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害怕被拋棄? 邊緣人格障礙患者「我很容易戀愛成癮」

上報

更新於 2021年11月05日14:06 • 發布於 2021年11月03日09:17 • 陳品潔
一對美國夫妻在紐約的婚姻局外頭等候。(湯森路透)
一對美國夫妻在紐約的婚姻局外頭等候。(湯森路透)

《英國廣播公司》(BBC)第三台報導,擁有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的人在談戀愛時可能會面臨緊張與困難,約1%的人受此障礙影響。

報導採訪了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他們談到在感情關係中,「很容易陷入迷戀」,並有控制、上癮等無法自拔的行為。21歲的梅兒(Mae)指出,當她確診為邊緣性人格障礙以後,「認為這輩子再也不會有健康的人際關係了」。

Here's something I've wanted to write for a while (well, for the past year, since I was diagnosed with BPD): how the condition can affect – and in my experience, annihilate – the ability to form healthy relationships https://t.co/xfMPv60kCx

— Thea de Gallier (@theadegallier) November 1, 2021

然而,確診BPD也可能帶來污名化。羅曼紐克指出:「有很多過時的可怕觀念,認為BPD無法被根治,或人們會被控制。」而目前學界也在探討,BPD究竟是一種人格障礙,還是對過去創傷的反應。

什麼是邊緣性人格障礙?

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如符合五項以上,即是診斷邊緣人格障礙的主要依據之一。(仍須專業醫師進行診斷與治療)

其中包含:(一)、無法忍受被人拋棄,一旦發生會有激烈反應。(二)、極端思考模式,是非對錯以自己的認知為中心,極易造成人際衝突。(三)、自我認同障礙,自信心低或過度自信。(四)、情緒低落時,會有自我傷害及放縱的行為,如飆車、瘋狂購物、傷害他人的衝動。(五)、藉輕生、自殘等威脅他人不得結束情感關係。(六)、不合時宜的爆發憤怒情緒,或對憤怒難以控制(七)、情緒失控時,憂鬱、焦慮情緒會持續數小時。(八)、害怕孤單,經常有空虛感。(九)、在瞬變中,出現與壓力有關的妄想,或嚴重解離現象。

瘋狂陷入一段關係又懼怕分離

梅兒開始有病識感時,是她發現自己容易在感情關係中感到「癡迷」與「焦慮」,「我很快就會成癮,會不斷地想打電話或發訊息,並與其他遠離其他好友、放棄興趣,全部時間都投入到我的對象身上」。

發生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也可能引起災難性行為,「有一次我在朋友的公寓裡收到男友的訊息,上頭的語氣嚇壞我了——我拿起所有的東西,馬上跑到他的公寓」。

烏克蘭一對戴口罩的情侶。(湯森路透)

即使「真的沒事」,也不能阻止恐慌發作。回到朋友家後,梅兒坐如針氈,無法好好聊天,而心中的焦慮感持續蔓延。

為了避免面臨遺棄的恐懼,梅兒在幾段感情裡嘗試先提起暫時分開,等對方真的離開時,「我哭著乞求復合,徹底崩潰了」。她現正接受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以及抗憂鬱藥度日。

童年經歷創傷或忽視

該主題也在中國熱門影音平台TikTok(抖音國際版)發酵,許多曾有類似經歷的用戶以「#bpd」標籤,分享經歷過的心碎時刻與有毒關係。

人們越來越不諱言提到這種疾病。愛丁堡大學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家兼講師羅曼紐克(Liana Romaniuk)指出,部分原因是年輕人對待BPD的態度,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一些患有BPD的人,在童年時期經歷過創傷或忽視,讓他們成年後的人際關係變得艱難。其創傷不一定代表嚴重虐待行為,包含父母離異分居、情感疏遠、很小時失去父母均有可能影響。

Read our latest blog post "How to Describe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to Those Who Don’t Understand."https://t.co/LCGL4j0y7F pic.twitter.com/RUPO3uffGh

— NAMI (@NAMICommunicate) October 29, 2021

焦慮傾向解決、悲傷想逃避

期刊《人格障礙》最新研究找來了8名患有BPD的病人,他們發現,焦慮是最常出現的情緒,再來是悲傷、憤怒、內疚或羞恥感,人際關係最有可能觸發上述強烈情緒。

根據受試者回報,出現情緒時,最有可能的反應是解決、刻意迴避,其次是認同與放大,最少人有衝動傾向。

一對在華盛頓拍日落的情侶。(湯森路透)

出現焦慮等狀態時,受試者更願意使用情緒調節策略,但若感到悲傷則傾向推開感受,身體脆弱時(不舒服、倦怠)更有可能會放大情緒。

沒有兩個人回報一模一樣的情緒體驗。波士頓大學焦慮與人格障礙中心研究員卡多納(Nicole Cardona)表示:「情緒是信號。特定的信號可以導致特定的行動方案。尤其是正在與BPD抗戰的人,了解自身的情緒和反應,是學習如何強化長期適應性的第一步。」

How understanding empathy and boundaries can help you deal with a family member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https://t.co/OyiL3pNGmM

— Psychology Today (@PsychToday) November 4, 2021

是人格障礙,還是創傷後反應?

當稱其為「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時,「感覺像是拿一把刀刺進一個人的心」,羅曼紐克說道,「聽起來像是,你這個人有根本性的問題,事實並非如此」。

羅曼紐克提醒,並非所有BPD的患者都會呈現相同行為,這個詞彙也不足以對全部患者進行完整評估。

羅曼紐克解釋,根據其他患者的經驗,會有一種不自覺創造一段關係結束的理由,或對伴侶進行考驗的傾向,「這是潛意識的,從大腦生存角度而視,保持警覺、做好最壞打算是更好的選擇」。

她強調,每個BPD患者都是不同的,也拒絕以標籤汙名化,「我認識的人之中,一些最惹人喜愛、最有活力、最有趣的人,也患有BPD。」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