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這口黑鍋背不起!石斑魚業者嗆:兩個學生做錯事,為何全班受罰?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22年06月22日23:49 • 發布於 2022年06月22日09:35 • 彭杏珠

原以為「石斑魚禁運大陸」僅是單一事件,沒想到愈演愈烈,意外掀開養殖業的神祕面紗。漁民議論紛紛,為何同樣兩家業者一再出事,政府卻不作為?直嗆:多年陋習視而不見,現在出事了,卻找「被偷牌、被混貨」的合格養殖漁民麻煩。明明是兩個學生做錯事,全班卻要受罰?這一口黑鍋,業者不想背,也背不起。

其實,這一次,並非中國大陸首次禁運石斑魚。從去年以來,對岸就曾多次從台灣的石斑魚中,驗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禁藥,甚至檢出土黴素超標,經業者疏通後,予以解決。即便去年12月30日,對岸主動通報屏東兩家魚場的活石斑使用禁藥,當時也僅暫停這兩家輸入,其他業者仍可順利出貨。

豈知今年6月10日,中國大陸又驗出有禁藥,無巧不成書,又是這兩家業者,於是各種傳聞四起。不少養殖業者質疑,為何同樣的人連續出事,農委會漁業署都不予以處理,放任害群之馬傷害所有業者?

養殖業者的憤怒,其來有自。「這一次,如果政府不要高分貝喊話,將此事上綱到政治事件,透過其他管道溝通,還有轉圜餘地,現在炒到沸沸揚揚,很難找到下台階了,」養殖石斑魚20幾年的李榮章(化名)說,漁民深知政府只會放話、根本不想解決,只能私下對出事的兩家業者發發怒氣。

不過,一位同是經營活魚運搬船的業者楊文清(化名)持平說,台灣目前共有十幾艘養殖活魚搬運船(又稱出口商),沒有業者想出事,「我覺得這兩家運氣比較差,剛好兩次都被驗到了,我運送的石斑魚也曾經被驗到過」。

台灣水產品輸出大陸,竟然沒有做「最終檢驗」!

楊文清私下透露,兩岸因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簡稱ECFA),台灣的農漁產品得以免關稅出口大陸,石斑活魚出口商,每一趟必須取得ECFA產證,以及向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簡稱防檢局)申請檢疫證明,持有這兩個證明,大陸海關幾乎都會放行。「對岸確實對台灣讓利很多」。

但隨著大陸消費者食安意識抬頭,海關對產品的檢驗也趨於嚴格,「台灣並沒有與時俱進,也沒有告知漁民對岸詳細的檢驗項目,甚至沒有把關動作,才會發生今天的憾事。」

當石斑魚禁運事情鬧大後,也意外揭開養殖業的神祕面紗,外界才得知業者所面臨的困境。

很難想像,台灣的水產品輸出大陸,竟然沒有做「最終檢驗」。

李榮章指出,農委會該做的事沒有做,去年底這兩家業者被驗出禁藥時,有養殖業代表強烈建議政府要落實「最終檢驗」,當出口商去魚塭抓魚時,就應該抽驗,「檢驗通過後才能出口,這樣業者、出口商、消費者都可以放心。」

五年前,業者就跟漁業署建議要落實「最終檢驗」,但至今還在原地踏步。「我不懂為何出口歐美、日本,台灣都做得到最終檢驗,嚴格把關,唯獨銷往大陸就做不到?」漁民林啟聰(化名)歎氣說。

林啟聰進一步表示,要做到最終檢驗並不難,防檢局在高雄、屏東等地都有據點,只要增設儀器及人力,降低石斑魚的檢驗費,任何水產品不管內外銷,都經過最終檢驗,台灣民眾吃的安心,業者也可大膽走出去。「農委會口口聲聲要漁民拓展國際市場,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就不要奢談了。」

難以想像:全台七成魚戶無法取得養殖登記證

更令外界驚訝的是,全台養殖業有七成無法取得養殖登記證,難道是這些漁民不想合法嗎?

楊文清說到此事,一肚子氣。從1997年就不斷跟地方政府反應,徹底解決養殖登記的問題,政府不是用水權、農業許可,就是土地非養殖用地為由,不肯開放養殖登記。「大家一定不知道,屏東縣合法養殖業者僅三成左右,這個必須跨部會才能解決,政府遲遲不願意面對,高雄、台南等全台養殖業者都遇到同樣問題。」

目前石斑魚養殖約2000多戶,合法納管458場,占比僅23%。當出口商抓魚時,勢必會抓沒有養登戶的石斑魚,才會衍生「借牌」「借單」陋習。但這幾年來,主管機關幾乎是睜隻眼閉隻眼,輸出被查到後,又不肯善意溝通,讓漁民淪為犧牲品。

這些無法取得合法資格的業者又何其無辜!歷史留下的共業,讓他們不能申請農業低利貸款、也享受不到「產銷履歷」的補助,祖祖輩輩延續下來,從事養殖數十年,至今仍無法「驗明證身」。

「這些沒有被納管的漁戶,妳覺得政府會去稽核、管理嗎?」李榮章反問記者,所有魚都裝在同一條船出口,被抽驗出事後,很難查出來到底是哪個魚塭出問題?這次出口商交出11家的名單,依常理判斷,兩條船至少要裝60噸的魚,11家魚塭無法供應這麼多魚……。

雖然,大陸一聲禁令下,對石斑魚養殖業者造成重大損傷,但每個漁民卻希望政府,將這次的危機視為轉機。強烈建議徹底通盤檢討,從石斑種魚到成魚的整個產業鏈,逐一補齊漏洞,建立完善機制。

農委會石斑魚外銷補貼看得到、吃不到!

