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曾寶儀:其實每個人都活在屬於自己的平行宇宙裡

信傳媒

更新於 11月22日10:36 • 發布於 11月24日04:07 • 信傳媒編輯部
事情解開了,然後就放下了?曾寶儀認為,其實這需要不斷地練習跟學習。(圖片來源/FB@曾寶儀 Bowie)
事情解開了,然後就放下了?曾寶儀認為,其實這需要不斷地練習跟學習。(圖片來源/FB@曾寶儀 Bowie)

完成《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之後,在新書宣傳期間,我又跟我媽有小小的不愉快了,那時候我既疑惑又灰心:我不是明明「想通了,不再被這件事情綁住」,結果說什麼的和解簡直像打水漂一樣,我還是生氣,還是義憤難平,輕易被我媽的隨便一句話就激怒了。

一、兩年過去,我後來懂了,成為我自己並不是句點,而是一個逗號。我後來都會跟出身心靈有關的書的朋友說,小心喔!出書才是魔考的開始。你不要以為寫完書,任務就結束了,或是寫完書,這趟人生學習旅程就告一段落了,沒有喔。因為你在書裡敘述的那些過程,會不斷地像個考題一樣來質問你:你真的解完這題了嗎?你確定?然後一直到你不斷地重新解答、解答,再解答,不斷地破關、破關,再破關。

大家對「和解」有很大的誤解

就拿「和解」來說吧。它的確是一個很美妙的詞,但是大家對和解這兩個字,真的也有很大的誤解。和解,好像這件事情就解開了,接著就放下了,但其實不是這樣,我們都被字面困住了。和解並不像是:我跟心理醫師談,我們一起找到了那個關鍵的童年陰影,然後回去跟對方把事情講開來,心結就解開了、沒事了,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事實上我們都知道並不是這樣。我們可能講完了,當下兩個人擁抱、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然後下次為了本質一樣的事情沒辦法跟對方好好說話,或是心裡還是有疙瘩。

原來,這個和解只是第一層而已,我們可能還需要第二層的、第三層的和解,每一次的翻轉都很像是一次背叛,你會覺得:我們不是已經都好好的嗎?可是為什麼你又來這樣?我怎麼又這樣了?

和解真正的意義

但和解有沒有意義?我會想要告訴大家的是,過了這些年,我依然覺得那個和解是有效的。我跟我媽媽在上一本書裡面的談話,有沒有讓我放下一些事情?有。而那之後,是不是又繼續踩到我的底線?是。因為她還是她、我還是我,但我意識到所謂踩底線所帶來的,不管你說是生氣也好、憤怒也好,它不再是從舊的東西往上堆疊的。這裡面有非常明顯的質變。

而我會很清楚:她不會再傷害到我最核心的那個部分了。我不會再覺得自己是一個悲慘的、被扔下的孩子了,或是我持續地被錯誤對待、我好糟糕。我可以選擇要不要承受,我有選擇。兩者的程度是差很多的。我選擇不再無意識地堆疊心裡的那些小劇場,選擇我要接納多少、要往心裡去多少。我現在可以直截了當地抱怨而不覺得難受,心裡的餘味也變得清爽。我必須承認,在前一本書的宣傳期時還沒有意識到,我跟我媽媽的關係在質感上已經有點不一樣了,只是很害怕、覺得情緒怎麼又回來了。可是此時的我會很想告訴大家,只要你在每一個當下都不斷地覺察,就會明白其實你們的關係已經不同了。不要說你們—你也已經不一樣了。對方是不是依然故我、有沒有覺得你們已經和解了,最後都與你無關。

每個人都活在屬於自己的平行宇宙裡

每個人都活在屬於自己的平行宇宙裡,而其他人並不一定想要知道所謂的真相。即便你說「我不是這樣子的」,對方可能很多時候並不在乎,當下他就活在他的世界裡、相信了他願意相信的事實。因此當我說我跟媽媽和解了,但她是否也這麼覺得呢?這就屬於我沒有辦法控制的事情。我沒有辦法每天都坐下來、好好握著她的手問她:你覺得我們和解了嗎?你覺得我們是很好的母女嗎?

