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走馬上任後,接二連三地發布多項政策與行政命令,對全球局勢帶來巨大衝擊。尤其近日動用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分別對加拿大、墨西哥產品課徵 25% 關稅,並對中國輸美產品課追加 10% 關稅,正式宣告貿易戰再次升溫。
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下,臺灣也因晶圓代工業,而被川普直接點名「偷走了美國的晶片業」,並揚言「需要課 100% 關稅」,一舉被推上國際經貿戰場的第一線。AI 經濟方興未艾,地緣政治持續動盪的背景下,臺灣不只要審慎判斷美國新策略的潛在影響,也必須從過去挫敗的經驗中汲取教訓。
這不僅是晶片業的課題,臺灣電子業也須屏息以待。其中,鴻海集團在面板領域的前車之鑑,更是臺灣全體電子業在 AI 時代下,必須熟讀的求生指南。
川普關稅大刀揮下,背後隱藏什麼策略?
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產品施加關稅有兩大原因:一是為了加速三國處理毒品與非法入境的問題,二則是希望促成製造業回流美國本土。然而,從川普第一任期的政策走向及去年大選期間的言論表態看來,或許後者才是川普大動作祭出關稅大刀的主因。
事實上,在川普強力施壓下,加、墨兩國已迅速增派兵力加強邊境管理,川普也因此「從善如流」暫緩對兩國增加關稅。反觀美國的「頭號敵人」中國,則因沒有相關應對,10% 關稅因而如期生效,充分展現本屆川普政府的堅定立場。
儘管臺美關係與美國邊境安全問題無直接關聯,但川普為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選戰承諾,現正致力於重塑全球經濟秩序,誓言要讓製造業重回美國本土。
川普關稅大刀一揮下,亞洲股市哀鴻遍野,日、韓、港、臺可說是無一倖免。台股甚至在 2 月 3 日新春開市時,當日盤中暴跌超過 1,000 點,跌幅高達 4.35%,創下台股史上第四大跌幅,亦為當日亞洲股市漲幅之最。
川普為何以關稅對「盟友」施壓?若僅從邊境問題、製造業就業機會等選舉承諾來解讀,容易將其視為單純的政客行為。然而,美國國家政策的形塑並非僅憑總統一人之意,背後也結合了龐大智庫、幕僚與官僚體系的影響,因而須從「美國國家利益」為前提來觀察。
美國的核心利益乃是保障其人民的安全與種種權利,此目標的建立為道義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交互影響。自二戰結束後,美國便以「維持世界政治經濟的領導地位」為基本國策。儘管美國曾熱切歡迎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加入 WTO,但這背後的政策考量,是為了促進美國自身經濟利益與全球安全穩定。
然而,隨著中國從江澤民、胡錦濤時代的「韜光養晦」,轉變為習近平時代的「偉大復興」策略,中國製造業迅速擴大產能,透過低價傾銷一路席捲全球市場。各國製造業在中國不公平貿易下相繼受創,美國對待中國的態度自然也隨之轉變,從最初的「夥伴」轉變為「對手」,再到今日的「敵人」。
中國企業不僅鞏固了成衣、食品、鋼鐵等市場,更積極進軍技術門檻高、利益龐大的科技產業,包含電動車、再生能源和半導體,這絕非單純的經濟議題,更是全球權力競逐之舞臺。
科技產業與國際貿易的政治攻防,將是川普第二任期的美中角力主軸──身處其間的臺灣,必須格外謹慎。
