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汽車

Mazda3 5D旗艦型素人一週試駕-不輕易妥協的日式減法美學 

8891汽車交易網

更新於 2022年03月25日06:00 • 發布於 2022年03月25日06:00 • 8891汽車

身為8891的忠實觀眾,又是個不折不扣的馬粉,鐵定是要把握這次的機會好好地來探究新世代魂動設計加上Mazda3,到底會迸出什麼新滋味?!

前言

我曾經短暫擁有過一代二手Mazda3,至今仍對其底盤與操控念念不忘,而目前的坐駕為三代的Mazda3,當年在台灣發表時也造成了不小的討論,而推演至今,Mazda發表了第四代的Mazda3,究竟會端出什麼好料給消費者,到底有沒有車評們說的那麼好,都是我想知道的。

剛好於8891網站上看到了素人試駕的活動,那當然要把握機會,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也將其中的差異分享給其他的觀眾。

外觀 

外觀真的非常主觀,當概念車發表時,第一個想法是,怎麼會有一台車後方三角窗那麼小,C柱還這麼肥大,是鮮少會看到的設計。

等到看到實車後,完全改變了這個想法,在不同光影下會產生不同的感覺,看久了反而是越來越耐看。

而四代Mazda3全車的燈光從頭尾燈、方向燈、倒車燈到後霧燈全使用了LED光源,不僅是提升了質感,也提高了夜間行車的安全性。 

雖然有了LED頭燈,但非常可惜的是,國外有的多光束頭燈,台灣於新年式仍然沒有導入。看看隔壁棚,摁。真香~

內裝 

室內燈與化妝燈也都使用了LED白色光源,色溫不死白也不刺眼,與車室內按鍵的色溫相同,且於開關時有漸亮與漸暗的設計,氣氛營造得非常棒。

內裝最有感的部分應該就是中控台T字造型了,用上了大量的皮質與軟質塑料堆疊,加上簡易的線條勾勒出簡單卻又不失質感的造型,並一路延伸至車門,這樣的設計在百萬內車之中也是鮮少出現的。 

方向盤的盤徑不大不小剛剛好,質感到位,但就是稍為細了點,建議手大的人可以去包個方向盤,提升握感。

四代Mazda3也新增了車門鎖的按鈕,可以不用再以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姿勢來幫車門解鎖了。而看到車門上的喇叭就知道此車未配置BOSE音響,建議對音質表現有要求的朋友,直上有BOSE的款式吧,不然這音響聽了絕對後悔。

這次的前座置杯空間從排檔桿後方移至排檔桿前方,對於使用排檔桿不再受干擾,置杯空間一樣有夾緊功能,圖中為太X工房的700cc水壺,放進置杯架中不會卡到中控台,瓶身也剛好可以放滿,看來要放置一般的寶特瓶與手搖杯都是沒問題的。

中央扶手打開後,提供一個12V電源與USB Type-A插槽,而底部也有絨布包覆可減少異音,若將隔板移置後方,要放進一顆高麗菜應該也是小菜一疊。

如今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配備,四代Mazda3使用Android Auto時還可以同時顯示地圖與媒體,相較舊款的只能單一畫面方便許多。

這次的Mazda3也新增了360度環景系統,比起上一代的畫質有著大幅度的進步,對於Mazda3這種車頭較長的設計,進出停車場時使用環景也變得更加安全。

談到了車機,那就要來講講這次的旋鈕,相較於上一代的MZD Connect,這次的按鍵明顯大了許多,操作上更方便與直覺,且按鈕觸感清晰,只要稍為把玩,馬上就能上手。而這次也新增了電子手煞車與Auto Hold功能,對於動不動就是60秒以上紅綠燈的台灣,是個非常方便的配備,但補油門再起步時要非常細膩的控制油門,不然會有較大的頓挫感。

四代Mazda3在座椅設計上也下足了功夫,相較上一代的座椅少了一點側向支撐與運動感,但支撐性與包覆性都算適中,這次試駕的車型雖然沒有配置電動調整,但提供了八項的手動調整(上一代車型為六項),其中腿部前端支撐的部分是最有感的,可以更容易的調整到正確的駕駛坐姿。整體來說這組皮椅除了皮面沒有打孔透氣稍微扣分外,長時間乘坐並無任何不適。

油門踏板的長度與角度,相較上一代也有稍做更動,對於油門的控制可以更細膩,且踩起來更輕鬆。另外消失已久的休息踏板也回來了,終於可以不用再把最底層地毯給踩的髒兮兮了。

本人身高167cm,前座已調整到我的駕駛坐姿,膝部空間大約有兩個拳頭半的空間,頭部也有一個拳頭多,對於身高不高的乘坐者來說,後座並沒有想像中的壓迫與擁擠。而且四代Mazda3也新增了後座出風口,雖說風量不大,但在大熱天時至少可以提升一點後座乘坐舒適度。

三代Mazda3的後懸吊配置為多連桿,而四代則改為扭力樑,因此在後廂空間上四代明顯比三代方正許多,將後座傾倒後要載上一台17吋的自行車外加一台小折應該都不是問題。

