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防疫垃圾難處理 全民檢測危及環境

德國之聲

更新於 2022年07月03日07:19 • 發布於 2022年07月03日07:19

(德國之聲中文網)張開嘴、棉簽探入咽喉、擦拭取樣——每一天,穿著全身防護服的檢測人員在全中國進行數千萬次新冠測試,盡管有時只有幾十個確診病例。全員檢測是中國“動態清零”防疫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備受爭議的策略也日益成為一個環境問題:如此大範圍的測試不斷制造數以萬噸計的醫療垃圾。

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不計代價阻止新冠病毒傳播的大國,目的是防止醫療系統不堪負荷。於是就有了極端嚴格的隔離規定、長達數月的封城、數億中國人每隔兩三天就要作核酸檢測。按照政府的規定,在省會城市和人口超過1000萬的大城市,所有居民都應在步行15分鐘的範圍內找到測試點。

每天,無數的試管、棉簽、包裝和防護服被丟進垃圾。“每天產生的醫療垃圾數量達到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紐約大學上海分校的環境學專家李逸飛說:“現在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而且還會加劇。”

特殊垃圾須特殊處理

快速的經濟發展給中國的環境造成巨大的負擔。中國計劃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鑑於中國的能源供給還相當依賴煤炭,這是一個頗有雄心、也幾乎難以實現的目標。

醫用垃圾須特殊處理
醫用垃圾須特殊處理

規模超大的新冠測試帶來了一個新的環保挑戰:大量醫療垃圾如果處理不當,會污染土壤和水資源。

全國範圍有關新冠防疫產生垃圾的統計數據目前還沒有。上海市有關部門表示,3月中到6月初封城期間,產生的醫療垃圾有685000噸,比平時多6倍。按照中國法律,政府應負責對這些垃圾進行分類、消毒、存放、最終處理——一般是焚燒。

“我不確定,鄉村地方是否有能力處理如此快速增加的醫療垃圾”,美國智庫對外關系委員會的公共衛生專家黃嚴忠表示。香港科技大學的潘介明(Benjamin Steuer)也質疑,各個地方政府是否正確處理這些垃圾,並擔心它們最終同一般垃圾一起被填埋。

醫療垃圾的處理成本昂貴。而地方政府因組織全員檢測,財政負擔已經很沉重。今年5月野村銀行估算,如果14億中國人真的都要頻繁地作測試,將耗費GDP的0.9%到2.3%。

香港大學神武醫學教授金冬雁認為,頻繁地進行核酸測試,是“低效和昂貴”的,因為地方政府被迫為此買單,而無法在醫療衛生領域作更有意義的投資。他說,這種方法無法遏止高傳染力的奧密克戎毒株的傳播,“這難以奏效”,而是如同“向窗外撒錢”。

(法新社)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