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Canon EOS R 搶先體驗!同場加映 RF 24-105mm f/4L IS USM 及多顆鏡頭試玩!

Mobile01

更新於 2018年09月20日16:00 • 發布於 2018年09月16日03:23 • 吉姆林

經過兩天短暫的體驗,Canon EOS R 帶給我有別於過去 EOS 系統的感受,很多概念及設計都是全新的,所以在拍攝、操作的過程中常常會感受到突如其來的驚喜,相較於對手在全片幅 MILC 豐富的經驗來看,EOS R 當然不可能只推出單一機種來搶市,這也是為什麼有部分消費者的願望清單沒有實現在 EOS R 身上的原因。簡單地說「Canon EOS R」就是 Canon 進軍全片幅 MILC 領域的第一款相機,從規格面及許多選單細節來看,不難發現 EOS R 的目標客群涵蓋範圍相當廣,不僅做為職業用途是綽綽有餘,以生活記錄或是作為備機來看又能兼顧輕巧性,未來 Canon 的可換鏡系統也會朝 EOS、EOS R、EOS M 這三大方向繼續開發!並沒有誰重要誰不重要的問題,光是 EF-S 鏡頭可以透過轉接環在 EOS R 續命,加上近期 EF-M 32mm f/1.4 STM 的推出就知道 Canon 是不會拋棄自己人的啊!

●重點解說及試玩(附影片)

●快問快答15題!

●外觀 x 操作 x 規格

●機頂操作介紹(附影片)

●Multi-function Bar介紹(附影片)

●8fps連拍+黑屏測試(附影片)

●電池續航力

●RF 24-105mm f/4L IS USM 旅遊鏡試玩!

●各級感光度表現

●連拍追焦測試

●錄影功能及4K實拍(附影片)

●4K影片高ISO實測(附影片)

●電子五軸防手震(附影片)

●四顆RF鏡頭與轉接環的AF表現(附影片)

●結語:初步印象及使用心得

●實拍樣本:機身直出JPG

▌Canon EOS R 正式規格

  • 有效畫素:3,030萬畫素(總畫素:3,170萬)
  • 影像處理引擎:DIGIC 8
  • 鎂合金機身 / 防塵防滴結構
  • 快門壽命:20萬次
  • 支援影像格式:JPEG、RAW(14bit)、C-RAW
  • 支援雙像素 RAW 檔
  • 電子觀景窗:0.5 吋 369 萬點 OLED / 放大倍率 0.76x
  • 自動對焦點數量:合計 5,655 區
  • AF覆蓋區域:長100%、寬88%
  • 自動對焦工作範圍:EV -6~18(f/1.2,中央對焦點,AF-S,ISO 100)
  • 標準感光度:ISO 100~40000(可擴展 ISO:50、51200、102400)
  • 快門速度:1/8000~30秒、B快門
  • 最高連拍速度:最高 8fps(Ai Servo開啟:最高 5 fps)
  • 最高錄影規格:4K 30p、1080p 60fps、720p 120fps
  • 支援 Canon Log 格式 / HDR 影片拍攝
  • 影片模式下支援電子五軸機身防手震
  • 背面液晶:3.15 吋 210 萬點側翻式觸控螢幕
  • 支援 3.5mm 麥克風與監聽耳機外接孔
  • 內建 Type-C / HDMI 傳輸介面
  • 儲存媒體:SD / SDHC / SDXC(支援 UHS-II)
  • 電池型號:LP-E6N/LP-E6
  • 電池續航力:370 張
  • 可透過 PD-E1 為機身進行 USB 充電
  • 支援 Wi-Fi 與 藍牙連線
  • 體積:135.8 x 98.3 x 84.4(mm)
  • 重量:660公克(含電池、記憶卡)・580公克(單機身)

▌Canon EOS R 重點解說及試玩:

原本只打算講 5~10 分鐘,沒想到廢話一多就講了 20 幾分鐘,但是字字句句都是肺腑之言,想快速瞭解 EOS R 的特色就先看這部吧!包括眼控對焦的示範也在裡頭唷,文章後頭還有一些是單獨的操作範例。

▌Canon EOS R x RF-Mount 快問快答15題!

Q:轉接 EF-MOUNT 鏡頭後的表現?

A:過去 EF-Mount 透過 11pin 來傳輸資料,RF-Mount則提升至 12pin,嚴格來說 EF 鏡頭餵不飽 EOS R,基本上自動對焦的體驗跟自家搭載 DAF 對焦系統的 DSLR 相差無幾;小編也有搭配 Nano USM 的 EF-S 鏡頭試拍,不論拍照或錄影的合焦速度都令我滿意。

Q:眼控對焦的表現?