打開下方的底板,左後方有個置物空間,其餘就是基本的救車工具與警示牌收納處,而這次的警示牌也終於有了自己的家,不用像上一代在行李廂內滾來滾去。

四代Mazda3關閉行李廂時也有按鈕可以選擇先將車門上鎖再關閉行李廂,不用再困擾下雨還要在車外尋找上鎖按鈕,弄得整隻手髒兮兮的。

動力 

這代動力配置仍然維持與上一代相同的設定,2.0升Skyactiv-G自然進氣引擎,並搭配六速自排變速箱,有在關注Mazda的朋友對這組引擎與變速箱應該不陌生,品牌中有許多車型皆使用這樣的配置。

馬力同樣維持165hp,而扭力則是稍微提升了0.3kgm,來到了21.7kgm,但基本上動力的部分與上一代相比,是感覺不太到任何差異的。而變速箱於換檔時就有明顯的不同,一般模式下感覺不到什麼換檔的頓挫感,想當然乘坐舒適度相較於三代是好上不少,但若是要在一般模式下退檔再加速,可能是變速箱的換檔邏輯也有更動的關係,似乎變速箱反應出的衝勁就沒有三代那麼有感了。 

駕駛感受 

實際駕駛感受的部分,可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在市區小巷穿梭,時常會遇到走走停停,或閃避路邊違停的狀況,四代Mazda3似乎有將車室外的兩個後照鏡向車的兩側延伸,不會有三代車屁股太大而擋住後方視野的問題,加上又有環景系統的幫助,在市區行駛小巷時開起來安心許多,也因後照鏡位置的更動,A柱與後照鏡中間的距離變大,死角也變少。

接下來為彎道的感受,四代後軸改為扭力樑後,跳動感似乎是有少了一點,但對於過彎的靈活度來說就沒有三代那麼靈活,穩定度感受上新舊款則沒有太大的差異,如果喜歡偶爾小熱血,那麼三代可能會更適合你。

最後為郊區與高速的體驗,中高速直線行駛時並無感受到與前代過多的差異,唯一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隔音吧,三代大約時速60km/h就會從輪拱傳出非常大的胎噪聲,四代可以到約80km/h才會有胎噪聲稍大的感覺,加上這次的原廠配胎Bridgestone T005A是屬於強調寧靜舒適的胎種,應該對寧靜度多少有點幫助,整體來說行路質感是有提升的。

科技配備 

四代Mazda3也新增了數位儀錶,可顯示基本的平均油耗、速度、里程,MRCC跟車距離與車道偏移警示等高科技輔助配備也都是透過中間這個儀錶顯示,但這次試駕的車型並非最高等級,所以沒有抬頭顯示器,稍稍可惜。順帶一提這次的儀錶也將消失已久的水溫表給補上了,並加入車門未關提醒,對於我這類較敏感的使用者也可以更放心的用車。

上一代MRCC於自動跟車時,常有反應慢半拍的情況,導致時常出現急加速與急減速而造成乘坐不適的問題,在這代有稍微改善,但偶爾還是會出現,還是建議車流順暢時使用,壅塞情況使用可能還是會有稍微不適感。

保養與自行檢查 

這代的副水箱由原本車頭正前方,改到右前方的位置,自己檢查油水時可以更方便且快速。

但喜歡自己洗車的朋友應該就會有點困擾了,這次的雨刷改為隱藏式的,所以無法直接拉起雨刷,需先切換模式把雨刷升起來才能手動將雨刷抬起,但為了美觀犧牲一點便利性我覺得還是可行的。

Mazda3有哪些優缺點呢?

缺點:

1.沒有多光束頭燈

2.車道維持只有55km/h以下可使用(2022年式後為全速域)

3.跟車系統急加減速問題尚未完全改善

4.輪拱隔音還需加強

5.使用Auto Hold起步難控制

6.無通風或打孔座椅

7.低速起步有不明的嗡嗡聲

8.方向盤太細

優點:

1.外觀造型新穎

2.內裝質感佳

3.座椅支撐性足夠

4.方向盤指向性佳

5.底盤穩定,乘坐舒適度佳

6.引擎變速箱搭配合適

結論

每個人買車第一個看的一定是價位,網路上時常看見有人討論Mazda3的價格,若論規格與配備,Mazda3的價位的確較同級競爭對手貴了點,但若論外內裝質感來看,我想同級競爭對手中應該沒有一台比它更優了。買車除了價格外,還有就是日後保養維修費用,雖然Mazda的保養不算最便宜,但自然進氣引擎的日後養護成本應該是比渦輪車更低且好保養。

那麼什麼樣的人適合Mazda3呢?喜歡日系簡約風格,帶點圓潤有質感的造型,對動力不是特別要求,希望是台好上手、好開、好保養的車,那Mazda3是蠻適合你的;而什麼樣的人不適合Mazda3呢?非渦輪車不可,崇尚大馬力,或是想要省稅金,不喜歡日系車,那Mazda3就一定跟你不合囉。

《福斯Caddy California露營車國內亮相 雙人床、小廚房都有!》

《2022年式Toyota RAV4養車成本 四驅汽油版最難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