鴻海的「威斯康辛慘案」
說起誤判美中情勢而蒙受慘痛教訓的臺灣企業,莫過於郭台銘掌權最後十年的鴻海集團。
2017 年 7 月,時任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為了實現面板霸業的夢想,同時為自己總統競選之路鋪路,他在白宮外與川普共同宣布威斯康辛州的「10.5 代面板廠投資計畫」,總金額高達 100 億美元(約新臺幣 3,283 億元)。
當時鴻海承諾將雇用 1 萬 3 千名美國本土勞工──這不僅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 Greenfield Investment(綠地投資,意指全新設廠),也與川普「美國製造」的競選訴求相呼應。川普甚至在動土典禮上興奮宣布:威斯康辛面板廠將成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右二)與美國總統川普(中)共同出席動土儀式。圖/Wikipedia
然而,川普與郭台銘並沒有考量到,當時面板產業正處於產業大屠殺前夕。在該投資計畫公布的短短一年內,中國 8 代以上面板廠遍地開花,產能急劇擴張,導致面板價格暴跌。尤為慘烈的是,中國京東方合肥 10.5 代面板生產線於 2018 年第一季開始量產,重創鴻海原先鎖定的北美大尺寸電視面板市場,價格近乎腰斬。
威州 10.5 代面板廠的利基轉瞬成空,赴美設廠失去意義,鴻海因此延宕設廠,讓川普口中的「世界第八大奇蹟」成巨大騙局。郭台銘原先提出的臺灣對美投資旗艦計畫,也因承諾跳票而信用大傷,甚至成為後續選舉時,拜登質疑川普的有力素材。
高達 100 億美元的赴美投資案,為何事前未能評估到市場的潛在變化呢?彼時鴻海已注意到川普高舉「美國製造」的大旗,卻未理解其核心目標──阻止「中國製造 2025」。
美國意在遏制中國透過龐大製造量能挾持全球經濟,甚至反過來主導全球市場,進而擴散其威權主義。川普第一任期的主要顧問,包含國安顧問波頓、首席顧問巴農、國務卿蓬佩奧及副總統彭斯等人,皆多次強調此一戰略願景。
然而,郭台銘掌權下的鴻海,卻是全球對中國最積極、依賴最深的企業。中國雖曾被美國納入全球供應體系,但郭台銘誤判中國的野心與手段,導致其面板事業不僅在美投資慘遭滑鐵盧,在中國市場亦節節敗退。
中國當局「養套殺」陷阱實例
威斯康辛慘案的巨大挫敗,暴露出郭台銘與部分西進臺商的致命弱點:未精確判斷市場變化,對地緣政治的解讀存在嚴重誤差。
早年郭台銘成立群創光電併購奇美電子,踏入面板產業後,即誤判了中國與韓國的產業佈局,導致自家面板產業尚未發展成熟時就面臨雙方夾殺。另外,他更因捲入水晶會議(編註:2001 年至 2006 年,提供臺韓面板同業討論販售價格的會議)遭三星暗算,進一步折損一批核心經理人才,讓狀況雪上加霜。
在美國動用反托拉斯法懲罰臺灣面板業後,郭台銘的對策竟是擴大對中投資。
2013 至 2014 年,郭台銘麾下戰將丁景隆主張,與隸屬於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的彩虹光電(中電彩虹)合作,由群創光電提供技術、彩虹光電設廠製造的方式,可有效解決面板缺貨問題。結果,參與丁景隆咸陽計畫的 48 名群創工程師,在 2016 年集體叛逃至彩虹光電,使其順利實現 8.6 代廠量產。
彩虹光電的母公司中電集團,乃為中國國務院管轄的特大型中央企業,舉凡技術竊取、低價競爭皆是在中國政府授意下進行。即使在彩虹光電量產、面板市場早已產能過剩之際,但因中國當局早已決定不計代價掠奪市場,該公司得以無懼虧損投產,最終導致臺、韓面板廠陷入血腥價格戰。
