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情況不只是年輕人,其實年長者也會有這樣困擾,臨床診斷發現,老年人容易把自己心情問題與身體不舒服做連結,或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心情上的狀態,造成家人與照顧者常常會以為長輩的身體機能出問題,而到處去檢查,而未能於第一時間內發現老年人有憂鬱的問題,而影響及早治療的機會。醫師指出對於輕度憂鬱的長者,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支持性療法等,都有一定的成效。
醫藥記者蔣志偉:「老年人罹患憂鬱症非常常見,根據統計在社區裡高齡長者每一百位當中,大約有10到15位面臨憂鬱問題,事實上老年人罹患憂鬱症,也高比年輕人還要多,因此當家中長者或社區長輩,面臨憂鬱問題時,必須重視盡速就醫治療,減少老年人因為憂鬱症產生的困擾。」
高雄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高齡整合照護科主任周明岳:「老年人常常有許多的慢性病,以及相當的失能的問題,這些與老年憂鬱症也都伴隨而生,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建議,針對老年人的憂鬱問題,也建議在社區以及門診當中能夠例行性的,來幫長者來做一個篩檢。」
造成老年憂鬱症的原因,推測與個人體質有關,像是腦部神經發炎、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導致;也有另一個因素為失戀或工作等壓力造成。
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彭莉甯:「老年人會遇到年輕人比較少見的情形,譬如說老年人會感覺到自己體力的退化,多重慢性疾病纏身,身邊一個個朋友離世,以及小孩長大離家後,空巢期所帶來的孤獨感,這些都可能影響老年人的心情,甚至造成老年憂鬱症的發生。」
臺北榮總精神部主治醫師劉慕恩:「治療老年憂鬱症目標在於減輕憂鬱症狀,避免復發與失能,防範自殺,及協助發展應對失能的技巧,進而達到老年生命的完滿與圓融。治療需透過藥物與非藥物介入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治療。」
醫藥記者蔣志偉:「對於重度憂鬱的長者,需要透過藥物可得到妥善控制,抗鬱藥物治療機轉,主要是使大腦內的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例如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達到穩定平衡狀態。」
臺北榮總精神部主治醫師劉慕恩:「藥物治療要遵循低劑量開始,再緩慢增加的原則。抗憂鬱藥物須連續服用4到6周才能看到療效,完整療程為6至12個月,中間不可隨意停藥。」
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彭莉甯:「老年人憂鬱的症狀與成年人不大一樣。年輕人的症狀通常都比較典型,包括心情低落,做事情提不起勁,而老年人憂鬱症發生的時候,比較不會去說自己心情不好,情緒低落,反而是以身體症狀或疼痛來表現。」
醫師臨床診斷發現,老年人容易把自己心情問題與身體不舒服做連結,或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心情上的狀態,造成家人與照顧者常常會以為長輩的身體機能出問題,而到處去檢查,而未能於第一時間內發現老年人有憂鬱的問題,而影響及早治療的機會。
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彭莉甯:「憂鬱是失智的危險因子之一,過去研究就有發現,有憂鬱症狀的老人未來得失智風險,是沒有憂鬱症狀的兩倍。」
當長輩有失能失智問題時,最好要主動了解,老年人是否擔心或煩惱哪些事情,早期發現長輩有憂鬱,及早介入治療,穩定情緒,降低年長者失能與失智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