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為什麼鳥類會發出這麼多不同的聲音?生物學家給出答案

明日科學

更新於 11小時前 • 發布於 11小時前 • 高 詩豪

鳥類鳴唱或啼叫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為了吸引伴侶、驅趕掠食者,甚至只是為了自娛。但究竟是什麼因素促成了牠們聲音的多樣性?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的全球研究,分析了來自 xeno-canto 資料庫的 10 萬多條鳥類聲音錄音。這項研究刊登於《皇家學會 B 生物科學系列》,揭示了棲息地、地理位置、體型與喙形如何影響鳥類聲音。

  • 棲息地塑造頻率:

  • 棲息於湍流河流附近的鳥類,會發出高頻聲音,以避免其聲音被低頻白噪音淹沒。

  • 緯度影響相似性:

  • 相同緯度的鳥類發出類似聲音,凸顯地理位置對鳴聲演化的重要性。

  • 體型與喙形的重要性:

  • 小型鳥類通常發出高頻聲音,而大型鳥類則偏好低頻聲音。研究更詳細闡明了喙形與聲音之間的關聯。

  • 頻率範圍作為保護機制:

  • 小型鳥類擁有更廣的頻率範圍,利用高頻聲音與同類溝通,低頻聲音則用於迷惑掠食者,讓牠們誤以為面對的是體型更大的鳥類。

小鳥高頻大鳥低頻(通常);高頻同類溝通,低頻迷惑掠食者

鳥類的最低頻率聲音與體型、棲地與喙形的關係: (a) 體型越大(喙質量越高),鳴叫頻率越低(紅色線條代表顯著負相關)。 (b) 植被密度對最低頻率無顯著影響(灰色)。 (c) 學習型鳴叫鳥類中,喙越大,鳴叫頻率越低(紅色)。 (d) 天生鳴叫鳥類中,喙大小與鳴叫頻率無關(灰色)。
鳥類的最低頻率聲音與體型、棲地與喙形的關係: (a) 體型越大(喙質量越高),鳴叫頻率越低(紅色線條代表顯著負相關)。 (b) 植被密度對最低頻率無顯著影響(灰色)。 (c) 學習型鳴叫鳥類中,喙越大,鳴叫頻率越低(紅色)。 (d) 天生鳴叫鳥類中,喙大小與鳴叫頻率無關(灰色)。

這項研究深化了對聲景—即特定景觀中所有聲音的理解。博士生 H.S. Sathya Chandra Sagar 與教授 Zuzana Buřivalová 合作,強調聲景在保育工作中的角色。例如,若某地缺乏低頻聲音,可能暗示該區域的較大型鳥類因狩獵而減少,提供了一種非侵入式的生態監測工具。

未來方向

Sagar 計劃分析 24 小時的聲景錄音,以探討鳥類如何調整鳴唱時間,在嘈雜環境中與同伴交流。這項研究突顯鳥類觀察者與公民科學家對推進自然世界知識的重要貢獻。

這項基礎研究為創新保育策略鋪平了道路,利用聲景監測並保護全球生態系統。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Pixabay/CC0 Public Domain (CC BY 4.0)

影片來源: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CC BY 4.0)

參考論文:
Global analysis of acoustic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in bird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延伸閱讀:
1、老鳥學新歌:斑馬雀挑戰年齡限制,重拾學習能力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