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著去年的成功、關注於今年的期待,2021年第28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台北藝博)將在本週10/22(五)至10/25(一)與喜歡藝術的大家見面。過去兩年因為肺炎疫情,全球大多數的藝文活動都只能取消或是延辦。而身處台灣的我們是幸運的,攜手度過了疫情高峰後,再度迎來了眾所期盼的台北藝博。在防疫的成功下,今年的展商回到了往年的數量、許多的海外展商也再次共襄盛舉。本屆大會更為了無法到場參展的海外展商們擴大架設了線上展聽,期望讓大家能夠透過不同平台看見更多優秀的藝術。在公眾開幕前,非池中藝術網替大家搜尋了12件很有意思的作品。邀請各位閱聽人們,一起為年度的藝文盛事暖身。
【C04.多納藝術】
盧昉,《保安宮劇場》,畫布油畫,126 x 215 cm,2021。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家盧昉的繪畫經常對於多重文化的交織進行細膩的辯證,擅長以最嚴謹的古典技法,敘述著屬於當代的社會觀察。作品《保安宮劇場》取材自普契尼所作的著名歌劇「杜蘭朵公主」。該劇的原作是以西方視點理解東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從中可以觀察到許多不同的認知模式。藝術家由此概念延伸,將東西雙方的經典意象疊合,由此闡述著多個文化體系之間的異同。在舞台劇一般的構圖裡,人物們認真地爭奪著一杯珍珠奶茶。無論是人物屬性或者宮廟場景來看,都呈現非常荒唐的狀態。藝術家以此幽默的方式,指向其關注的課題:「宗教與政治、經濟甚至戰爭的關聯」。細究其脈絡,會發現到到此作討論的不僅是視覺寫實,更是關於人性、社會、歷史的寫實。
【D02.涵藝術】
岑龍,《小舢飯 Kleine Sampan》,畫布油畫,120x 120cm,2021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家岑龍多年來反覆地描繪艱苦而執著的平凡人群體,試著藉由最不特別的人物,表達最真摯的精神光輝。描繪漁家女的作品《小舢飯》,即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近作。看似絮亂的筆觸,實則奠基於長年以來的磨練。系列作品以靜謐淡漠的視覺語彙,詮釋著勞動身軀、努力生活的世間百態。藝術家的繪畫經常訴說受到苦難甚至壓迫的精神狀態,但同時卻也顯露出一份執著與正直的氣質。直觀地描繪藝術家在逆境中,追尋安適甚至淨化的心境。超脫或了悟的境界難以言表,也不一定需要解釋。然而在藝術家一幅幅樸質的作品中,總是能感受到希望與善良。
【D08.SHUKADO 秋華洞】
友沢こたお Tomozawa Kotao,《slimeLXXI》,Oil on canvas,162 x 130 cm,2021。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家友沢こたお童年成長於巴黎,現正就讀於東京藝術大學,近期的作品發表受到了各界廣大的關注與肯定。擅長使用「類照相寫實」的油畫來敘事,藝術家以真假莫測的視覺效果,形塑出一種「明顯是手繪的攝影感」。從高中時期學習油畫、接觸美學知識以來,藝術家就深受弗朗西斯.培根的影響。對於何謂「存在的本身」懷抱著濃厚的興趣。作品《slimeLXXI》延續著相關課題的探尋,構圖上將スライム(史萊姆)覆蓋在人物 / 公仔的面部。一方面形成某種窒息的、壓迫的處境暗示。另一方面則是透過這層物質,轉換感知這個世界的途徑。對於感受「意識如何存在」,提供了深刻且有趣的反轉。@P
【E03.L GALLERY】
金官泳 KIM KwanYoung,《The Memory of the Unconscious 522》,Mixed media on Canvas,130 x 130 x 3 cm,2021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家金官泳的創作完全去除了劇情的闡釋,而是對於「記憶、意識與無意識間的相互作用」進行謹慎的描繪。作品《The Memory of the Unconscious 522》再次透過甜美的視覺語彙,將記憶的片段拆解、折疊、重構。藝術家以筆觸和肌理描繪情緒,以線條紀錄意識。值得關注的是,畫中情緒並非是流動或漸層的,而是以層層疊疊的單色塊面來表述其複雜性。而紀錄意識的線條,則呈現出幾何(理智)與有機(人性)並存的狀態。畫作用單純的結構,反應出了精神本能的運作軌跡。藝術家詮釋的不僅是心理狀態,也一種是「理解心理狀態的方式」。
