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新聞幕後》何以傲視亞洲?台灣邁入風機心臟生產階段 西門子歌美颯曝國產化淵源

風傳媒

更新於 02月07日05:20 • 發布於 02月07日05:20 • 馮建棨

西門子歌美颯完成機艙廠第二期新建及改裝工程,象徵台灣已經能進行「風機心臟」的機艙生產與組裝。除了倚靠全台的供應鏈支撐外,讓德國公司願意在台落腳並建設歐洲外首座機艙廠的幕後推手,正是總統府資政沈榮津,他讓外國技術真正落實,並支撐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進軍國際供應鏈。

西門子歌美颯亞太區離岸風電營運發展董事長倪邇思 (Niels Steenberg)指出,過去西門子歌美颯在歐洲擁有完整的風機供應鏈,亞太地區第一個提出完整離岸風電政策的,是台灣在2016年提出要在2025年前完成5.5GW裝置容量的布建,就算以現在來看,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仍是領先亞洲各國。

沈榮津德國取經「超興奮」 倪邇思:推動台灣國產化的前身

除了建設風機之外,要讓離岸風電成為「台灣產業」,過去經濟部下了不少功夫。倪邇思說,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關聯性政策有許多的要求,很多都是沈榮津經濟部長任內拍板定案,經過多年努力,台灣離岸風電產業才走到今天的格局。

倪邇思回憶,當他第一次見識到沈榮津時,就感覺他是來自基層、擁有扎實技術背景的人,對於細節相當重視。尤其是2019年沈榮津走訪德國參觀西門子歌美颯的機艙廠(Cuxhaven)時,他一路看下來就知道那些程序及工法是台灣可以做到的,因此積極希望引進,這也是推動台灣國產化的前身,台灣離岸風電在地化的藍圖從那時就開始規劃。

經濟部私下透露,沈榮津當時整趟參訪都相當興奮,因為他一眼就知道產線的know-how。台灣過去沒有離岸風電的建設經驗,從德國海外取經回台後,導入台灣既有的供應鏈,逐步提升產業的能力,讓傳統產業跨足風電供應鏈,實際做到產業升級轉型。

沈榮津跨部會協調 風場建置疫情衝擊降到最低

不過,台灣離岸風電產業也不僅僅靠著政府政策就一帆風順。2020年起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當時正是第二階段潛力場址的建設期間,許多海外的船隻及技師需要入境台灣進行施工,但為了保護國人健康,實施了相當嚴格的邊境管制,讓開發商相當擔憂工程進度。

倪邇思說,沈榮津在任行政院副院長期間,正是台灣疫情衝擊最大之時,邊境有著很嚴格的隔離政策,但離岸風電需要持續建設,要讓船隻進來就需要解決很多問題,所幸沈榮津跨部會協調,讓衛福部、交通部專案審核、把衝擊降到最低,這讓整個離岸風電產業能持續動工、各風場維持正常建置,不因疫情延後太多。(推薦閱讀:【新新聞】「冷錢包」商機大 嘉義蕭家班中古車商攜手「幣託」為哪樁?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實際走過8年,已陸續繳出能源改革的成績單。對此,倪邇思說,若無沈榮津的前瞻思維,就不會有現在離岸風電進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產業發展,更不會有國產化2.0的內容出現,讓台灣產業持續找到國際市場。且台灣產業不是只做小規模的代工廠,是要讓產業鏈學習國際經驗,並逐步達成外商要求、打入世界供應鏈,讓MIT品牌深入風電產業中。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