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MD目前最高階的X570晶片組平台方面,微星科技分別在MEG、MPG、MAG到MAG…等不同系列總共推出9款產品,而在這9款產品中,不乏有同款主機板橫跨X570和B550晶片組,先後推出不同平台的產品,讓玩家有更多元化的選擇。
其中,軍事風格向來鮮明的TOMAHAWK主機板即為一例,分別在X570和B550片組平台都有推出對應的產品。以電腦王這次收到微星科技送測的MAG系列「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來說,其外觀尺寸和先前評測的MAG B550 TOMAHAWK主機板一樣,都是ATX標準規格(305 x 244 mm)大小。
另外,從主機版本身的圖案飾紋、VRM供電區域、IO背板、晶片組和M.2固態硬碟所用的M.2 Shield Frozr散熱器,同樣也是承襲經典的銀黑冷色調軍事設計,不時散發出強悍、堅韌的軍事硬派風格。
更上一層的散熱能力
而在和MAG B550 TOMAHAWK主機板無差別的外觀尺寸、產品風格外,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在用料方面更是紮實,光是在VRM供電區域就有多達14顆電感元件,並採用12(CPU)+ 2(SoC)+ 1(APU)相數位供電設計,其中在處理器部分,更是搭載單顆60A的Renesas ISL99360 Power Stage MOS元件,使得電流負載可以高達到720A。
另外,為了讓供電設計能在良好的散熱環境下運行,在VRM供電區域和IO背板上蓋裝甲、M.2 Shield Frozr散熱器均使用鋁合金材質來提高散熱效果外,在晶片組還採用了主動式Frozr Heatsink散熱設計,透過自家顯示卡Zero Frozr智慧運轉技術,當晶片組工作溫度超過預設值(60°C)時,就會啟動散熱風扇來主動進行降溫。
▲ 拿到微星科技送測的產品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戰斧巡弋飛彈圖示、產品名稱字體設計,以及盒裝整體的灰黑風格設計,讓msi 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很容易在玩家心中留下堅不可摧、沈穩的軍武形象。
▲ 盒裝內容物從左上到右下分別是:使用者手冊、快速安裝指南、驅動程式/工具軟體光碟、SATA傳輸線x 2、SMA接頭外接式天線x 2、龍紋銘牌、產品目錄、M.2螺絲、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
▲ 採用ATX標準規格(305 x 244 mm)的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從主機板本體到散熱片用料,灰黑風格設計的整體外觀一樣是走沈穩的軍武形象路線。
▲ 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採用的AM4腳位插槽,從官網的處理器相容清單來看,從Raven Ridge、Pinnacle Ridge、Picasso和Matisse架構的Ryzen 2000 / 3000系列處理器,以及新推出的Matisse Refresh架構的Ryzen 3000XT系列處理器,都可以在更新BIOS後安裝使用。
▲ 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採用12(CPU)+ 2(SoC)+ 1(APU)相數位供電設計,其中在處理器部分,搭載單顆60A的Renesas ISL99360 Power Stage MOS元件,使得電流負載可以達到720A,即便是安裝AMD Ryzen 9 3950X處理器也能勝任有餘。
▲ IO背板的上蓋裝甲和供電區域散熱片除了採用俐落的一體成型設計外,連同處理器插槽旁VRM區域的散熱片,都是使用鋁合金材質來提高散熱效果。
▲ 同樣在主機板上的兩個M.2插槽,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也提供內含導熱膠條的M.2 Shield Frozr散熱器,來降低M.2固態硬碟高速存取時的溫度。
▲ 除了前面的被動式散熱設計外,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在晶片組採用的Frozr Heatsink散熱設計,則是透過自家顯示卡Zero Frozr智慧運轉技術,當晶片組工作溫度超過預設值(60°C)時,就會啟動散熱風扇來主動進行降溫。