所以她怎麼想?It’s none of my business. 你可以選擇心裡要不要卡著任何過去,而我選擇更清爽地過我的人生。

跟你有關的事情,你才會心生情緒。滑手機的時候你笑了,因為它讓你開心、它觸動了你:好可愛的小動物,好可愛的小朋友,或是有人跌倒了,雖然你知道很不應該、有點殘忍,但你還是會覺得很滑稽很好笑;你憤怒,因為有不公不義的事情發生了,你覺得你必須發聲,要不然還算是人嗎?

這裡我想跟大家一起看看一個例子:有人跟鄰居為了噪音吵架甚至對簿公堂,可能大家多多少少都有過類似的體驗,所以事發時引起相當大的討論,沸沸揚揚。通常這種事件發生的時候,我會看網頁下面的留言,一是看大家都在討論什麼,二是看有多少人願意「真正」討論事情。

你可以從字裡行間明白,有些人不是來討論事情的。有些人就是來發洩情緒的,而那裡面有很多他自己個人的創傷或經驗在裡面(你會看出來,真正願意討論事情的人不多,所以真正可以往心裡去的事情也不多)。而每一次社會事件都會給我一個很深的學習,就是其實當你決定選邊站的時候,你站的不見得是正義,你站的是回憶。

比方有一些留言是站在新聞當事人那邊的,很有可能你以前碰過非常敏感的鄰居,你只是在正常的時間在家裡走路,依然會被別人上門抱怨。有可能鄰居就是聽覺特別靈敏,或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問題待處理,覺得都是外界影響了他們、只在外界尋求解答,於是噪音或者是一些動靜都會被他們無限擴大,然後覺得那都是別人的錯。所以,很多站在新聞當事人那邊的人,是因為他們曾經受到這樣的不管是騷擾也好,困擾也好,所以他們會與他同理,感同身受。

那站在鄰居那一邊的,可能你的樓上有過讓你不堪其擾的住戶,真的很吵。也許是小孩,也許是寵物,也許是樓上老在開party,或者就是隔音實在太差之類的。所以你有時候氣憤的是你的回憶,這個事件只是連結了你的過去,所以你寫下了站隊的回應,你選擇「站在哪邊」。

但老實說,我們根本沒有住在那兩戶人家裡,無從得知那些所謂的「噪音」分貝有多高,大家的生活習慣跟聽覺耐受度到底如何,那我們到底又是怎麼當起法官選擇支持誰,留言跟誰說:我懂。

是的,所有跟你有關的事情、所有會讓你升起情緒的事情,都跟你有關,但你可以決定它要不要跟你有關係,你可以決定你要不要對這件事情升起情緒。

為自己學習畫一條界線

同樣的,和解也是,親密關係也是,家人也是。很多人都說家人是切不斷的臍帶,是天生下來就要做的功課,我相信我們之所以約定成為家人,一定有它的理由,不管我要在這裡面學會什麼:學會什麼是愛、什麼是給對方他需要的愛,什麼是我有能力、限度內能夠付出的愛,還有什麼叫界線。界線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你不能無止境地侵門踏戶,即便是對最親的人。在和解的過程中,我也覺得自己在劃一個界限,那不是說這裡有個地雷,你踩到就死定了!比較像是一個最後期限,是我到底要讓這個創傷影響我多久?

當你決定你要跟他有關的時候,你就跟他有關;當你要決定沒有、到此為止,你就是劃了一條界線。

你跟自己和解了,你願意放過自己了,根本不用說出來,那個和解就已經發生了。我們常在電視媒體、電影上看到,彷彿大家都要痛哭流涕最後來個擁抱,那才是 happy ending—對我來說,就算表面這些事情都做了,你心裡的和解沒有做到,這件事情就是沒有完成;如果外面這些事情都沒做,但你自己心裡做到了,就對了,因為所有的東西都發生在這裡:你的心。

這需要不斷地練習跟學習。我花了滿多時間在這上面的,因為我覺得值得。雖然一定也會有喪志的時候,即使做了很久還是會覺得說「哇,怎麼又來了」,可是並不會因此就讓我放棄練習。因為我知道,這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我自己。

<span style=
內容來源:《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Stand by Yourself》天下文化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