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團十年以來,最精采的時刻是什麼?」
小 B:「就是麋先生這三個字取出來的時候。」
聖皓:「你這樣講,我突然有點雞皮疙瘩不知道為什麼。」
小 B 接著說:「逸凡還沒加入的時候,我們有想過叫『吳子張余』。(主唱『吳』聖皓、吉他手原名林『子』安、貝斯手『張』以諾、吉他手『余』柏羲)」
聖皓:「大家好,我們是!吳子張余!」
沒來由的團名,無聊到有點好笑,他們就是這麼一群隨性的先生。
網路上有句傳言:「如果你聽過麋先生的現場,一定會愛上他們。」首張專輯《馬戲團動物》以黑馬之姿奪下第25屆金曲獎最佳樂團的麋先生,從沒有觀眾,台下只有工作人員的演出,到3分鐘就 sold out 的演唱會,在今年走入第十個年頭。十年說長不長,卻足夠讓人累積能量、讓人成熟,縱使麋先生出道早期便成功鍍金,我想在這中間的歲月裡,這五個大男孩或許經歷過許多潮起潮落,才從早期總想著對抗世界的少年,長成現在懂得溫柔看待周遭人事物的〈嗜愛動物〉。
金曲症候群:將自我懷疑內化,蛻變成獨特的「稀有品種」
回首過去十年,聖皓從故事的開頭說起:「金曲獎對麋先生來說是件很難忘的事情,不只讓更多人認識我們,也讓家人放心我們選擇的道路。」聚光燈突如其來的灑落,除了打開知名度,隨之而來的質疑聲與壓力,讓他們一度迷惘,「剛得完獎的前幾場演出,其實蠻綁手綁腳,創作上也有點包袱,變得不太像自己。但時間久了,也慢慢試著放下,五個人一起平分壓力,找回自在的自己。」
這個在當時橫空出世的樂團,有點迷幻、有點龐克,再揉合一點英式搖滾…麋先生的音樂風格究竟是什麼曲風?我想,沒有人能給出標準答案。剖開不同時期的作品,走進麋先生的詞曲,你會發現他們的成長。不只團體,自身的轉變上喆安也有一些感悟:「一開始創作時只覺得自己開心就好,現在除了自己開心也希望能讓更多聽眾、跟我們一起工作的夥伴能感受到和我們一樣的喜悅。」
除了音樂創作,這份蛻變對逸凡來說在演出現場也能體現:「以前演出我比較專心在自己的樂器上,但現在反而可以更自在的融入現場氛圍,再遠的觀眾對我揮手,都有辦法感受到。」過去的拘謹、臨摹,在時間的催化下都被洗鍊成如今充滿麋式風格的舞台魅力。
疫情時的空白:低潮帶來的養分,找到「麋途」中的「出口」
2016年第三張專輯〈野生〉到2020年第四張專輯〈嗜愛動物〉中間間隔了四年,讓旁人一度懷疑他們是不是休團了?聖皓解釋:「那四年其實寫了二、三十首歌,只是好像沒有寫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樣子。寫歌、創作這件事,我們一直都沒停過,除了疫情那陣子真的沒辦法。」
逸凡補充回應:「那時突然都沒有表演,就像失去了方向和目標,如果沒有舞台的話,我會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麋先生被迫休息沉澱,卻也讓團員們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拓展生活圈,並各自帶回不同的養分。以諾重拾閱讀的習慣開闊自己的視野,逸凡透過爬山找到寧靜,聖皓和小 B 一起拍影片、做影像,學會和不同職務的人溝通,而喆安去了居酒屋打工:「做音樂這麼多年,身邊都是同溫層,有機會去接觸一些不同的人,挑戰跟音樂無關的事,蠻有成就感的。」
在一旁聽著他們的談話,以及對彼此的描述,發現麋先生的感情真的好到不可思議。五個上台北玩團的南部小孩,五個完全不同的靈魂,從學生時期一起玩音樂陪伴了彼此十幾、二十年,能緊密相處這麼長一段時間並一起工作,昇華成像家人一樣的情感,不是件容易的事。
