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看見自己的偏見:人不可能永遠客觀、理性,找到自己生活的平衡即可

女子學

更新於 2022年09月26日06:05 • 發布於 2022年09月26日06:05 • 女子學
看見自己的偏見:人不可能永遠客觀、理性,找到自己生活的平衡即可

活在世界上,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理性一點、客觀一點。許多人也會勸我們應該要三思而後行、多思考後再做決定。

但心理學研究卻告訴我們,要達到客觀、達到理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很多的心理學研究都讓我們了解到,人本來就是很主觀的生物!

今天我要推薦的書籍是《圖解認知偏誤》,這本書的封面就寫著「人類並不理性」,因此要我們「打破慣性偏見,建立強大思維」。

然而,人真的能夠沒有偏見嗎?其實看了這本書之後,我覺得我們能做的只是「看見自己會有的某些偏見」,而不是「消除自己的所有偏見」。

偏見無所不在,小心謹慎也無法避免

圖片來源:Pexels @Ekrulila
圖片來源:Pexels @Ekrulila

這本書當中,有一個有趣的效應是「睡眠者效應」,裡面提到的是,面對同樣的消息,如果人們看到它是來自專家所言,會比起八卦雜誌所言,更相信它是真的。

然而,經過 4 周之後,心理學家再重新調查這些受試者對這些消息的看法,結果發現,即便一開始是來自專家所言,而讓這些大學生相信的消息,四周之後,它的可信度,居然掉到和八卦雜誌的資訊差不多!

也就是說,即便我們一開始接觸具有說服力的資訊,但是後續再接觸其他資訊,也會讓一開始接觸到的資訊,漸漸地變得不那麼可靠;反之,一開始不可靠的消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反而有可能變得讓人覺得較為可靠!〈延伸閱讀:重新拿回人生掌控權:讓自己有所選擇,好好地享受生活發生的一切

我們只想看見我們想看見的消息

圖片來源:Pexels @mentatdgt
圖片來源:Pexels @mentatdgt

前一陣子,柬埔寨打工會被摘器官的謠言,一直在網路上流傳。即便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那些流傳的影片,是來自俄羅斯的影片,並沒有確切的證據指出,去柬埔寨工作會被活摘器官,但謠言依然流傳不止。

事實上,人們只相信自己想看見的事實,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書中就提到了「心境一致性效果」,裡面指出,先以催眠讓受試者變得開心或是難過之後,再讓受試者閱讀一個「每天都過得很開心的安德烈」的故事,或是一個「任何事情都不順利的傑克」的故事。

在 24 小時之後,這些受試者回到實驗室,試著把閱讀過的故事寫下來。

結果發現,心情開心的學生只想得起 45% 左右的難過內容,但心情不好的學生,卻能想起 85% 的難過內容。

此外,心情變得難過的 8 名學生,比較能記得心情低落的傑克發生了什麼事情,比較不記得每天過得開心的安德烈發生了什麼事情;反之,心情開心的學生之中,只有 3 名記得心情低落的傑克發生了什麼事情。

既然我們都活在假象裡面,那就活在假象裡吧!

圖片來源:Pexels @Liza Summer
圖片來源:Pexels @Liza Summer

雖然這樣的結論,感覺非常地政治不正確,但是我看了許多關於「認知偏誤」的書籍之後,除了想告訴讀者「可以試著小心避免一些認知偏誤」之外,更想告訴讀者「不用害怕活得太主觀,因為這是無可避免的!」

人本來就是主觀的生物,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被外在環境所影響。譬如看到超商商品擺放的位置會影響我們的決策、新聞頭條會影響我們的決策、天氣會影響我們的決策、當下的心情會影響我們的決策、睡眠品質會影響我們的決策、燈光是黃色還是白色會影響我們的決策、列印紙是黃色還是白色會影響我們的決策……有太多太多東西會影響我們的決策了,無論是從意識層面,或是潛意識層面。

那麼,我們還能怎麼辦呢?我們無論在睡夢中,或是醒著我們的決策都在受影響,而這些影響,有可能來自基因,有可能來自童年經驗,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對每一件事情做到覺察。

所以呢,我們只需要找到自己平衡,以及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了,並不需要苛責自己無法在所有事情都做到客觀、理性,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圖片來源:誠品線上
圖片來源:誠品線上

主圖來源:Pexels @Pixabay

copyright by share99

★ 加入《女子學》Line 好友,與妳分享生活大小事 ★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