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專訪】本地時裝設計師 CHRISTIAN STONE 顛覆主流美學:備受 FKA TWIGS 和 STEVE LACY 等殿堂級潮流名星所喜愛的時尚品牌

MING'S

更新於 2022年04月07日08:53 • 發布於 2022年04月07日08:50

未見其人,先聞其衣,即使未見過 CHRISTIAN STONE 本人,但其作品早散播在不同媒體雜誌、名流衣櫥、POP-STAR 的演出舞台、流行音樂錄像之中。先鋒設計師馮子華(CHRISTIAN STONE)2017年於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獲得時裝設計女裝一等榮譽學士學位,其後創立品牌 CHRISTIAN STONE,創造出融合流行文化和科幻龐克的玩味作品。資質優秀的 CHRISTIAN STONE 畢業後便贏得 NEW YORK 的 V-FILES RUNWAY 9 設計師獎項。他的作品備受流行文化啟發,大膽敢言,顛覆主流美學、富實驗性設計,充滿了對社會萬象的睿智解讀。首個設計系列於2018年紐約時裝周初次亮相,隨即亦獲得一眾主流時裝媒體如 VOGUE、I-D、DAZED 和 CONFUSED MAGAZINE 的關注和報導。他的標誌性的編織頭套、富解構美學又帶有街頭感的服裝,更是潮流界當紅 ITEMS,備受如 ASAP ROCKY、CHAE LIN CL、BILLIE EILISH、FKA TWIGS 和 STEVE LACY 等國際名人所喜愛。

 

CHRISTIAN STONE的狂想世界是對叛逆的呼喚,是有形世界與虛擬世界之間超越障礙與界限的媒介。這位心思細密同時又大膽外放的巨蟹座之所以創立品牌,原來是希望以奇異的造型為給予穿著者力量,以精彩絕倫的功能設計,創造全新時代的美學。

我想讓那些與我有相同經歷的人解放自己,敢於與眾不同。

Illustrated by Cherie Kong
Illustrated by Cherie Kong

能分享一下 CHRISTIAN STONE 這個名字的由來嗎?

 

CHRISTIAN STONE 是我的 ALTER-EGO。聽起來有點滑稽,但如果要形容它,《BREAKING BAD》劇集主角 WALTER WHITE 的 ALTER-EGO 就是「HEISENBERG」;《FIGHT CLUB》中的 TYLER DURDEN 的 ALTER-EGO 就是劇中的「旁白」。

CHRISTIAN STONE 的生活愉快、思想奔放、作風大膽,在創造力和性方面都得到解放。但相比之下,真實身份的我,在家庭養育和傳統背景的壓制下,其實是相對封閉的,這種環境將我置於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放大鏡底下,我被要求去成為我永遠無法變成的人。這是我生命的軌跡,於是我努力變得更積極,鼓勵自己要抱有突破限制的信念,戰勝學校的欺凌,反抗社會的壓力和框架。CHRISTIAN STONE 不只是我自己的個人避風港,我將它擴展到我的時尚品牌世界,與任何在我的創作中得到快樂的人一起分享這個避風港,我想讓那些可能與我有相同生活經歷的人解放自己,敢於穿得與眾不同。我的目標很清晰,就是讓他們穿上 CHRISTIAN STONE 時能夠感到力量。

CHRISTIAN STONE 是我的 ALTER-EGO。 聽起來有點滑稽, 但如果要形容它,《BREAKING BAD》 劇集主角 WALTER WHITE 的 ALTER-EGO 就是「HEISENBERG」;《FIGHT CLUB》 中的 TYLER DURDEN 的 ALTER-EGO 就是劇中的「 旁白」。
CHRISTIAN STONE 是我的 ALTER-EGO。 聽起來有點滑稽, 但如果要形容它,《BREAKING BAD》 劇集主角 WALTER WHITE 的 ALTER-EGO 就是「HEISENBERG」;《FIGHT CLUB》 中的 TYLER DURDEN 的 ALTER-EGO 就是劇中的「 旁白」。

何時對時裝萌生興趣,又是何時發現自己想當一名設計師呢?

 

我一直對設計和創作很有熱情,但其實最初我的目標共非成為時裝設計師,而是設計玩具。在我的童年時期我經常自製玩具,這些玩具為我帶來無比快樂。如果我不是由零開始製作,就是拆開原有的玩具然後將散件重組成新的東西,雖然這個行為讓我媽媽很生氣,但這些小型 DIY 讓我能發展和享受自己的創意小世界。到我十幾歲時,我一直很想在藝術學校讀書,希望能更進一步踏入玩具設計的職業生涯,所以當我開始報讀 UAL 基礎課程時,我本來打算申請產品和工業設計學士學位,直到第一次嘗試做時裝功課時,我才意識到我製作玩具的方式原來亦可應用在製衣上。

設計玩具需要分別製作不同組件,然後將之合成,形成某種功能,其實設計服裝對我來說也差不多,只是身體上有織物。當我發現服裝的創作過程與設計玩具的方式相同時,突然能應用在這個完全不同的媒介上,成為服裝,這真是令人耳目一新。這個發現讓我很興奮,在導師的鼓勵下,我選擇報考 CSM 的女裝設計課程。可幸的是,目前為止我仍未後悔過這個決定。

你曾在 CHRISTIAN DIOR COUTURE 和 HOOD BY AIR 工作過,可以分享兩個品牌的不同體驗嗎?