【F02.Hanart TZ Gallery漢雅軒】
葉偉立Yeh Wei-Li,《仙跡系列第六號:床 Divinity Trace #6: Bed》,藝術微噴 Giclee Print,92 x 116 cm,2009。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家葉偉立的影像藝術,從文化的沿革與認同出發,也經常藉由日常的場景物件,試著證明時間與空間的樣貌。作品《仙跡系列第六號:床》所取景的木板、鐵皮顯示的是一種施工中、搬運中的臨時狀態。書本、香菸、相機顯示出了日常偏好,側寫了某人的真實生活。而沙發、草蓆、枕被和水果則是打開了時間軸,顯示出存在感。在簡明的構圖中,蘊含了一份寧靜的詩意。場景中的各種符號,勾勒出了曾經與即將。即便構圖中未見人物,卻可以從光線與空氣的流動,確認人物「存在」的氣息。而這被隱藏的存在,投射的或許是任何人、或許是藝術家、也或許是正在觀看的你我。
【G01.大象藝術空間館】
陳念慈Nien-Tzu Chen,《澐 Wave》,水墨 紙本,98 x 180 cm,2020。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家陳念慈這些年的創作以墨線為主體,在一層層的白描之中延展著源於山水的氤氳美感。系列作品以繁簡相映的結構,描繪著大自然的寧靜景致。據《說文解字.水部》的解釋:「澐,江水大波謂之澐。」,藝術家也援引《澐 》的意象為題進行詮釋。在畫中,山石落入平靜的江面,濺起水花的同時形成了漣漪。山石厚重的體感與江水柔軟無形的波紋形成了生動的對比。清淡的墨線極為纖細,簡潔的循環之下構築了寫生般的造型。藝術家以純熟的筆法,將內在世界的片段凝結成畫。當畫面映照著觀畫者的內心時,隨著墨線蔓延的不僅是山石或江水,也是緩緩流動的知覺與思緒。
【J02.Gallery Kogure 小暮書廊】
Yamamoto Takato,《Apparition X》,acrylic on canvas,72.7 x 60 cm,2020。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家山本タカト,延續著一貫的空靈氛圍和探討生死界限的主題,再次凝視著難以敘說的精神世界。而相較藝術家廣為人知的深色調,《Apparition X》呈現出迷幻、華麗和甜美並存的輕透視覺。面容清新的女孩和花朵、玩偶、枯骨,既衝突又融合,在新生和消亡之間透露著某種危險的氣質。繪畫手法從工筆、浮世繪的筆法出發,並結合了當代日本的動漫意象。細緻的筆觸與構圖結構,說服著觀畫者這些元素像是包圍著她,又像是從她的精神中蔓延出來,難以被確定。女孩彷若身處在陰陽之間、存滅之間,蘊藏著某種超越物質世界的莊嚴感。強而有力地,讓觀者的思慮緩緩沉澱。
【J06. 秋刀魚藝術中心】
劉欣宜,《在風中行走2》,高山樟/油彩,25 x 26 x 64 cm,2021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家劉欣宜的木雕創作,在斧鑿之中探究著「青年世代正共同的成長經歷」。以溫柔的心境專注地形塑生命歷程中,需要自我修正、被修正時的精神處境。作品《在風中行走2》就像純粹精神世界所孕育的精靈,將難以捉模的意識具現化。造型和刻痕均相當熟稔,相輔相成地將女孩背後颳來的風刻畫出了觸感。多層薄塗的油畫罩染,在原木上顯得溫潤而清透,幾乎讓木材質表現出了可穿透的空靈感。藝術家藉由茫然、落寞甚至哀傷的氛圍敘述,記錄著自我梳理、療癒與鼓勵的過程。作品像是日記般,提醒著「如今的自己和本來的自己,各是什麼樣子呢?」等等的自我詰問。@P
【V05.Vin Gallery】
山洋平 Yohei Yama,《Untitled (C#39)》,Acrylic and ink on canvas,117 x 91 cm,2020。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家山洋平出身於攝影背景,並也對於繪畫充滿了熱情。作品結合了攝影光學的思維,以富有實驗精神的抽象繪畫備受推崇。在《Untitled (C#39)》之中,可以看見藝術家偏好的歐普藝術風格,呈現出具有科技質地的迷幻感。遠觀時作品就像是自然界的漣漪,也像是玻璃濾鏡後的世界,以理性的規律脈動著。近觀時會發現,構圖是由千百棵小樹木組成。而這些小樹木反映的,在日本經歷浮島核災後,人們相信大自然能漸漸修復環境、修復人心的期許。藝術家以科技數位的視覺效果,詮釋著人心的盼望,也將視覺與知覺錯置,藉此抒發著對於生存環境的豐沛情感。
