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一起來Oh Old! 柑な店生活吧!——青銀共創團隊專訪

非常木蘭

發布於 2023年11月27日02:38 • 文字:張貽晴 • 編輯:楊雅涵

明亮白淨的長桌,抬頭就能看見墻上的照片,細數著一群人共同經歷的點點滴滴;後方廚房傳來陣陣油泡的沸騰聲和蒜米的香氣…彷彿上門拜訪走入相識的街坊鄰居家中,隱藏在車流繁忙的民權路大街上的Oh Old! 柑な店便是這樣一個歡迎人們進來坐坐打招呼,又能和長輩學手藝的地方,靜謐溫馨、和樂而不喧鬧。

一週只營運四天的Oh Old! 柑な店,每日由不同長輩擔任駐店店長、開班授課,包括鉤針體驗、厨藝課、陶笛班等項目,周末更不時組團演出,參與市集;今日訪談的早晨是店内難得的空閒時段,在蘇媽媽忙進忙出的當兒,一旁的玉理阿嬤正專注編織手上的包包,鈎針在她靈巧的雙手中來回穿梭,漂亮的包包逐漸成形。

下廚功夫利落、不到兩小時就端出七八道家常好菜的蘇媽媽,是Oh Old! 的常駐店長之一,和創辦團隊早在數年前就透過社區營造計劃相識,如今與幾位青年熟稔得「就像兒子一樣」—— 共同創辦人林奕仁是這麽笑著形容的。但她真正來到這裡開始掌廚圓夢的契機,還要從一罐洛神花果醬説起。

共創生機,從改變開始

大病一場後的蘇媽媽帶著從師傅口授學到的下廚技巧離開餐飲業前線,有了自己施展廚藝的時間;在朋友圈分享的自製洛神花果醬偶然牽起她和Oh Old! 柑な店之間的緣分線,開啟退休創業的轉折契機,也成為她生命中新的寄託。

「來這裡多認識不一樣的人,總比悶在家裡好。」她來到Oh Old! 負責張羅店內每日料理的同時也加入其他長輩的行列,開設自己擅長的烹飪課;一路以來收穫的不僅是作品受到顧客捧場的滿足感,看見從零起步的學生漸漸對做菜累積出興趣,回家還會主動練習分享成果時,更有育人者的欣慰。

「想著明天要做什麼菜、要買什麼食材,腦袋就自然動起來了。」病後孱弱的身心因生命的元氣漸漸豐盈,到水仙宮市場採購食材、到店「上班」漸漸成爲蘇媽媽的日常行程,直到疫情來襲。

客人不能上門來共餐,長輩們也只能回到家裏,許多當初在社區内合作的店家更是深受重創,Oh Old! 這家小店的未來又在哪?

危機當前,她不願就此放棄,於是改作無菜單餐盒,又在青年的提議下嘗試在鏡頭前做起直播主,繼續教大家做菜;一顆願意改變、接受新事物的心,讓蘇媽媽意外替Oh Old! 拓展出中北部的新客群,也協力守住了她和「民權路的兒子們」共同的屋簷。

青銀共好:成爲創業之旅的夥伴

「我們想要提供一個讓長輩能夠互相見面、支持彼此的實體空間。」 林奕仁解釋團隊在社造計劃結束後本著這樣的初衷,萌生了開店的念頭。

美味的餐盒和漂亮的鉤針作品只是第一步,在蘇媽媽忙著構思菜色、長輩紛紛搬出自家本領的同時,林奕仁等人則忙著替他們拓建施展技藝的舞臺。

同樣是創業新手的他們起初找不到經營方向,還好有從前在銀同社區認識的青年店家無私分享經驗與知識,教他們怎麼定價、推銷;社群網路的力量幫Oh Old! 打響了知名度,也讓他們找到更多元的青銀合作形式,像是參與地方市集或是和具備其他才藝的老師合作開課。

要在人來人往的市集擺攤、招呼客人,長輩是否會抗拒?「每個長輩都有自己的偏好,我們不會勉強。」 讓長輩選擇做自己有興趣的事,長輩也樂意自發主動與青年合力做事,林奕仁對Oh Old! 的期許便是希望它可以成為一個青銀互相賦能的能力分享平台。

走出柑な店,拓展圓夢基地

溫和、自然、生活感,林奕仁是這麼詮釋Oh Old! 品牌的。如何配合長輩原來的生活習慣,又能邀請他們勇敢跨出創業圓夢的那一步?

民權路上的實體店是據點也是起點,透過資源和人脈的有效串連讓更多長者獲得發揮才能、活出自信的契機,才能真正實踐Oh Old! 存在的目的。

外頭的人懷著好奇走進Oh Old! ,店裡的人也可以走出去創造連結;每一次的新嘗試都像一把通往未知之門的鑰匙,開啟這群人對Oh Old! 未來的更多想像。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