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打造台鐵成為B型企業

遠見華人精英論壇

更新於 2022年06月20日18:22 • 發布於 2022年06月20日23:00 • 劉維公

交通部所提出的台鐵公司化計畫令人失望透頂。立法院交通委員會4月21日初審通過的「國營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草案」,其內容不是創新的解決方案,而是給民意代表開會的作文範本。

許多條文直接抄寫自2012年公布的「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全部23條條文有七條是在處理員工權益,前交通部長賀陳旦形容該草案「更像人事總處的條文」。

近日來,交通部長王國材接受各種媒體專訪,將自己的公司化推動方案,描繪成台鐵進步的必要發展方向,反對公司化就是反對進步。問題是,王部長所倡議的公司化概念一點都不進步。現今交通部與台鐵工會協商的對撞僵局,關鍵出在政府的公司化概念落伍。

台鐵轉型應邁向成為一家有公信力的B型企業,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台鐵轉型應邁向成為一家有公信力的B型企業,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B型企業是有公信力的商業營運模式

重新省思看待公司治理的視角,是當今公共政策決策者迫切需要進修的課題。講求短視近利的官員看到的是台鐵資產負債表問題,滿腦子想的是如何處分龐大的土地資產,美化資產表的數據。

重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政務官,一定會發現到台鐵公司化是實現「社會公平」(social equity)的創新契機,認真思考如何引進「實現共好使命的員工持股公司」(the mission-led, employee-owned enterprise)新公司治理概念。

實現共好使命的員工持股公司是美國行動團體「五十到五十」(Fifty by Fifty)致力於推動的發展目標:「希望在2050年,全美有5000萬勞動者成為公司股份的擁有者」(50 millions employee owners in the US by 2050)。這也是其組織名為五十到五十的由來。

在社會企業風潮下,台灣對B型企業(亦即共益企業,Benefit Corporation)並不陌生。B型企業經營者將商業活動視為一種共好力量,其心願是期待全球經濟能夠對所有人、所有社區、及地球帶來共同成長的利益。

要想成為B型企業,必須經過五大面向嚴格的認證,包括公司治理、員工照顧、環境友善、社區照顧、與客戶影響力。

B型企業堪稱是當代公司治理的新模範,而實現共好使命的員工持股公司則是B型企業典範中的典範。

在《實現共好使命的員工持股公司:典範中的典範》(Mission-led Employee-owned Firms:the Best of the Best)報告中,五十到五十透過具體的成功企業案例(包括Eileen Fisher、Recology、Gardener's Supply、King Arthur Flour等),充分讓外界了解到,勞動者透過持股擁有公司的所有權,結合由共好使命所驅動的治理方式,它將是新時代的公司營運模式。

台灣的執政者信用破產中。國營事業單位管理階層的聘用往往是酬庸,總經理的專業能力往往是政黨說了算。董事會僅是橡皮圖章的一道程序。部長應該宣示台鐵轉型為有公信力的B型企業。標榜典範的追求,這樣才是台鐵改革的決心!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