A:這是 EOS R 稍弱的部分,因為眼控對焦時僅支援單次對焦而且無法進行連拍。

Q:開關機速度?以及開機後立即釋放快門的反應?

A:我自己感覺是有比 DSLR 稍慢一點點,但幾乎可以無視,因為差距真的很小。

Q:EOS R 在握感方面的表現?

A:我自己覺得 EOS R 在機身的體積與握把寬度、深度都下足了功夫,因為它的握感甚至超越 5D Mark IV,尾指不會懸空可以牢牢抓住機身且「滿弓」,這更有利於轉接長焦或大砲鏡頭使用。

Q:靜音拍攝可否連拍?果凍效應?寬容度?

A:靜音拍攝是完全無聲的,前後快門簾皆不會做動,但無法進行連拍,以高速快門拍攝高速移動的目標時,有變形的可能產生。

Q:4K 裁切未來可否透過韌體更新來解決?或是升級成 1080P 120fps

A:目前無解,這不僅是產品定位的問題,同時也牽涉到硬體與韌體。

Q:可否透過一般 USB(行動電源)來執行充電?

A:小編確認過無法透過行動電源來達成,必須仰賴原廠推出的 PD-E1 轉接器透過 TYPE-C 來充電。

  

Q:方向鍵可否設為快捷鍵?

A:上下左右四個按鍵皆可自定義想要的常用功能。

 

Q:可否雙擊螢幕來放大檢視照片?

A:不僅支援雙擊放大也可以透過多點觸控來放大、縮小照片,也可以多點觸控或滑動瀏覽。

  

Q:是否有 mRAW、sRAW 檔的選項? 

A:可惜 EOS R 並沒有這兩種 RAW 的選項,不過它是第一款支援 cRAW(CR3)拍攝的全幅機種。

Q:官方宣稱的 -6EV 暗部對焦能力,需搭載 RF 50mm f/1.2L才能達成,但若是在接上 f/2.8 或 f/4 鏡頭後的暗部對焦能力?

A:經小編請教過 Canon 資深產品經理,如搭配非 RF 50mm f/1.2 鏡頭的話,平均的暗部對焦能力為 -4EV 以上

Q:EOS R 設計上為什麼不以 EF-M 為前提?為什麼無法轉接 EF-M 鏡頭?EF-M 是否會被放棄?

A:因為 EF-M 的接環內徑本來就比 EOS 要小,加上法蘭距的限制,EF-M 的法蘭距為 18mm,而 EOS R 的法蘭距為 20mm,因此不可能透過轉接環來使用 EF-M 的鏡頭。

Q:單次拍攝或連拍後是否會有黑屏出現?

A:小編確認過不論是單張拍攝或連續拍攝,均不會有黑屏的問題出現。

Q:拍攝後檢視照片的速度為何?

A:單張拍攝時可以立即檢視沒問題,如果是連拍的話 EOS R 在大量資料寫入期間無法立即檢視照片,必須等到緩衝區有足夠的 Buffer 應付才能顯示拍攝成果,這是它與 DSLR 的差異所在。

Q:5,655 區 AF 的範圍以及精細度表現?

A:5,655 區都可以任意指定,由 87 x 65 的組合來達成這個數字,覆蓋率最高達 100% x 88%,精細度的確很高,但如果有實體搖桿會更好掌握。

▌Canon EOS R 外觀 x 操作 x 規格

  

首先我們來談談 EOS R 的外觀,恰到好處的大小加上鎂合金機身,我對它的握感給予極高的評價,握把的寬度及深度都值得讚賞,呈拍攝姿態時尾指不會懸空,再來足夠的深度讓小編可以牢牢地緊握把手且指尖還不會碰到機身(更勝 5D Mark IV)。

當你透過轉接環轉接長焦段鏡頭時,更能體會這部分的優勢,如此紮實的握感比我體驗過的 Nikon Z7 或 A7 III 都要來得出色,並沒有因為體積的縮小而犧牲握感,這是 Canon 最在乎的「Balance」。

EOS R 的造型有點像是 EOS 與 EOS M 的綜合體,設計語彙跟年初推出的 EOS M50 有幾分神似, 軍艦部銳利的線條讓人印象深刻;蒙皮覆蓋的面積相當全面,從正面延伸到兩側,且蒙皮的材質比過往更細緻。

EOS R 搭載有效畫素 3,030 萬畫素的全片幅 CMOS 感光元件,以及新一代 DIGIC 8 影像處理引擎,而且這片感光元件擁有 5,655 區相位式對焦點可選擇,以 87(橫) x 65(縱) 這組合來達成這個數字,覆蓋率高達 100% x 88%。

繼續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