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教育局2024年曾承諾,期盼3年內,達成每校至少有一間,性別友善廁所的目標,不過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等團體,調查卻發現,目前全市73所高中職,雖有40多所設有性別友善廁所,但其中11所共30間性別友善廁所中,僅4間符合性別友善標準,推動性別友善恐怕還得加把勁。
記者 陳郁心:「臺灣的性平議題、性別友善廁所,2000年葉永鋕事件後,才漸漸受到重視,不過現在學校廁所空間真的變友善了嗎?」
長期關注校園性別平等的民間組織,和臺北市兒少代表,共同調查臺北11所高中職,30間性別友善廁所,其中26間、高達86.7%,是將原有的無障礙廁所,再加上性別友善廁所掛牌,僅4間13.3%符合性別友善標準,包含多種便器的集中型廁間,然而品質不一,隱私、安全和便利性也欠佳。
前臺北市兒少代表 馮于倢:「很多學生不知道這個廁所的存在,或是不確定他能不能安全地使用它,但其實這也反映出就是,學校在推動,性別友善廁所的環境的時候,其實滿缺乏相應的教育,或是配套的宣導。」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祕書長 韓宜臻:「像是有一些學校,它在性別友善廁所的這個標誌上面,還是一再地複製性別刻板印象。」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副祕書長 彭治鏐:「6成的高中職裡面,有至少有一間性別友善廁所,對 那但是我們發現就是,其實裡面的品質落差滿大的。」
對此有市議員強調,上個會期有不少議員提出,希望統一性別友善廁所標準等相關議案,不過業務涉及教育局、工務局等多單位,整合難度較高,會再多溝通協調為性平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