喆安:「意見不同的時候我們多半都會投票表決,比如說最近在安排演唱會歌單,有些歌有人想唱,有人不想唱。」
以諾:「但如果有人不服氣的話,就會一直去說服對方『欸你可不可以投票給我』或私底下傳訊息拉票。」
聖皓:「我們五個認識太久了,所以該摩擦的、該了解的、該碰撞的都已經撞完了,蠻知道彼此的點在哪,快踩到雷的時候就會…」
「多踩幾下。」繼吳子張余後,小 B 再度放了一把幽默冷箭。
醞釀後破繭:寫下每個時期的「聲音」,長成更好的「我們」
從直視負面情緒、傳達對世界的不滿,到如今能自在坦然的說愛,都是時間與生活帶給他們的啟發。或許有人認為麋先生不再像以前那般自由奔放,多了些束縛;也有人更喜歡現在柔和的他們,但就像以諾說的:「以前我很執著在音樂的好壞上,聽音樂時有種非黑即白的感覺,但現在越聽越多發現它其實不分好壞,只有喜歡跟不喜歡。」就像一碗陽春麵,好吃與不好吃都是個人主觀感受,音樂也是如此,沒有對錯只是每個人聽歌的想法與心境不同。
「每一首歌都代表不同階段,它有自己想講的話、想跟聽眾說的事,對我們來說都是那個當下最好的作品,現在回去聽以前的歌,就算覺得它不成熟,還是能聽到創作當時那自然的狀態,還有毫無保留的感受。」聖皓說。
「每次創作的時候都會感到低潮,寫歌對我們來說其實很消耗,會經歷一段自我懷疑的撞牆期。」無論創作時大量的情緒內耗,或定案前的來回修改,我想一定都是辛苦的,因為麋先生的音樂總給人一種被理解、被陪伴的感受,那些你平時無法表達的,都被他們好好收進歌裡了,再回首看這些低潮時刻,會發現這一切的醞釀都是值得的,猶如破繭般造就了許多喆安口中的世紀神曲,以及歌迷心中的美好時刻。
最後,聖皓分享了一個成團初期訂練團室的小故事。
聖皓:「喂,你好,我要訂練團室。」
對方:「團名?」
聖皓:「麋先生。」
對方:「林先生,我是問你團名。」
謝謝吳子張余與林先生的故事,它們帶給我好多歡樂。
林先生,啊不是…麋先生這個名字說實話是來自一時的突發奇想,因為筆劃好看聽起來也挺酷,加上團員都是男生,於是「麋先生」就誕生了。
在台上,他們是爆發力十足、風靡全場的表演者;下了台,就是五個普通的男孩,沒有所謂偶像包袱,甚至有點孩子氣。十年走來,麋先生經歷許多再見與遇見,得過世俗認定的精采,也在一次一次的自我懷疑中暫時失去光芒,爬過高峰走過低谷,最後去除身上的刺,長成了最舒適的樣子。但這不代表他們已經成為理想的模樣,對麋先生來說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定義「最成功」,在這無止盡的旅程,有時前進衝刺,有時停下來累積能量,如同立定跳遠,每一次的蹲下都是為了跨入下一個精彩。
◎Photo Via:Paul Chen( @paulchen0704 ), 搖滾台中, 相信音樂
◎Video Via:YOUTUBE(@麋先生 Mixer ,@相信音樂 BinMusic)
◎Outfit:
Fashion:All Saints, Tommy Hilfiger, Calvin Klein, POLO RALPH LAUREN
Watch:TAG Heuer
◎Makeup:Cherry Tseng(@cherry.tseng_makeup_)
◎Hair:Kila by hc hair culture(@hc_kila)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