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2025奧斯卡】《沙丘2》勇奪兩獎項,世界如何建構出來?拍攝場景竟從墓園到約旦沙漠!

GQ

更新於 03月05日01:30 • 發布於 03月03日05:30 • Charlie Hobbs

2025 奧斯卡完滿結束,得獎名單跟精彩亮點 GQ 都做了詳盡的報導,甜茶以《巴布狄倫:搖滾詩人》入圍最佳男主角,雖然未能獲獎,但他主演的《沙丘2》則拿下最佳音效、最佳視覺效果,本次就跟電影設計師 Patrice Vermette,一起深入了解《沙丘》壯觀景緻!

隨著《沙丘2》的上映,大家對它的期待與討論如火如荼地蔓延,電影也將帶著觀眾回到沙漠行星「厄拉科斯」。在首部曲《沙丘》中,我們得知厄拉科斯主要取景於約旦的瓦地倫(Wadi Rum)和阿布達比。厄拉科斯在前後兩部電影中看似沒有變化,但隨著劇情推進,觀眾將與主角保羅亞崔迪(提摩西夏勒梅飾),以及其母親潔西卡夫人(蕾貝卡弗格森飾),融入厄拉科斯原住民「弗瑞曼」的生活中,並解鎖更多行星不為人知之處。

沙丘擁有複雜的世界觀與背景,厄拉科斯並非唯一的場景設定,像是首部曲中亞崔迪家族世代居住的行星「卡樂丹」,以挪威為借鏡的海峽場景與厄拉科斯如火燒般的荒涼截然不同。其他如皇帝居住的行星是以義大利墓園為靈感創造的伊甸園;而醜陋的哈肯能家族如同下水道的老鼠,居住在冰冷且過度開發的地方。為了更深入了解《沙丘2》的世界是如何建構出來的,我們邀請了法裔加拿大人的設計師 Patrice Vermette 一起聊聊。

GQ:《沙丘2》會帶來什麼新場景嗎?

我們依然有在相同的國家進行拍攝,除了布達佩斯,我們同樣去了約旦和阿布達比,但探索了更多不同場景。這次我們還去了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是位於義大利的 Brion 墓園(Brion cemetery),它是由 20 世紀後期義大利著名建築師 Carlo Scarpa 所打造的。Carlo Scarpa 不僅是沙丘的靈感來源,也是我個人所景仰對象,自從 90 年代我在蒙特婁的加拿大建築中心(Canadi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讀了一本關於他的書後,他就經常為我帶來啟發。Brion 墓園是由擁有義大利電子產品公司的 Brion 家族委託建造,墓園坐落於保有中世紀特色的格拉帕山小鎮「阿索洛」(Asolo)郊區,那裡擁有「千景之城」的美名。我們居住在 Albergo al Sole 飯店,不僅景色宜人,食物也同樣美味。

帝國行星,是伊若琅公主的家園,是在義大利的 Brion 墓地拍攝的。
帝國行星,是伊若琅公主的家園,是在義大利的 Brion 墓地拍攝的。

我們當時正在尋找一個適合皇族行星和花園的場景,然後我把墓園的照片分享給導演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他回應:「太棒了!這完全就是我們電影要傳達的。」(畢竟它的建築師 Carlo Scarpa 是我在這部電影的靈感來源)。然後我們開始與墓園持有者,也是當初委託建造人的兒子接洽,我們一開始得到了拒絕的回覆:「當然不行,墓園不會有任何的拍攝進行,也不會有可能的一天」,但當他了解到取景是為了拍攝沙丘而非星際大戰時(他以前拒絕過星際大戰),他的態度開始轉為好奇。

因此當我在約旦的初步勘查結束,我飛往了義大利威尼斯,在經過 45 分鐘的車程後,來到了位於威尼托區(Veneto)的阿索洛。我們遇見了 Carlo Scarpa 最喜愛的門生 Guido Pietropoli,他在 Carlo Scarpa 於 1978 年過世後,按照恩師的計畫接手完成了墓園。我有幸在墓園獨自走動了大約半小時,突然間我開始落淚,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地符合需求和想像,包含四周的聲音、吹來的風,還有空氣中的味道,在那裡大自然與建築結合得如此完美,我激動得不知所措。

GQ:團隊在義大利停留了多久?

我們還有去探勘在佛羅倫斯以及羅馬的花園,但我們最終只選擇取景阿索洛。夏天時我曾與家人再次前往,不過這個場景只會出現在皇室成員(由 Florence Pugh 出演的伊若琅公主,和 Christopher Walken 飾演的皇帝沙德姆四世)的畫面中。我在 2022 年 1 月抵達布達佩斯,並在 9 月初離開。我們分別花了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在約旦和阿布達比進行拍攝。

每當你在《沙丘》中看到沙丘時,請放心,那是在阿布紮比郊外的沙漠中拍攝的。
每當你在《沙丘》中看到沙丘時,請放心,那是在阿布紮比郊外的沙漠中拍攝的。

GQ:可以分享約旦和阿布達比拍攝地的不同之處嗎?

