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似粽非粽 澎湖清明美食大蛤飯

澎湖時報

發布於 2021年04月05日08:00 • 澎湖時報

粽子大家都吃過,要是把粽葉改成蚌蛤,又會是什麼滋味呢?在澎湖,傳統的清明節一到,不少家庭就會用澎湖特有的「大蛤」,加入糯米蒸熟,再綁上棉繩作為祭祖主食。因為外觀類似粽子,所以又被稱做「澎湖肉粽」,其實它的名字叫「大蛤飯」,只是隨著大蛤數量減少,現在這種大蛤飯也愈來愈少見了。

這一串串綁得像粽子一般的美食,可不是真正的粽子;雖然製作過程類似,外型也類似,卻是不折不扣的澎湖傳統特色美食,叫做「大蛤飯」,和粽子毫無關係。

大蛤飯採用澎湖潮間帶才有的、像是放大版文蛤一樣的特有種大蛤,撿拾回來的大蛤必須先洗淨、吐沙後剝開,同時熱好油鍋,將香菇、蝦米、小管、干貝、紅蔥酥、胡椒粉、米酒炒香,再放入蒸熟的糯米飯;接下來把剛炒好的糯米飯塞入大蛤,以棉繩綁緊之後放進蒸籠內蒸個20分鐘,香噴可口、鹹中帶甜的大蛤飯就完成了。

因為念念不忘傳統滋味,一有大蛤就會拿來做大蛤飯的白沙鄉後寮村民許曉華說,大蛤飯在澎湖傳統的清明節裡,具有相當大的意義。做好的大蛤飯在祭拜後,必須當場吃掉,再把外殼全灑在祖先墳墓上;因為大蛤是貝殼類,可以代表「錢」的意思,因此留下大蛤外殼代表讓祖先有錢花,也讓外人知道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拜的。

許曉華說,因為大蛤數量越來越少,早年常常可以見到,不少家庭都會做,現在僅有幾家餐廳有做,反而讓人很懷念它的美味,所以她一有機會就做,讓大家都能嚐嚐澎湖的傳統滋味。

因為潮間帶生態受到破壞,加上過度捕撈的結果,大蛤有減產跡象。雖然縣府努力進行復育,但短期內數量還是不容易平衡;加上大蛤飯作工相當繁複,缺少傳承的情況下,也讓近年來澎湖掃墓少見大蛤飯。

許曉華為了讓本島民眾也能吃到澎湖新鮮的傳統美食,將做好的大蛤飯以真空包裝販售,方便台灣饕客吃到海洋的獨特風味,也讓旅外遊子回味記憶中的美食。

  • 外觀類似粽子的「大蛤飯」。(海藍攝)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