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古便仰望星空,尋找時間的軌跡。從日晷、沙漏到機械鐘錶,每一次創新都反映了對時間掌控的渴望,而「月相錶」(Moonphase Watch)便是這場技藝與天文結合的浪漫結晶。透過錶盤上的小視窗,月亮的朔望盈虧在方寸之間緩緩流轉,凝練了時間、宇宙與詩意。然而,在現代科技發達、精準計時俯拾即是的時代,月相錶早已脫離實用層面,而是承載了人類自古以來對星辰運行的綺麗想像。它是一種不急於計較分秒的浪漫情懷,是機械工藝的藝術,也是腕上收藏的極致。以下,Haremi 編將帶領讀者探索月相錶的起源、歷史發展、工藝美學以及機械原理,揭開這枚「小複雜功能腕錶」的神秘面紗。
延伸閱讀:Hermès 2025腕錶新作!「Arceau小月相腕錶」6大亮點:藝術揉入時計、工藝凝練方寸,低頭讀時即見「月亮星辰」
一、月相錶的起源:
古代天文儀器的啟發
Source: Unsplash
自古以來,月亮的變化影響著潮汐、農耕、文化與信仰,人類透過計算朔望月週期,制定曆法並規律地安排生活。因此,月相錶的誕生並非一時之舉,而是源於人類對天象與時間的觀察。這段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150年的「安提基特拉機械」(Antikythera Mechanism),這座來自古希臘的天文計算器,以精密的齒輪結構演算日月星辰的位置,奠定了未來鐘錶機械結構的雛形。
Source: Wikipedia
▲圖為被譽為「科學計量之父」的英國物理科學家德瑞克普萊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和他重建的「安提基特拉機械模型」。
到了14世紀,歐洲開始出現巨大的天文鐘,為城市居民提供日出、日落與月相變化的資訊。隨著大航海時代(Age of Discovery)的來臨,月相盈虧與潮汐變化的關聯性受到重視,水手們依賴月亮來判斷海象與航行方向,因此,將月相功能融入可攜式時計的想法逐漸成形。到了18世紀,這項技術終於從大型鐘塔走入懷錶,並在19世紀隨著腕錶的興起,成為鐘錶工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Source: Wikipedia
▲圖為位於瑞典的隆德主教座堂(Lunds Domkyrka)天文鐘,此教堂被譽為北歐最具代表性的羅馬式建築(Romanesque Architecture),它是瑞典現存最古老的石造建築之一。
延伸閱讀:【腕錶小教室】什麼是機械錶的「擒縱系統」?維持機芯穩定度、走時精準全靠它!
二、世界上第一支月相錶:
製錶大師的傳承
Source: Breguet
▲圖為製錶大師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除了月相功能外,他意識機械腕錶三大複雜功能「陀飛輪」,以及「音簧」和「上繞游絲」的發明者,是引領機械鐘錶工藝大幅進步的重要人物。
真正將月相功能引入鐘錶世界的,便是製錶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師——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1794年,他打造出世界上首款搭載月相顯示的自動上鍊懷錶「No.5」,以細膩的人臉月亮設計,開啟了月相功能的鐘錶美學時代。
Source: Breguet, Patek Philippe
▲圖左為寶璣(Breguet)於1794年推出的傳奇「No. 5」懷錶;圖右為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設置有「月相顯示盤」的萬年曆複雜功能腕錶。
到了1925年,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推出全球首款擁有月相顯示的萬年曆腕錶,讓人們真正能將「月亮戴在手上」。而在1980年代,面臨石英危機(Quartz Crisis)的瑞士鐘錶業,透過寶珀(Blancpain)等品牌的復興,將月相功能重新帶回市場,以精湛的機械工藝對抗電子時計的衝擊。從此,月相錶不再只是實用的讀時、導航工具,而是成為彰顯品牌工藝與個人品味的象徵。
延伸閱讀:【腕錶小教室】什麼是「動力儲存」?機械錶為何要上鍊?初級錶迷必看的7個重點:運作原理、動能顯示一次看
三、月相錶的工藝之美:
腕上星空的縮影
Source: Hermès
▲圖為 Hermès 愛馬仕2025年腕錶新作——「Arceau Petite Lune」小月相腕錶,以10點與11點之間的月相視窗,詮釋了月娘變幻之美。
想像一下,在黑暗夜空下仰望明月,那一輪時圓時缺的光華,如今被巧妙地封存於錶盤一隅。一只出色的月相錶,不僅僅是一枚精密的計時工具,更是一幅腕上的藝術畫作。從錶盤的材質選擇、視窗的造型設計,到月亮圖案的雕琢,每一個細節都體現了品牌對工藝美學的極致追求。
Source: Instagram @montresbreguet
▲圖為寶璣(Breguet)「Reine de Naples」腕錶,錶款型號為 Ref 8999,以詩意的觸感講述著白天與黑夜的故事。
部份高端品牌會採用琺瑯彩繪、黃金雕刻或珍珠母貝製作月相盤,讓夜空的深邃層次更具立體感。某些品牌則偏好細緻的鏤空設計,讓齒輪運轉與月相變化一覽無遺,增添機械的律動美。不同品牌對「一輪月亮」的詮釋各自表述,有的擬真寫實,細緻描繪陰影變化;有的則充滿童趣,繪製帶有微笑面容的「人臉月亮」,為腕錶增添幾分俏皮的生命力。這種將天象融入腕錶的設計,既帶有古典的詩意,也滿足了當代收藏家對機械美學的追求。
四、月相錶的製作原理:
微縮宇宙的精密機械
Source: Instagram @blancpain1735
▲圖為寶珀(Blancpain)正在製作月相腕錶的工藝過程。
月相錶的運作原理,源於天文學中「朔望月」的概念——月亮從新月到滿月、再回到新月的週期約為29.5306天。為了模擬這一變化,傳統月相錶的齒輪組通常設計為59齒,每過一天前進一齒,完成完整週期後便會重新開始。然而,由於59齒機構的計算基準為29.5天,因此會產生約0.03天的誤差,導致月相錶每32個月便需手動校正一次。為了提升精準度,部份高級製錶品牌,如朗格(A. Lange & Söhne)與積家(Jaeger-LeCoultre)等,開發出135齒或更高齒輪比的月相機制,能夠將誤差降至122.6年或更長。這意味著,在人類的平均壽命內,佩戴者幾乎不需要手動調整月相顯示,這種精密度堪稱機械工藝的巔峰之作。
Source: Instagram @blancpain1735
▲寶珀 (Blancpain) 在布拉蘇斯製錶廠(Manufacture du Brassus)的產品目錄中廣泛使用月相功能,月相顯示是寶珀的標誌性功能,在 Villeret、五十噚和瓢蟲系列腕錶中隨處可見。
而月相錶之所以被歸類為「小複雜功能腕錶」(Petit Complication),正是因為它的結構在機械腕錶中屬於進階級別,但又不至於如萬年曆或三問錶般極端複雜。其核心特色是透過錶盤上的月相窗,顯示當前月亮的盈虧狀態,將天文現象轉化為可視化的時間藝術。
五、月相錶的時間哲學:
快時代的慢浪漫
Source: Instagram @blancpain1735
在今日的數位時代,精準時間只需看一眼手機便可得知,然而,月相錶仍然屹立於鐘錶界,成為收藏家與鐘錶愛好者們趨之若鶩的摯愛。這不僅是因為它的機械工藝與設計美學,更因為它承載了一種對時間的浪漫詮釋。時間的流動往往無聲無息,而月相錶則透過盈虧變化,提醒我們時間並非線性前進,而是循環往復,如同四季更迭、潮起潮落。在腕錶的方寸之間,宇宙的運行被濃縮成可見的詩篇——它不急不徐,不以精確秒數計算,而是以光影變化訴說時間的溫度。
Source: Instagram @blancpain1735
當我們舉起手腕,錶盤上的微型天象便映入眼簾,透過機械運行,每一天都能見證月亮的盈虧變化。月相錶之於現代人,不僅是配飾、收藏或工藝品,更是一種哲思:在講求速度與效率的時代,是否還能留一絲餘裕、凝視星空,靜靜思考時間意義?也許,這正是月相錶真正迷人的所在,它提醒著我們,即使身處喧囂,依然別忘記抬頭仰望星宿銀盤,尋找時間的詩意與從容,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奢侈的浪漫呢?
【腕錶小教室】
自認不是最專業
但敢肯定很有趣
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講錶
帶領大家領略腕錶趣味
日本「流感潮」近千萬人確診,返台旅客潛伏期長達4天,醫師提醒高峰即將到來
2025春季挑染髮色5大趨勢!摩卡漸層染、橘色光線染,短髮必試這款超顯年輕!
加入Bella儂儂 LINE好友,接收流行時尚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