這個超簡單:當你看到岩石場景,就是在約旦拍攝的;如果是沙丘場景,那就是在阿布達比取景的。約旦沒有真正的沙丘地形,但那裡有令人驚豔的峽谷和多彩岩石。不過這部電影叫《沙丘》,理所當然我們需要沙丘的取景,而阿布達比正擁有我們所想要的一切。我們甚至把走私者(Smuggler)的香料採收機用貨櫃運來,並把它建在 10 層樓高的沙丘上,所以電影中從採收機駕駛艙看出去的景色都是真的。

回到約旦後,我們建立了造物者神廟的正面場景(也是沙蟲的繁殖地),以及天花板較低的外部空間做為「貝尼潔瑟睿德姐妹會」成員潔西卡夫人喝下生命之水的場景。另外,我們找到了一處岩層空間並稍微改動讓人們可自由進出。

GQ:團隊是如何在沙漠中應對暴風雨?拍攝地距離晚上休憩的地方有多遠?

我們曾經遇到一場雷雨交加的暴風雨,並讓團隊全員撤離拍攝地。與洛杉磯溫暖的氣候有點相似,在瓦地倫雨水無法被土壤保留,因此很容易產生洪流,所以撤離絕對是必要的。洪流在暴風雨產生後的幾個小時內都有可能發生,因此我們回到飯店待命,當確定安全時,我們回到拍攝現場計算損失情況。為了拍攝主角保羅首次騎乘沙蟲的畫面,我們前往距離約旦阿卡巴(Aqaba)6 個小時車程的取景地拍攝。那裡是一片佈滿石頭的黑色沙漠,當你走在上面時會彷彿踩在破碎的陶瓷上。

任何時候,只要你看到巖層,約旦的瓦迪拉姆就是你的取景地。
任何時候,只要你看到巖層,約旦的瓦迪拉姆就是你的取景地。

當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拍攝時,團隊居住在距離阿布達比 3 個小時車程,位於利瓦沙漠(Liwa desert)的 Qasr Al Sarab 飯店,超方便的是沙漠就在飯店的外面。雖然這句話有點突兀,但「每個沙丘都是不一樣的」。沙丘是由風塑造而成,為了讓早上拍攝的沙丘和下午拍攝時的沙丘看起來一模一樣,團隊必須考量陽光的移動,並從各個角度進行拍攝。

GQ:電影中弗瑞曼民族看似擁有強烈的阿拉伯與穆斯林文化色彩,可以聊聊靈感來源嗎?

其實裡面綜合了許多東西,包含有阿茲特克、瑪雅、埃及、敘利亞,以及摩洛哥的建築與文化特色,我將所有東西抽取融合,然後產出獨有的作品。對我來說,這比較像是一個身分認同的問題:弗瑞曼民族是怎麼樣的人?他們的歷史是什麼?在爭鬥中,沙子傾瀉而入弗瑞曼人的據點,埋葬了民族的歷史。弗瑞曼人努力保存文化,不讓其被遺忘,他們在牆上寫下自己的故事,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牆壁似乎不再傳遞民族的語言,僅留下了古老的指紋印記。

GQ:那來談談哈肯能家族的行星,現實中與他們星球最相似的東西是什麼?

哈肯能家族「羯地主星」的靈感來源是化糞池,而且是黑色塑膠模製的那種。為什麼呢?因為哈肯能家族是下水道的老鼠。場景是在布達佩斯的攝影棚搭建起來的。

GQ:提到布達佩斯,分享一下你在那裡生活的的時光吧。住在那是種什麼感覺?閒暇時間會去哪裡?這個城市有影響你的設計嗎?

答案絕對是肯定的,當看到一場展覽或建築物時,我會如同海綿般不斷吸取靈感。在布達佩斯的老城區散步時,我看到了一扇壯觀的大門,它的結構和形狀都很有趣。我們聯繫了其設計師並在得到允許後,在首部曲中使用在弗瑞曼人看往厄拉科斯首都內棕櫚樹的大門。

影片的大部分是內場景都是在布達佩斯的舞台上拍攝的,弗曼人的建築拼貼了阿茲台克人、瑪雅人、埃及人和敘利亞人的古老形式。
影片的大部分是內場景都是在布達佩斯的舞台上拍攝的,弗曼人的建築拼貼了阿茲台克人、瑪雅人、埃及人和敘利亞人的古老形式。

布達佩斯是個美麗的城市,這是我第三支在此拍攝的電影,在我人生中有三年的光陰在此度過。著名的攝影師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來自這座城市,我經常花很多時間在羅伯特卡帕當代攝影中心(Robert Capa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Center)度過。

談到美食根本說不完。有一家叫做 Mazi 的希臘餐廳在國會大廈旁邊;有一家超棒的義大利餐廳 Caffé Gian Mario 提供道地的義大利食物,來自敘利亞的主廚 Byblos 曾在當地四季酒店服務,後來他和哥哥想要開立自己的店面,那裡的義大利麵是我人生中至今為止吃過最棒的義大利麵;另外還有兩家餐廳叫 Costes 和 MÁK,他們主打特色是從農場直送到餐桌的匈牙利料理。看吧!我真的是個吃貨。

馬上成為GQ LINE好友,每週好物話題一次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