▲ 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內建4個DDR4記憶體插槽,可支援最高DDR4-4600(O.C.)傳輸速度,以及最大128 GB(單支32 GB)的記憶容量。
▲ 除了M.2插槽外,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也提供了6個SATA 6 Gb/s連接埠。
▲ 在24 PIN ATX電源接頭左側的前置USB 3.2 Gen 2插槽,可以透過纜線連接電腦主機前面板,來擴充出傳輸速度達10 Gbps的Type C連接埠。
▲ 而在常見的USB、Type C連接埠外,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內建TBT(5 PIN)、RTD3(3 PIN)兩種不同規格的接頭,可以讓玩家安裝Thunderbolt 3擴充卡來擴充輸出入介面。
▲ 在音效部分,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採用Realtek ALC 1200晶片,支援Audio Boost 4音效模組,並搭配多個Chemi-Con日系音效電容來提供玩家最佳的音樂體驗。
▲ 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在IO背板上,從左上到右下分別是Flash BIOS按鈕、PS/2鍵盤滑鼠連接埠、USB 2.0連接埠 x 2、Wi-Fi無線天線SMA接頭(2T2R)、USB 3.2 Gen 1 連接埠 x 2、HDMI連接埠、USB 3.2 Gen 2 連接埠、USB 3.2 Gen 2 連接埠(Type-C)、2.5 G有線網路、USB 3.2 Gen 2 連接埠 x 2,以及5個音源輸出入插孔、S/PDIF光纖輸出。
輕鬆調校的雙效軟體
管道歷經多代產品的演進、改良,現今微星科技主機板的BIOS版本為Click BIOS 5,該版本大幅簡化了玩家在微調和超頻主機板的使用體驗,因此,不論是MEG、MPG、MAG電競系列,或是Content Creation創作系列產品,玩家都能從直覺的UEFI介面輕鬆存取、微調主機板的基本和進階功能。
至於在主機板的工具軟體方面,Dragon Center是微星科技全系列電競主機板唯一的整合式應用工具,該工具整合了超頻、系統監測、LED燈效控制,以及系統環境設定功能外,也提供了驅動程式安裝、更新功能,可以說幾乎包辦了玩家在組建、調校系統平台時所有基礎的功能。
▲ 在簡易模式(EZ Mode)主選單中,玩家可以從左側的CPU、Memory、Storage和Fan Info快速得知各個零組件的運作資訊,也可以分別快速啟用、關閉在左上方的GAME BOOST、A-XMP(Profile 1 / Profile 2),或是下方的LAN Option ROM(網路卡ROM開機)、ErP Ready、CSM / UEFI、AHCI / RAID、Indication LED Control和RGB Light Control…等功能。
▲ 按下F7功能鍵切換到進階模式(Advanced Mode)主選單,從左右兩側羅列的功能區塊,可以看到該模式比較側重細項(SETTINGS)和超頻(OC)設定,因此,玩家可以在BIOS主選單畫面中的OC功能中,進行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的細部調校,或是利用OC PROFILE儲存或載入超頻組態。
▲ 比如玩家可以進入細項(SETTINGS)設定中,在Advanced\PCI Subsystem Settings\PCI_E1 Lanes Configuration裡,針對PCIe通道進行分拆調整。
▲ 或是進入超頻(OC)設定中,針對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進行超頻組態的細部調校。
▲ 在簡易和進階模式中都有提供的Hard Monitor功能,可以讓玩家檢視零組件工作溫度、主機板工作電壓,以及散熱器風扇工作轉速…等即時運作資訊。
▲ 只在進階模式中提供的Board Explorer功能,可以讓玩家檢視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上所搭載的零組件規格資訊。
▲ 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所搭配的Dragon Center工具軟體,可以讓玩家在Gaming Mode中,針對各個已安裝的遊戲啟用或關閉Gaming Mode超頻功能。
▲ 當玩家啟用Gaming Mode超頻功能後,就可以在User Scenario中選用要搭配的超頻設定組態。