雖然農委會日前提出石斑魚因應對策,輔導深耕香港、美國、紐西蘭、日本等既有市場,並開發韓國、加拿大、歐盟、中東等新興市場,提出「海外拓銷獎勵」「海外廣宣與拓銷活動」兩大措施。針對不同國家及航運方式,給予拓銷獎勵金每公斤40至90元,另針對魚片及輪切等產品,每公斤再加碼10元。

但,林啟聰搖頭歎氣說,這些根本無濟於事,石斑魚主要消費者是華人,非中港澳的市場總計不到一成,外銷補貼能發揮多少效益?「這種預算根本是看得到、吃不到。」

楊文清說,重中之重是外銷市場在哪裡?如果石斑魚可以銷歐美日等國,誰不想去?漁民不會笨到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水產品可以賣到那裡去,由市場決定,不是你想賣就賣得動,更何況還涉及飲食習慣等問題。

這陣子,農委會不斷強調已於年初提出126億的農漁畜冷鏈計畫。漁民直白地說,政府要在台南將軍區、高雄興達港、屏東鹽埔漁港建立區域物流中心,提升石斑魚、午仔魚等水產品的加工冷鏈系統。請問沒有外銷市場,花這麼多錢推加工冷鏈是在騙小孩嗎?不如將零頭的26億拿來解決今年跟明年石斑魚無法出口的問題,給業者多一點轉型時間。

另外,關於石斑魚「延養」(因無法出口,繼續養)的部分,農委會決定加碼提供一年年息 0.79%~1.29%的補貼。加工凍儲措施則與加工廠合作,獎勵每公斤三清品項(去鱗、去鰓、去內臟)40元;切片或切塊50元。

林啟聰愈說愈無奈,農委會說今年的石斑已去化一半,僅剩3600噸,這是前年放苗到年後要採收的量,並未計算去年下苗才採收一成的部分,如再加上去年放養的魚苗,應是前年一倍以上的量。「保守估計,受影響的石斑魚有一萬噸以上」。

最無辜的是,七成無法取得「養殖登記證」的業者,根本沒有資格申請一年年息 0.79%~1.29%的補貼,「這個措施也是口惠而不實,金融機構已經知道石斑魚銷不出去,妳覺得他們會貸款給漁民嗎?如果銀行不放貸,合法漁民也享受不到利息補貼,」楊文清說。

業者對未來茫然:難不成要將魚塭出租種電嗎?

為何一條石斑魚影響如此深遠?

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理事長于乃衡指出,石斑魚產業鏈分工非常細,主要為種魚業者,約莫10幾家、魚苗孵化業者(將魚卵養到 2.5公分大)約300多家、二寸半(7.5公分)養殖者有500多家、石斑魚養成業者有2000家,還有20多家餌料生物業者,共計3000多家,提供4萬7000個就業機會。

政府如不徹底通盤檢討,石斑魚銷不出去,養殖業恐迎來浩劫、全面崩盤。

根據漁業署的統計資料,台灣養殖漁業的生產量占漁業總產量近三成,從業人口約10萬人,石斑魚禁運事件影響深遠,因為石斑魚一直是台灣高經濟價值的出口水產品,全盛時期產值達76億台幣,扮演養殖業的火車頭角色,一旦石斑魚出不去、出現崩盤,漁民為求生存,只好轉養其他魚種,勢必擠壓到其他魚種原有的市場,養殖業將迎來一場浩劫,從紅魚、虱目魚、金目鱸魚將出現骨牌效應,得再經歷數十年,才能重建新的產業鏈。

石斑魚養殖大戶李榮章直呼,「這不是危言聳聽,大陸禁止石斑輸入,不只養殖業的飯碗不保,還擴及加工、飼料、搬運……,從事這些勞力工作的,又以底層的弱勢居多,政府不要輕忽這次的殺傷力。」

「逼不得已,只好去養辦桌愛用的紅魚,就會打亂原有市場,改養其他魚種也一樣,我甚至做好最壞準備,將魚塭出租給光電業者,一公頃年租金40萬……,」楊文清愈說愈激動,但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養殖業,就要這樣毀掉嗎?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僅三成,現在全球都面臨「糧食慌」,明明可以養魚卻要被逼著去種電,這樣對嗎?

由於,漁民至今仍看不到政府想通盤檢討的決心,對未來感到茫然,尤其最氣憤的是,兩個學生做錯事,全班卻要受罰?

其實,對岸從去年起,就不斷查出禁藥示警,但政府並無實際有效作為,現在出事了,卻找「被偷牌、混貨」的合格養殖漁民麻煩。李榮章說,我們只會養魚,不懂出口交易流程,卻要被逼著背這一口大黑鍋,這次我們不想背,也背不起了,以前就應該解決卻拖到今天,到底是誰的錯?

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理事長于乃衡再次為業者請命,拜託政府正視養殖產業的生存問題,少一些政治、多一些善意,用科學的態度、客觀追查真相,重啟兩岸的對話管道,讓養殖產業能正常永續發展。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