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一週E書】即使沒有末日,人都還是會死,所以?《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02月18日14:29 • 發布於 2天前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一週E書】即使沒有末日,人都還是會死,所以?《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文/犁客

哥吉拉摧毀東京很多次,好萊塢摧毀世界很多次。哥吉拉不用說,個子那麼大,一上岸隨便走走甩甩尾巴都會造成巨大立即的損害;好萊塢不用哥吉拉,但是它選擇的摧毀方式常常也都迅速即時,外星人打過來啦、殞石撞下來啦、核彈或什麼大規模武器爆炸啦,就連選擇像病毒傳染或氣候變化這類理論上需要比較長時間才會看出效果(?)的方式,好萊塢表現的手法仍然很快。

畢竟這些摧毀都發生在電影裡,不快一點觀眾會來不及離場上廁所。

摧毀世界後並不是就沒有故事了──能被劃歸此類的故事其實還不少,統稱為「後啟示錄」;這類故事大多會用文明毀棄的場景及角色們掙扎求生的經過來探討人性,這些角色或許會嘗試讓世界恢復事發前的狀態,但更常見的是他們光是要撐下去就得用盡全力,故事就是在看他們如何在沒有現代化便利設備的半蠻荒環境設法活下去,看他們怎麼在艱困的情境下發揮心中的良善或者讓各種自私利己的惡意無限放大。

不過,這種「末日」題材,並不是只有「摧毀世界」之後才有故事可講。

因為有些時候,或者說,大部分時候,就算世界真的面對無可避免會被摧毀的命運,也不會發生在一瞬之間。氣候變化比較慢,病毒傳染快一點,純物理性的殞石撞擊不會立刻對全球都造成影響(如果那顆殞石大到很誇張、大到可以直接撞爛整個地球,那麼從它還沒進太陽系開始就會因為引力問題產生很多狀況,人類不可能等到衝到旁邊才看見它),外星人就⋯⋯呃,不大確定。總之大部分時候,即使我們確知「末日」就要發生,到人類真正全數滅亡之前,都還會有一段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人類知道自己終將一死,無處逃離、無計可施,那麼,他們會做什麼?

伊坂幸太郎的《末日愚者》鎖定的就是這段時間,聚焦在小行星撞地球之前的一棟公寓裡,公寓裡住的都是平凡人,沒有什麼扭轉局勢的威能;可是,如果人多一點、多到可以動用國家級的力量,那麼會有什麼不同?

內佛.舒特的經典作品《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講的是核戰發生,北半球幾乎全毀,僅餘的人類聚集在南半球生活;某些娛樂仍然繼續、軍方仍然試著在搜尋北半球可能的倖存者,不過所有人都知道,輻射塵會慢慢向南半球接近,現在還活著的人終究會完蛋,那還看什麼表演呢?找倖存者有什麼意義呢?

事實上,即使沒有末日,人都還是會死,一樣無處可逃,一樣無計可施。許多努力與嘗試不會因為「終將一死」而變得毫無意義,而是因為「終將一死」依舊努力與嘗試,才會出現獨立於生死、甚至時間之外的意義。

▶▶看看【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逗點末日經典小說特展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