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偏鄉教改難】偏遠山中的精緻校園,不缺錢只缺師生後援

願景工程基金會

發布於 2023年09月28日10:47 • 願景工程/周妤靜
仁和國小不只有電子白板,今年各班黑板都換新、搭配觸控螢幕,科技化程度與校外山林形成對比,只缺「人氣」。攝影/蔡宗儒
仁和國小不只有電子白板,今年各班黑板都換新、搭配觸控螢幕,科技化程度與校外山林形成對比,只缺「人氣」。攝影/蔡宗儒

位於嘉義縣梅山鄉的仁和國小,地點極度偏遠,學校卻絕不破敗。2017年「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通過後,教育部挹注大筆經費到偏鄉學校,每三年補助200萬元,仁和國小於是改建了廁所、在每間教室擺出電子白板。

山中學校的硬體追上都市,甚至更高級。仁和國小持續升級設備,各班黑板都換新、搭配觸控式液晶螢幕,科技化程度與校外原始山林形成強烈對比。但是,前校長陳志鴻說,偏鄉小校的煩惱並沒有解除。

偏鄉小校最缺的,不是硬體而是人──沒有學生。

陳志鴻說,今年送走三位畢業生、迎接一位新生,全校只剩五個學生,「學生人數掉到個位數,其實蠻挫折的。」仁和國小所在的太和村,是個產茶為主的漢人村落,已經許久沒有聽過嬰兒的哭鬧聲,每年入學新生都不超過五人。

許多偏鄉小校努力面對「一人成班」的挑戰。陳志鴻說,師生「獨守空閨」,難達到舉一反三、教學相長;當學生少到無法呈現全班學習能力的「常態分布」時,「老師教出PR3的學生,該怎麼講?」學力落後看似直接反映老師教學不力,讓偏鄉老師備感挫折。

為替偏鄉老師增能,陳志鴻向教育部國教署申請「教學訪問教師計畫」,邀請教學優良的教師到偏鄉學校,花一學年協助偏鄉老師開發課程、增進教學專業。但極需協助的仁和國小遭到拒絕,理由是「學生數太少」。

陳志鴻無奈,「訪問教師」人數有限,分配給30人以上的偏鄉學校,「是更有效益啦。」雖然國教署回應,「學生數並非媒合重點。」但教學訪問教師計畫八年來,平均每年只有27所學校配對成功,全台灣偏鄉中小學高達1,000多所,訪問教師的專業量能無法雨露均霑。

有許多民間團體投入偏鄉課後輔導,仁和國小一樣未得民間資源青睞。原因同樣是學生數太少、地點太偏遠。「效率」考量,永遠是偏遠學校的硬傷。

仁和國小地處偏遠,不易吸引外界人力資源進駐。圖/願景工程資料庫
仁和國小地處偏遠,不易吸引外界人力資源進駐。圖/願景工程資料庫

偏遠學校還是得靠在地協力。2018年嘉義縣政府在仁和國小成立「區域教育資源中心」,與周邊的太和、來吉與豐山國小組成小校聯盟,每兩週由教師接送學生到友校上課,學習茶藝、鄒族文化、生態教育及攝影技巧。

然而,四校還沒有共學國英數等學科。陳志鴻說,許多老師只想教好自己班上的學生,不想過度「干涉」其他班的學生,何況其他學校的學生。他形容,班級就像老師各自的王國,之間的護城河難以越過。

陳志鴻擔任仁和國小校長兩年期間,積極處理「缺人」問題。攝影/蔡宗儒
陳志鴻擔任仁和國小校長兩年期間,積極處理「缺人」問題。攝影/蔡宗儒

陳志鴻擔任仁和國小校長的這兩年,除了尋覓政府及民間的教師研習資源,也力求發揮小校特色,設計一系列「山林冒險」的體驗教育,帶學生走訪石壁山和大尖山步道。在陳志鴻調校前,仁和國小整併了同學區的太和國小,精簡行政體系、積極面對偏鄉「缺人」的問題,一面等待後援。

但時間不等人,母親高齡,他也只能請調至平地,結束「山道校長」為偏鄉教育奮戰的日子。

圖片編輯/劉十賢
偏鄉教改難・教師出走中 專題及民調
偏鄉教育有法有錢,為何留不了人?
偏鄉專用教師,為何難以落實?
為偏鄉添人氣:小校加盟
為偏鄉補落差:偏鄉教師證

法條有了、錢也給了,偏鄉學校為什麼仍留不下老師?系列報導請閱讀 「偏鄉教改難-老師出走中」➤https://bit.ly/46pyuS1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