▲ 玩家也可以透過Monitor功能,隨時得知處理器、記憶體的工作頻率、工作電壓…等運作即時資訊。
▲ Dragon Center工具提供的Game Highlights功能,則是可以截錄玩家在遊戲時的精彩影片後透過網路與他人分享。
▲ 在True Color中所提供的護眼模式、遊戲、電影、自訂,以及預設五大項目,可以讓玩家依據使用情境的不同,將顯示器設定成合宜的工作狀態。
▲ 玩家透過LAN Manager功能可以調校有線或無線網路下,平台整體或特定程式運作時的網路效能。
▲ 在Dragon Center工具的Mystic Light中,玩家可以設定主機板或是連動支援的記憶體、顯示卡,以及一體式水冷系統的RGB燈效。
高階戰斧,戰力非凡
在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的效能測試中,筆者選用月初剛推出的AMD Ryzen 9 3900XT處理器,因此,主機板的BIOS一同更新到7/3釋出的1.15版本,再搭配十銓科技的T-Force DARK Zα DDR4-3600 8GB x 2,依據處理器JEDEC標準支援度,將等效時脈設定為DDR4-3200來完成一般的效能測試。
▲ 將記憶體時脈設定為DDR4-3200時,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自行選擇 18-22-22-42時序。
▲ 在CPU-Z處理器效能測試中,單執行緒可達 522.0分,多執行緒則是有8060.6分。
▲ 而在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中,記憶體頻寬為45427 ~ 47961 MB/s之間,存取延遲為76.4 ns。
▲ 在搭配十銓科技T-Force CARDEA ZERO Z440 M.2 PCIe固態硬碟1 TB下,使用CrystalDiskMark進行測試,可以測得4286.95 ~ 4997.52 MB/s的讀寫效能。
▲ 使用CINEBENCH R20進行影像渲染測試後,單執行緒獲得505 cb,多執行緒為6955 cb。
▲ 以x264 FHD Benchmark進行影像轉檔測試,平均每秒可壓製62.4禎1080p影格畫面。
▲ 使用以H.265 / HEVC影像編碼的x265 FHD Benchmark進行影像轉檔測試,平均每秒可壓製57.9禎1080p影格畫面。
▲ 分別配置AMD Ryzen 3900XT處理器、msi GeForce RTX 2080 SUPER SEA HAWK X顯示卡的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在PCMark 10 Extended測試中,整體系統可以獲得高達8831分的效能成績。
▲ 同樣的系統平台,在3DMark不同的測試場景中,也可以分別獲得11147 ~ 56814不錯的效能成績。
▲ 在《刺客教條:起源(Assassin's Creed: Origins)》遊戲中,以高或極高的組態設定進行測試後,可以獲得「效能:很高」、「幀數分數:8402」的成績。
▲ 在《古墓奇兵:暗影(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遊戲中,以最高的影像預設組態進行測試後,可以獲得「平均幀率:108」的成績。
▲ 在《Final Fantasy XIV:暗影之逆焰(Shadowbringers)》遊戲測試工具中,同樣以最高的影像預設組態進行測試後,可以獲得「17755」的效能成績。
▲ 在《戰車世界》enCORE RT遊戲中,以極高的畫面品質組態進行測試後,可以獲得「高階效能評等:38305」的成績。
在完成不超頻組態下的效能測試後,筆者這次直接透過BIOS分別啟用Game Boost、A-XMP功能後,讓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自行調整處理器、記憶體的相關設定來進行超頻測試。
▲ 在啟用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的Game Boost、A-XMP超頻功能後,CPU-Z處理器效能測試中,單執行緒可達530.8分,多執行緒則是8169.6分
▲ 再以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量測後,得知記憶體頻寬為51284 ~ 54360 MB/s之間,存取延遲為70.4 ns。
▲ 同樣在CINEBENCH R20進行影像渲染測試中,超頻後單執行緒獲得507 cb,多執行緒為6965 cb的效能成績。
▲ 至於用來量測電腦平台整體效能的PCMark 10,則是在超頻後有8842分。