【線上展廳.YOD gallery】
橋本ユタカ Yutaka Hashimoto,《Study for null (does it look biased? # 075)》,Acrylic, panel,100 x 80.3 cm,2021。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家橋本ユタカ的作品《Study for null (does it look biased? # 075)》融合了迪士尼動畫、手塚治虫漫畫,安迪渥和普普藝術等等的元素,並且取用了街頭藝術的視覺特色,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創作語彙。系列畫作以「重複書寫」的筆觸,構成了像是攝影中長時曝光(邊緣重疊 / 模糊)的效果。作品有條不紊地留下了各階段覆蓋的痕跡,將既定的、約定俗成的形象轉化成為曖昧的狀態。透過解構你我熟悉的動漫人物,暗示著每個人對於同一個事物的認知落差,也暗示著社會關係、人際關係的複雜關聯。
【線上展廳.Gallery Jung】
SHIN HEUNGWOO,《Festival of the City - New York》,Acrylic, silicon on canvas,91 x 116 cm,2020。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家SHIN HEUNGWOO擅於將平塗的壓克力與半立體矽膠結合,組構出兼具繪畫與浮雕的視覺效果。作品《Festival of the City - New York》延續著藝術家一直關注的「個體、群體、大環境之間的對應」。此作將背景設定在了全球文化最多元的紐約市,在這個文化大熔爐中觀察著百工百業。以超現實、卡通化的結構,記錄著藝術家在城市穿梭時,人們最努力生活的真實片段。各式各樣的人物散布在構圖各處,似乎是正在飄起,也似乎正在著陸。藝術家將大都市忙碌迅速的節奏,完整地記錄了下來,同時提供給觀畫者「旁觀者 / 參與者」兩種視角。
【線上展廳.Suppoment Gallery】
Suk ChulJoo,《New Mongyu Dowondo 신몽유도원도 新夢遊桃源圖》,Acrylic and gel on canvas,117 x 91 x 4 cm,2021。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家Suk Chul Joo長期站在藝術的前沿,致力於研究各種表現形式的可能性。並且承先啟後地以當代思維與傳統東方的哲學觀、美學脈絡進行溝通。作品《新夢遊桃源圖》就展現出了藝術家對於「自然接軌古今的主題與思想」的實驗和體悟。看似平穩單純的畫面,實則蘊藏了諸多意象與精神的取捨。畫中的平面與肌理、單色與寫生、清晰與朦朧,平塗與山水的對應,反覆表述了二元性,又同時和諧地融為一體。藝術家描繪清新柔和的視覺,一筆一畫都在追尋著心靈的平衡,並向觀畫者們展示心目中桃花源的樣子。也將故事中的美好與當代社會對話,分享了一份雋永的詩意。
這一屆的台北藝博即將在數個小時後與大家見面,相信超過120間、各式各樣的的展間也將會再次帶來精彩的內容。線上展廳也將於10月22日14:00~11月05日23:59開放。非池中藝術網也將會陸續與大家分享展會的內容與觀察,提供最即時的訊息。一年一度的藝術饗宴就要到了,您準備好了嗎?
2021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主視覺。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ART TAIPEI 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非池中藝術網:2021台北藝博專區/ Facebook/ Instagram / Youtube/ Line
.購票連結:KLOOK
.線上展廳:傳送門
【VIP Preview 貴賓預展】
10/21(四)15:00-21:00
10/22(五)11:00-14:00
【Public Opening 公眾展期】
10/22(五)14:00-19:00
10/23(六)11:00-19:00
10/24(日)11:00-19:00
10/25(一)11:00-18:00
【Venue 展覽地點】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
(110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