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地表 震撼力十足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2023年08月12日02:10 • 發布於 2023年08月11日08:17 • 江昭倫採訪
高美館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特展,反思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帶來的衝擊。(江昭倫 攝)
高美館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特展,反思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帶來的衝擊。(江昭倫 攝)

永續議題已成為全球關切主題,高雄市立美術館即日起推出《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從人造紀元的地質層「人類世」切入,透過震撼人心的視覺影像、擴增實境等作品,反思人類活動與過度資源開採,對於地球環境帶來的衝擊!

由加拿大安大略美術館及國家畫廊策劃、義大利波隆那MAST基金會所策劃的《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特展,過去3年多在世界各國巡展,皆引起極大迴響,由屢獲國際肯定的加拿大攝影師愛德華・伯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以及知名紀錄片導演珍妮佛・貝奇沃(Jennifer Baichwal)與尼可拉斯・德龐希埃(Nicholas de Pencier)3人共同創作的空拍攝影與錄影,橫跨20多個國家,完整呈現地球中最受人類影響活動的區域。

《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展覽11日開幕,左起策展人蘇菲・哈克特(Sophie Hacket)、參展藝術家珍妮佛・貝奇沃(Jennifer Baichwal)與尼可拉斯・德龐希埃(Nicholas de Pencier)。(江昭倫 攝)
《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展覽11日開幕,左起策展人蘇菲・哈克特(Sophie Hacket)、參展藝術家珍妮佛・貝奇沃(Jennifer Baichwal)與尼可拉斯・德龐希埃(Nicholas de Pencier)。(江昭倫 攝)

展覽以「人類世」為名,有其特別意義。策展人蘇菲・哈克特(Sophie Hacket)指出,地質學家總是透過地球上發生的地質事件,劃分出不同的地質年代,但是否該把人類活動在地質上所留下的痕跡,歸類為「人類世」,是許多科學家爭論的焦點。

儘管科學界尚未有定論,卻帶給藝術家新靈感,《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展覽,即是科學家嘗試以作為舉證「人類世」的方法,如地質形成、人類干擾,或「科學化石」的人類產物等,從藝術家的觀點,重新省思人造地貌、地質變異與自然生態間的關係。

例如,德國最大露天礦漢巴赫(Hambach)礦區,動用地表量體最大的重機具挖採,不論是機械本身的巨大無比,或是因為挖礦帶來的地形變化,透過影片呈現,相當震撼人心;影像藝術家拍攝奈及利亞首都拉哥斯無限城市擴張景象,也讓人憂心人口快速成長所帶來的自然資源浩劫。其他像是印尼海底珊瑚面臨可能白化的危機,與肯亞焚燒象牙事件,也都在在提醒人類活動行為對於自然物種帶來的衝擊。

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展覽,透過不同載具,希望讓觀眾更能感同身受。(江昭倫 攝)
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展覽,透過不同載具,希望讓觀眾更能感同身受。(江昭倫 攝)

策展人蘇菲・哈克特不諱言,選擇影像作品,確實希望在視覺上讓觀眾感受到震撼,看似美麗的圖像或紀錄片,背後其實都牽涉氣候變遷、環境污染、過度資源使用,甚至物種滅絕等問題,但展覽的目的不在控訴,而是希望帶給大家更多反思。蘇菲・哈克特:『(原音+翻譯)這邊用的比如像是紀錄的影像影像或是照片,它最重要的手法是呈現、展現出來,並不是說要藉由照片控訴誰對誰不對,最重要像一個紀錄片,是用一種顯露、揭露的方式讓大家知道,要不然你不可能一輩子不會去到這種地方,你也不會知道有這樣地貌的存在。』

《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展覽以影像為主,震撼力十足。(江昭倫 攝)
《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展覽以影像為主,震撼力十足。(江昭倫 攝)

不同於在其他國家城市巡展,《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到台灣巡展,更首次加入在地藝術家齊柏林、楊順發與盧卡斯、盧昱瑞等關切永續環境、人類無止盡慾望等議題的作品,呼應台灣也是地球村的成員,同樣無法自身於全球消費壓力對於土地與人民所造成的影響之外。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