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2021 Meet Taipei】全球搶當新創核心,為什麼中歐企業家卻說:「別貿然到中、東歐市場」

創業小聚

更新於 2021年11月29日02:19 • 發布於 2021年11月29日08:27 • Winnie Wu
CEE - Meet Taipei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1),在140多個國家中,德國、奧地利、捷克與波蘭分別獲得全球排名第10名、第18名、第24名、第40名的成績。今年11月,台灣更已經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預示台灣與中歐地區的經濟互動將更為密切。

有鑑於中歐國家的發展潛力,今年Meet Taipei與捷臺商會合作,在「中歐創業趨勢論壇」中邀請到來自奧地利、捷克、德國與波蘭的傑出創新創業人士,聊聊中歐地區的新創生態系與發展機會。

CEE - Meet Taipei

德國、奧地利、捷克與波蘭,各有不同創業優勢

來自捷克的Nikola Rafaj是專注於深度技術的StartupYard加速器營運長,已幫助超過17間中東歐新創,他表示中歐的科技人才是創新創業的優勢。

Startup Hub Poland Foundation創辦人兼執行長Maciej Sadowski則表示,在波蘭大約四分之一的大學生都是科技相關背景,目前包含ICT產業、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都是熱門領域,波蘭官方與非官方機構近年也積極推動創新創業,如Poland Prize針對國外新提供創業家簽證外,還有高達75,000歐元(約台幣235萬)的非股權式補助金。

來自德國的Yatan Blumenthal Vargas,他是位連續創業家,也是目前Hardware.co加速器的共同創辦人,擁有輔導超過50間新創的豐富經驗。他表示,德國的創新創業生態界是國際有目共睹,尤其是德國的硬體產業。

最後,來自奧地利創新機構TheVentury的CEO Christoph Bitzner指出,奧地利的新創有五分之一都是賺錢的,當地機構包含Vienna Startup Package、GIN Austria與Austrian Business Agency都有提供外國新創落地奧地利的免費協助。

CEE (1) - Meet Taipei.png

進入中歐市場前,先定義好市場需求與問題

台灣創業家通常會選擇在美國建立公司而非中歐地區,論及該如何協助新創拓展中歐市場,講者們表示政府或民營機構應多協助企業「建立橋樑」,然而無論各國提供的資源多誘人,新創們都要先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如果市場不是新創想要的,獎勵再好都不適合

此外,針對想打進中東歐市場的新創,講者們表示常見錯誤包含:低估地域差異、忽略在地化重要性與誤判是否該進入中東歐市場等。他們建議可從尋找在地夥伴著手,並逐步認識在地文化與客群,切勿將過去的商業模式直接套用在新市場上。同時,亞洲市場本身就很龐大,貿然進軍中、東歐市場擴張可能會分散企業資源,對公司造成不利影響。

若確定將中東歐作為新市場,要記得「重回初心」——就像重新商務開發一樣,要再次尋找需求、定義問題、鎖定客群、驗證產品、驗證解決方案。這不是要新創重新開發一套產品,而是去思考如何重新包裝服務,以符合當地需求。

「Listen before you tried to get listened to.(在被聽到之前,學會先聆聽。)」 Christoph Bitzner說道。

延伸閱讀

前IBM經理中年創業選擇「立陶宛」,他看到什麼台灣的機會?
不斷獲資本加持,中東歐科技新創如何吸引全球目光?
台捷手牽手!數位時代與捷克商會簽署 MOU,望共同推動創新創業生態發展
德國、瑞典、荷蘭電動自行車新創獲共獲7,650萬元募資,共同點是都有「台灣魂」?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