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山永遠不會停止出現,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與這些山共處。」── someshiit 山姆
用音樂詮釋生活的起伏,將個人成長與社會氛圍融入創作中,讓每一段旋律都成為自我對話的橋梁。
誤打誤撞的開始,音樂成長的蛻變
從《那些勸我別抽菸的人都死了》開始,山姆的音樂之路便展開了一段意外而驚喜的旅程。「當初真的沒想太多,只是覺得如果社團要演出,我也該有首自己的歌。」原本只是為社團成發準備的作品,卻在網路上意外獲得廣大迴響。對於這樣的成果,他坦言初期僅是模仿喜愛的音樂風格,卻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思索,如何讓音樂不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做出屬於自己的風格。「那時候只是單純喜歡某類型音樂,就試著去模仿,但後來發現這樣的音樂很快就會被框
限在一個類型裡。」隨著時間推移,山姆不再滿足於單一風格,而是嘗試融合饒舌、爵士、後搖等多元元素,逐漸形成屬於自己的音樂語言。
這樣的思考,最終成為了專輯《愚公》的創作起點。
《愚公》: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寫照
在古代預言中,愚公是那個面對山岳卻選擇移山的老人,而山姆則用音樂重新詮釋這段古老的故事。「我知道那座山永遠不會消失,但重要的是,當你知道不可能完成時,還願不願意繼續走下去。」這份對於無望中的堅持,成為了他音樂創作的核心理念。專輯探討了各種不同的情感層面,從個人內心的掙扎,如〈為什麼我沒法成為我想成為的人〉,到對都市生活的批判,如〈在台北生的病〉和〈他們才不在意〉。山姆在這張專輯中也進一步反思感情的複雜性,
像是對愛情的詮釋,例如〈相擁的人該怎麼牽手〉與〈後來有很多人去過那裡〉,這些歌曲共同呈現了他對生活以及人際關係的深刻觀察和反思。
在《愚公》中,山姆的合作對象橫跨熟識與陌生,他與今年廣為人知的新銳製作人世暄早在創作前就相識,這份默契讓世暄在擔任製作人時,更能準確呈現山姆的音樂理念。「我們的 sense 相近,他知道我喜歡什麼,合作起來特別自在。」同時,山姆也勇於跨出舒適圈,主動寫信邀約未曾合作過的樂團,最終促成與韓國迷幻樂團 CHS 及 Robot Swing 的合作。從老友的支持到新夥伴的加入,這些多元嘗試不僅拓展了音樂的廣度,也讓《愚公》成為一張融合多樣聲音的專輯。
「善良是」與「在台北生的病」:自我與社會的交織
在〈善良是〉中,山姆藉由矛盾的句式,探索人性中的多面性。「善良時你把人當人看,善良是我沒有把你放在眼裡。」這些看似衝突的句子,揭示出現代社會中善良的複雜面貌。在山姆的世界裡,善良並非簡單的善惡二元對立,而是一種深層的自我覺察與選擇。他認為,真正的善良應源於先愛自己,再愛別人。「我覺得那個愛才會比較有重量,你先愛別人的話,後面就會跟他求 ,你就會覺得別人為什麼都沒有照顧自己」。
而在另一首單曲〈在台北生的病〉中,山姆則以自己的生活經歷為題,剖析都市中的孤獨與適應。他初到台北求學時,對這座城市的冷漠無所適從,「剛來台北,覺得每個人都活得很漂亮,都好像有自己的圈子,各忙各的事。」山姆也舉例自己當初玩音樂時,身旁許多人自高中時代就透過社團或活動彼此熟識,而他卻是後來才接觸,這種落差讓他倍感孤獨,無法融入共同話題。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他發現自己逐漸適應了這種環境,但也不禁質疑,是否自己也成為了他人眼中冷漠的「高牆」。
移山亦移心:自我接納與成長
對於山姆來說,《愚公》專輯及整個音樂旅程並非一蹴而就的轉變,而是一個逐步接受自己、學會與情緒共處的過程。儘管他早已察覺自己內心的掙扎,但真正學會如何面對這些情緒,則是在多次反思和實踐中找到的。「我現在比較能夠跟那些情緒相處,當它來的時候,我知道自己要怎麼辦。」這是一種成長, 也讓他在音樂創作和生活中更加平靜,能夠更好地與外界互動。
對於這張專輯的完成度,山姆坦言有「80% 的踏實感」。他深知音樂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但他更注重的是作品的真誠與品質。「大家可以不喜歡這張專輯,但沒人能說它爛,我是這樣看待這張作品的。」
不去干涉別人的想法,山姆認為,這也是一種善良。
✦ 採訪撰文 / KKBOX 第九屆校園大使 政治大學 張寬平
✦ 責任編輯 / 圓仔邦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