專制政權,這也成為對外援助政策受到質疑的一部分,包括台灣、南韓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儘管當時都處於軍事統治下,一樣獲得USAID的援助。
另一方面,USAID近期的績效審計顯示,該機構在處理間接成本方面存在「低效率」和「官僚主義」等問題。審計指出,USAID缺乏完善的監控系統,無法提供充分的文件,來支持其收取的間接費用,使得機關的財務管理受到質疑。
這些問題顯示,機關在未來可能需要進一步改善其運作和監督機制。
川普和馬斯克為何想關閉他?
長期以來,川普一直批評美國的對外支出,認為這對美國人民而言,並不具備成本效益,他特別針對USAID發表強烈批評,形容該機構的高層官員是「激進的瘋子」。而廢除這個機構也有民意的支持,《BBC》提到,民調長期顯示,美國選民普遍支持削減對外援助支出。根據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的數據,從1970年代以來的民調結果顯示,大眾普遍支持削減外援經費。
這次川普重返白宮簽署多項行政命令,其中之一就是暫停幾乎所有的國際支出90天,以進行審查,隨後,國務院也發布聲明,已停止大部分正在進行的國際援助工作。這讓國際多項援助服務受到不小的衝擊,包括為全球最貧困人口提供藥物和安裝乾淨飲用水的計畫,被迫停止。
一位資深人道援助工作者告訴《BBC》,這次暫停「猶如一場震撼整個援助領域的地震」。
據報導,政府效率部官員為了取得財務數據而欲進入USAID總部,卻被拒絕進入,隨後,兩名高階官員就被停職了。領導政府效率部的馬斯克3日在X上表示:「關於USAID的事,我已經跟川普詳細討論過,他同意我們應該關閉它。」「它就是一個犯罪組織,是時候關閉它了!」
目前USAID的官網也已經下架,員工被通知留在家中。
3日稍晚,盧比歐指控USAID高層「抗命」,並宣布自己將成為該機構代理署長,他補充,USAID執行的多項任務將繼續進行,但其支出「必須與國家利益相符」。
川普能憑一己之力關閉嗎?
儘管白宮對USAID擁有顯著的影響力,但理論上,這種權力仍是有限的。
USAID的成立,源於美國國會在1961年通過的《對外援助法案》(Foreign Assistance Act),這項法案規定需設立一個政府機構,負責管理海外援助支出。隨後不久,時任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透過行政命令成立USAID。
1998年,又通過一項法律,確認USAID將作為一個獨立行政機構的地位。也就是說,這代表川普不一定只憑行政命令就能廢除USAID,任何行為都會面臨法院和國會的挑戰。完全關閉USAID可能需要國會的立法,而川普的共和黨在參眾兩院中,只擁有微弱的多數席位。
除了關閉它,目前川普正在考慮的另一個選項是,將USAID納入國務院,取消它獨立行政機構的地位。
其實這樣的安排,也有先例可循。
2020年,時任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就將國際發展部與外交部合併。當時的政府官員表示,這樣可確保國際支出支持政府更廣泛的外交政策目標,但反對者警告,這將損害援助領域的專業知識,並衝擊英國在海外的地位和影響力。
關閉USAID會帶來什麼影響?
《BBC》認為,USAID的活動範圍,從為俄烏戰爭受傷的士兵提供義肢,到清除地雷,以及遏制非洲伊波拉病毒蔓延等,關閉它,將對全球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宣布凍結美國政府的海外支出後,盧比歐表示,每一筆錢必須有「證據」證明,這項支出能使美國變得更安全、更強大、更繁榮。
民主黨批評這項行為是非法的,並表示這將危及國家安全,並引用報導指出,負責看守數千名伊斯蘭國戰士的敘利亞監獄警衛,在美國資金暫停後,差點集體辭職。
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副教授德洛弗(Maryam Deloffre)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大幅削減人道援助可能意味著,美國以外地區的人們將失去接種疫苗、食物和孕產護理的機會。「我認為,關閉USAID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我希望我們不會走到那一步,」德洛弗擔憂弟說。
來自喬治城大學的教授卡瓦納(Kavanagh)指出,將USAID移至國務院,可能會影響到其執行海外援助的能力,「負責政策執行的國務院,能轉型成有效運作的人道援助機構嗎?這相當荒謬!」
許多人也擔心,美國資金的停止,可能會對國際盟友造成傷害,並創造出一個權力真空,讓美國的對手,如中國,因而有機可乘。《半島電視台》報導,中國在拉丁美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影響力逐漸增強,近年來並成為愈來愈重要的貿易伙伴和投資者,而美國則正在縮減援助。
例如,2024年10月,中國發展銀行宣布,已向拉丁美洲提供約1600億美元的援助。又如,2023年,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原本從美國獲得最多援助,但中國的援助後來居上,影響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民主黨參議員昆斯(Chris Coons)表示,USAID的關閉將為中國擴大影響力,他在X上表示:「這削弱美國的領導地位,讓世界更容易受到中國影響,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