 

HOOD BY AIR 的創始人以及設計總監 SHAYNE OLIVER 和整個設計團隊關係都很親密,工作內外都有很親切的關係,加入他們一段日子後,會感覺變成他們家庭中的一位成員,同時,設計團隊也非常重視每一個設計意念,不論是誰提出的IDEA,只要是好的IDEA都會被考慮和重用。因為空間和DESIGN TEAM都偏小,不同的設計環節,由SKETCHING到FITTING到將啲設計車起到也有參與。每日都好多嘢做,學到好多嘢。

至於 CHRISTIAN DIOR。它的的法國總部內,地方的確很大,整棟大廈都是DIOR的,但是內裏分很多部門,部門與部門之間距離相隔很遠。縱使大部分人都是很FRIENDLY,也不介意在工作上相處和聊天,但由於人和人之間有一段距離,所以沒有 HOOD BY AIR 那種像家人般親切的感覺。另外階級觀念較重,上司和下屬的關係感覺比較疏遠,而設計也要更加顧及商業化,所以和 HBA 的設計手法和方式差天共地,當時用了不少時間去適應DIOR的設計感,設計也要從強硬調整到SOFT AND FEMININE。

你認為在英國和香港的創作文化或風氣最大差異是什麼?

 

最大的差異是藝術家和設計師被觀賞的角度和態度。
我個人感覺上,香港的創作文化特別重視本地文化。在大眾媒體裏流傳的藝術和設計比較多都是由香港的潮流風氣、歷史、文化或集體回憶所啟發的。以我個人觀察,即使社交媒體能讓作品跨越地域界限,香港的媒體和支持年輕創作的機構都特別喜歡強調和刻劃土生土長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們的作品為「本地創作」,而英國的創作文化則比香港廣泛和自由。因為英國,特別是倫敦是國際大熔爐,不同國籍的藝術家和設計師都被鼓勵引用自己文化做創作,即使用與自身文化完全無關的主題做創作,也同樣可受推崇,就算作品出產自英國亦不會經常被地區性和設計師的國籍局限,因此作品一跑出便可視為國際性的作品。

 

能分享你最近最欣賞的設計師或藝術家嗎?

 

OTTO LINGER, RICK OWENS, JUN TAKAHASHI, CAROL CHRISTIAN POELL, JULIA DUCOURNAU, ANNA UDDENBERG, LARS VON TRIER, ARCA, KEIICHI OKABE, TAKAHISA TAURA, BANKSY

很多名人也穿過你的作品出席活動甚至拍攝MV,目前你最希望那位名人穿著你的作品?

 

THOM YORKE, MICHELE LAMY, RICK OWENS.

 

你的作品充滿 CYBERPUNK、DYSTOPIA 色彩,靈感都是來自那裡的?

 

靈感來自現實、時事、流行文化和我腦袋裏的幻想所結合。

 

作品最常用的三種元素或特質是什麼?

 

功能性+玩味性+獨特和富挑戰性的剪裁=CHRISTIAN STONE的象徵

 

今年以不同形式於巴黎發表全新 AW22 系列,心情如何?

 

希望在疫情底下用最安全的情況底下發表新系列,保障自己、身邊的人、工作人員及觀眾。除此之外,都是以平常心看待,盡能力做好。

 

CHRISTIAN STONE AW2022 靈感來自那裡?有想過要為大家帶來什麼信息或氛圍嗎?

 

我今次利用迪士尼後台只准員工進入嘅地底城市作靈感,將主題公園同製毒實驗室入面既完素,無論喺布料、形狀,或者功能上,作出一個強列嘅對比,表達童話世界背後往往存在住一座由資本主義堆砌出嚟嘅金山,而最深受其害去既一群永遠都係最底嘅一層。

AW2022 系列用上不同富實驗性的解構手法,在創作過程有什麼好玩和困難之處?

 

好玩的地方是滿足自己的設計慾望,嘗試不同的手法。而困難之處是將這些具創意的設計手法和意念詮釋為由大眾至到明星都可以能穿、具質量和價錢合理的 LUXURY 成品。在 COMMERCIALITY 和 CREATIVITY 之間要作出很好的平衡。

 

未來一年的目標?

 

說了很久要開網店,希望今年能開到。

 

有什麼說話想分享給正在時裝產業創作和追夢的香港年輕人?

 

第一是,不要為自己設立限制,盡量不要受社會及其他人所定立的規矩和制度所限制。有能力和機會的話,盡量離開身處的地方一段長時間擴闊眼界。
第二就是,不是所有 MEDIA COVERAGE 都是對自己有正面影響的,要分析哪一個媒體、哪一本雜誌能將自己的創作事業導向自己想去的方向。

 

為疫情陰霾下的各位讀者和自己打打氣吧!

 

疫情底下會遇到更加多障礙,但不是放棄或卻步的理由,要想辦法克服障礙,完成自己想做的東西。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