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川普威逼奪格陵蘭島 促使歐洲團結發起捍衛領土保衛戰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1小時前 • 發布於 7小時前 • 新聞編輯採訪

美國總統川普以經濟及國家安全為由,公開表態收購全球面積最大島嶼,丹麥所屬的格陵蘭島(Greenland),野心昭然若揭,川普態度強硬,勢在必得的言行,令歐洲國家惴惴不安,高度警戒,展開合縱連橫,不容主權與領土任意遭到破壞。

位在北極圈的格陵蘭是全球人口最稀少的島嶼,80%的面積被冰雪覆蓋,居民只有5萬6000人,大多住在位於西南海岸的首府努克(Nuuk)附近。格陵蘭原本是丹麥的殖民地,被丹麥統治長達300年,直到1953年成為丹麥的一部份,格陵蘭人成為丹麥公民,1979年舉辦的公投結果給予格陵蘭控制島內多數的政策,享有自治權,但丹麥仍掌控格陵蘭的外交和國防。

川普不是第一位想併入格陵蘭的美國領導人,1867年美國總統強生(Andrew Johnson)向俄羅斯買下阿拉斯加後,就曾與丹麥政府協商收購格陵蘭,但最後未達成協議。1946年美國杜魯門總統出價1億美元,丹麥政府拒絕出售格陵蘭。2019年川普提出收購意願,丹麥及格陵蘭口徑一致表示「格陵蘭是非賣品」。

美國長期以來基於安全考量一直對格陵蘭有興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占領丹麥本土,美國入侵格陵蘭,在島上建立軍事基地,二戰結束後美軍仍繼續在格陵蘭,1951年丹麥政府同意美國可以在格陵蘭建立並維持軍事基地,在保衛格陵蘭領土扮演重要角色。

據此,美國在格陵蘭西北部建立Pituffik空軍基地,這個基地位在紐約與莫斯科之間,是美國位置最北的軍事基地,配有飛彈警告系統,至今仍在運作。

RTI
RTI

隨著中國與俄羅斯陸續在北極圈擴大影響力,格陵蘭的戰略地位重要性與日俱增。2018年一家中國國有企業參與價值約5億5000萬美元,格陵蘭二個機場擴建競標,中國軍力快速崛起同時大量增加洲際彈道飛彈數量;2015年俄羅斯重啟並升級蘇聯時代在北極興建的軍事基地,包括距離格陵蘭北海岸只有600英里的Nagurskoye空軍基地,都對美國帶來安全威脅。

另一方面,因為氣候變遷,北極的冰雪融化後開拓出新的海運路線,帶來可觀的商業機會,2013年到2023年期間,北極海運量增加37%;2018年中國宣布建立「冰上絲路」計劃,欲透過北極海連結中國與歐洲。格陵蘭島上有豐富而未被開發的珍貴礦產,也是美國覬覦的資源。

儘管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已明確向川普重申,格陵蘭是非賣品,川普充耳不聞,無意妥協,甚至不排除以武力拿下格陵蘭,惡霸行徑令歐洲國家感到不安,激起憂患意識。

佛瑞德里克森近日密集走訪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等重要領導人,建立對抗川普的聯合陣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高級將領甚至主張,增派軍隊到格陵蘭。

格陵蘭總理艾吉德(Múte Bourup Egede)本人支持獨立,計劃今年4月舉辦獨立公投,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已表示會尊重格陵蘭人的決定。格陵蘭爭取獨立的呼聲己有多年,但對於被納入美國,興趣缺缺。

自二戰後,尊重領土及主權是國際秩序的重要基石,川普若違反國際法強奪格陵蘭,後果相當嚴重,莫斯科將能順理成章併吞烏克蘭,北京也可能肆無忌憚攻打台灣,以色列進一步控制加薩走廊,國際安全無法可管,陷入混亂。格蘭的未來,值得高度關注。

作者》黃貞貞 資深媒體人,現居英國劍橋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