規格先決的選購建議
由於TOMAHAWK主機板分別在X570和B550平台都有推出對應的產品,加上兩者外觀用料幾乎相同的情況下,顯然的,玩家可以毫無懸念的以「規格」作為選購的主要考量。
尤其是在擴充插槽或周邊連接的數量方面,以顯示卡為例,X570平台支援3張顯示卡以CrossfireX或SLI串連,但B550平台最多只能支援2張顯示卡;再以USB 3.2 Gen2連接埠為例,X570平台提供多達8組,遠勝B550平台只有4組,再加上不管是連接處理器或晶片組的PCIe通道皆為4.0規格下,讓MAG X570 TOMAHAWK WIFI主機板在不俗的效能實力外,還能提供更好的擴充實用性,因此,頗值得列入不想被規格綁手綁腳,又要些微考慮預算的玩家的選購清單。
msi MAG X570 TOMAHAWK WIFI規格
- 尺寸版型:ATX(305 x 244 mm)
- 晶片組:AMD X570
- 支援處理器:支援AM4腳位的第二、三代AMD Ryzen(含Radeon Vega顯示晶片)桌上型處理器(處理器相容清單)
- 記憶體插槽:4組(雙通道),總容量最高為128 GB
- 第三代AMD Ryzen(含Radeon Vega顯示晶片)處理器支援DDR4 1866 / 2133 / 2400 / 2667 / 2800 / 2933 / 3000 / 3066 / 3200 Mhz(透過JEDEC)DDR4 2667 / 2800 / 2933 / 3000 / 3066 / 3200 / 3466 / 3600 / 3733 / 3866 / 4000 / 4133 / 4266 / 4400 / 4533 / 4600+ Mhz(透過 A-XMP OC MODE)
- 第一代、第二代AMD Ryzen(含Radeon Vega顯示晶片)處理器支援DDR4 1866 / 2133 / 2400 / 2667 / 2800 / 2933 / 3000 / 3066 / 3200 Mhz(透過JEDEC)DDR4 2667 / 2800 / 2933 / 3000 / 3066 / 3200 / 3466+ Mhz(透過 A-XMP OC MODE)
- 介面擴充槽:4個
- 1個PCIe 4.0 / 3.0 x16插槽(PCI_E1)第三代AMD Ryzen處理器支援PCIe 4.0 x16速度第二代AMD Ryzen處理器支援PCIe 3.0 x16速度搭載Radeon Vega顯示晶片的Ryzen處理器,以及搭載Radeon 顯示晶片的第二代AMD Ryzen處理器支援PCIe 3.0 x8速度
- 1個PCIe 4.0 / 3.0 x16插槽(PCI_E3,支援x4速度)
- 1個PCIe3.0 x1插槽
- 儲存裝置介面:SATA 6Gb/s x 6、M.2 x 1(PCIe 4.0 / 3.0 x 4,2242/ 2260/ 2280/ 22110)、M.2 x 1(PCIe 4.0 / 3.0 x 4和SATA 6Gb/s,2242/ 2260/ 2280)
- 有線網路:2.5 Gbps RJ-45 LAN x 1
- 無線網路:Intel Wi-Fi 6 AX200 / Bluetooth 5.1
- 背板I/O:Flash BIOS按鈕、PS/2鍵盤滑鼠連接埠、USB 2.0連接埠 x 2、Wi-Fi無線天線SMA接頭(2T2R)、USB 3.2 Gen 1 連接埠 x 2、HDMI連接埠、USB 3.2 Gen 2 連接埠、USB 3.2 Gen 2 連接埠(Type-C)、2.5 G有線網路、USB 3.2 Gen 2 連接埠 x 2,以及5個音源輸出入插孔、S/PDIF光纖輸出
- 附件:使用者手冊、快速安裝指南、驅動程式/工具軟體光碟、SATA傳輸線x 2、SMA接頭外接式天線x 2、龍紋銘牌、產品目錄、M.2螺絲
測試平台
-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XT @ 3.80 GHz
- 散熱器:msi MAG CORELIQUID 360R一體式水冷
- 記憶體:T-Force DARK Zα DDR4-3600 8GB x 2
- 顯示卡:msi GeForce RTX 2080 SUPER SEA HAWK X顯示卡
- 系統碟:T-Force CARDEA ZERO Z440 M.2 PCIe固態硬碟 1 T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FOCUS SGX-500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專業版(64位元)(1909)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