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30日電)調查顯示,56%民眾滿意政府推動的母語政策,62%不擔心母語會因外來語言(如英語)影響而越來越不受重視。學者分析,「家人不說」是最大的危機,應鼓勵親子多用母語交談。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透過電話訪問,於3月15日到18日之間完成1068份有效樣本,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68%民眾認為台灣各族群的母語正在逐漸面臨消失的危機,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母語的比率為64%,但年齡越低使用的比率越低,20到34歲年齡層僅45%經常使用。
調查問及對學校推動母語教育的看法,37%表示效果好,27%認為效果不好。對母語政策的滿意度,56%滿意,25%不滿意。
黃昆輝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表示,台灣過去一元化的語言政策,嚴重限制母語的發展和使用場域,調查顯示接近7成民眾認為台灣母語正面臨消失的危機,母語的保存及振興已刻不容緩。
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生玉表示,母語隱含著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身分認同,母語的消失代表國家認同的消失,台灣在本土化思潮興起後,開始重視母語教育,歷經30年卻沒有如預期理想。
郭生玉表示,現在在捷運、餐廳等公共場合中,聽到母語的比率已非常低,光是在學校教學,效果相當有限,在家有沒有使用是關鍵。政府應設計一套使用母語的環境機會和必要性的有效政策,例如芬蘭語曾面臨俄語的威脅,芬蘭政府要求在當地工作或求學,需要通過一定的語言檢定,可供台灣參考。
近來政府推動雙語政策,外界常擔心會影響母語教育。不過調查顯示,只有32%民眾擔心母語會因外來語言(如英語)影響,而越來越不受重視,62%不擔心。
基金會民調小組委員馮清皇說,可見民眾多認為語言學習沒有「互斥」的關係,但雲嘉南地區的民眾擔心的比率較高(44%),值得再進一步分析。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應邀評論,他說,語言是攸關文化延續的關鍵,應視作人權的課題。他分析多數民眾認為母語教育還有改善的空間,尤其使用母語的情況出現地域與年齡層的差異,台中以南、年齡較長使用母語的比率較高。
薛化元表示,母語的延續不能只靠學校教,或是靠電台播幾個節目。相較於上班或公共空間,家庭是更有利的母語使用環境,孩子不會說母語,主要原因是家人也不說,營造使用環境才是關鍵。(編輯:管中維)1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