即使有咸陽計畫的前車之鑑,郭台銘似乎從未記取教訓。2016 年鴻海集團成功收購夏普(Sharp)經營權,郭台銘個人亦成為夏普堺工廠大股東。然而,郭台銘隨即就將堺工廠的 10 代廠技術移植至廣州,並與廣州市政府合資成立超視堺 10.5 代廠。換句話說,郭台銘又再次將技術與資金拱手奉給中國政府。
郭台銘對中國的盲目信任,不只體現在廣州超視堺,還包含與深圳市政府合資成立的深超光電。2019 至 2020 年臺灣總統大選期間,媒體揭露他曾指示時任群創光電執行副總丁景隆,將群創光電的手機面板訂單「割肉」給深超統包,希望藉此美化財報,讓深超在中國掛牌上市。
當時美中貿易戰已進入白熱化,郭台銘卻再次落入紅色供應鏈的「養套殺」陷阱,等同在美中角力風口浪尖上,坐實了自身的紅色立場。前有威斯康辛案,後有深超爭議,美國政府對鴻海的疑慮達到頂點,當年鴻海股價也因此跌破 75 元,堪稱公司最風雨飄搖的時刻。
臺灣的此時此刻
綜觀郭台銘 20 年的面板經歷,可謂屢戰屢敗。盲信的產業決策與遲鈍的政治判斷,是郭台銘頻繁失敗的主因。而他的慘痛經驗,正好足以作為此刻每個臺灣人民、企業乃至國家社會的重大警訊。
當中國從三面紅旗的廢墟邁入改革開放之時,郭台銘雷厲風行的擴張策略恰巧十分奏效。自鄧小平以降,中國自知須「韜光養晦」,對臺商與外資奉上種種政策優惠,郭台銘卻錯將中國釋出的善意,視為臺灣電子業的經營根基。
臺灣產業原本善於模仿學習,再透過完善的供應鏈管理壓低成本,創造強大的競爭力。這一套產業模式,被郭台銘等臺商移植到中國,再被當地本土企業以更加「野蠻生長」的方式取代。
身為臺灣最大企業的鴻海,除了臺商的經營手腕,還多了一分「狼性」,其強勢併購擴張的企業管理思維同樣被中國企業「整盤端走」,更不用說中資產業併購的背後,往往還有中國政府那雙「看得見的手」。
由此可見,中國的「改革開放」不過是一時謙讓,待比亞迪、立訊、京東方等本土廠商擴張成長,鴻海在中國市場就僅能節節敗退。如今整個中國面板產業,已不再是鴻海能妄想合作的對象。
如今中國所著眼的已不僅是代工利潤,而是能將整條產業鏈「魚頭吃到魚尾」,打造自給自足的本土產業生態系。從組裝代工到半導體、從完整製程到先進封裝與 AI,中國當局正積極將整個國家轉變為巨大的垂直整合工廠,鴻海在中國的辛酸血淚史,臺灣電子業絕不可重蹈覆轍。
中資有國家力量作為倚靠,而過往享盡各類優惠的臺商早已淪為溫水煮青蛙。有識者應當明鑑,臺灣企業與經濟的最大危機,從來不是產業趨勢的變化,而是對政治風險的誤判。
正如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常強調的,兩岸關係最親密的時代,往往是臺灣經濟最為慘淡的時期──產業外移、工作流失,最終連西進親中的臺商也難逃技術與訂單被竊取的命運。
然而,美國近十年來對中國態度的劇變,正是臺灣產業的良機。川普揮舞的關稅大棒,並非孤立主義,也非字面上的「美國優先」,而是試圖扭轉「極權中國成全球化最大贏家」的歷史錯誤,重塑美國領導世界的民主自由秩序。
在這場風起雲湧的第二輪貿易大戰中,臺灣企業必須審時度勢,準確解析美國意圖,展現自身無可取代的戰略價值,並與盟友攜手應對市場上的各類傾銷殺戮。
是重蹈覆轍,還是開創新局,端看臺灣此時此刻的抉擇!
【延伸閱讀】
●旅美工程師全解析:川普 2.0 下的「美國優先」,將如何影響科技業?
●一文看懂「川普 2.0」經貿方針:自由貿易不再「自由」,台灣和東南亞該如何應對?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