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AI能夠翻轉流行音樂產業嗎?

DIGITIMES

更新於 2020年11月23日02:06 • 發布於 2020年11月23日02:06 • DIGITIMES - 毛履兆
AI能夠翻轉流行音樂產業嗎?

從工業到醫療、從文學到藝術,包山包海、無所不能的人工智慧(AI),在音樂創作領域,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早在2017年,就有音樂家將創作出詞曲後,利用AI協助編曲,推出個人創作專輯。在台灣,由PTT之父杜奕瑾創辦的台灣AI實驗室,也推出了一張以COVID-19(新冠肺炎)為創作靈感、由AI負責創作的音樂專輯:《武漢肺炎》,更上架到KKBOX上。

OpenAI開發了深度神經網路MuseNet,可以用10種不同的樂器,結合鄉村、莫札特或是Lady Gaga等風格,製作長度4分鐘的音樂作品。

麻省理工學院(MIT)聯合 MIT-IBM Watson 人工智慧(AI)實驗室(MIT-IBM Watson AI Lab)共同開發出了一款AI模型Foley Music,它可以根據演奏手勢,還原樂曲原聲!演奏樂器的類型不管是小提琴、鋼琴、烏克麗麗、吉他,統統都能準確還原。

Sony更將AI音樂創作技術用到了PlayStation的遊戲之中,由AI自動根據遊戲的場景、情境、或遊戲節奏,自動生成相應的配樂,嚐試解決遊戲配樂製作問題。

但是,幾乎所有的AI音樂演算技術都聚焦在「創作」這件事上,目的為了證明AI可以透過大數據學習、演算法引擎分析,挑戰藝術創造力的可能性。但是,在音樂被創造出來之後,如果要落實到市場銷售,接下來的經紀、發行、銷售、演唱、策展,最終還是要回到傳統音樂生態鏈之中。

對於有音樂熱情、但缺少樂理能力、創作才華的人來說,AI音樂創作服務或許讓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專屬歌曲,解決了邁出音樂之路第一步的困難。但是,接下來的音樂事業之路怎麼走?版權智財、演出機會、經紀洽談…對於沒資源、少門路的音樂新手,這些都是不易突破的大挑戰。

現在,音樂新創企業已經利用科技技術,以一個行動應用程式、搭配雲端AI運算能力,來完成創作、版權、MV、推播、行銷等繁瑣的流行音樂行銷流程,越過傳統音樂生態系流程,準備翻轉音樂市場。

AI音樂結合虛擬偶像技術 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希雅或初音

偶像需要高顏值、或是強烈的個人特色,這也是音樂人想成名的另一個挑戰,如果缺乏賣相,估計發行商也不會買單;另一種情況可能性是,萬一用戶只想發聲卻不想露臉?

澳洲歌手希雅(Sia)自從2014年因為一首《寂寞水晶燈(Chandelier)》爆紅,除了歌聲歌曲令人驚豔外,總是用誇張假髮把自己的臉整個遮住、用神秘感引起樂迷的好奇和討論,獲封「不露臉天后」的稱號,也是Sia能引發話題的原因之一。

AI虛擬分身(Avatar)技術,讓用戶創造專屬於自己的虛擬分身,由分身來代言自己創作、演唱的歌曲。就像虛擬歌手始祖初音未來,以及隨後跟進的夏語瑤、葛平、東方梔子、嫣汐、未央等,已經成功掀起了虛擬歌手的音樂市場新商機。

不可否認,流行音樂產業已經看到愈來愈多AI應用的影子了。

AI有機會翻轉音樂產業嗎?從音樂創作、MV製作、版權管理、虛擬偶像,的確已有愈來愈多的產業環節,能夠看到AI應用在內。接下來的問題就是,AI音樂演算法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何時能夠和人類比肩、甚至超越人類了。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