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高齡化時代的來臨,高齡人口越來多,也讓年長者的照顧問題浮上檯面。根據調查,有68%的65歲以上長者,希望老後能和子女同住,願意去住安養機構的不到2%,但專家指出,即便如此並不是每位長者都適合住在自己家裡,包括居家環境不佳,一人獨居缺乏親人照料,或是配偶生病,有一人無法自理生活時,都可能讓溫暖的家變成意外的溫床。
75歲陳奶奶入住安養中心八年,三餐有人照料,但依然習慣每天早上,為自己準備早餐,增添生活儀式感,當初入住是希望罹患失智症的丈夫能獲得專業照護,自己也得以喘息。
入住安養中心長輩 陳彩文:「因為孩子過世,所以我等於是提早必須做選擇,為什麼呢?因為我照顧到後來,真的是心力交瘁,然後健康已經受到蠻大的影響,所以我覺得是時機,要開始做決定來住安養機構。」
丈夫失智孩子走的早,但陳奶奶仍保持,樂觀的心態,每天生活過的相當充實。
入住安養中心長輩 陳彩文:「我用完早餐以後,就直接到聖堂去對,領聖體祈禱,還有這邊有一些長輩,他們需要有人陪伴,那我自己本身以前是輔導老師,所以我們在陪伴,像我會把這樣的經驗,來陪伴我們的這個長輩們。」
過去有些安養中心品質不佳,讓有些人覺得,入住就是等死的恐懼,但隨著社會進步,力求專業的機構愈來愈多。
記者 劉彥萱:「至善(安養)中心,一共有350名長者入住,不少長輩是軍公教退休,以退休月俸作為主要的入住基金,這裡會安排許多活動之外,三餐也都有人打理,護理人員也會給予,24小時的全天候照護。」
至善安養中心,從早期就開始收住健康及失能、失智長者,提供安養養護、失智日間照顧等服務。
至善安養護中心主任 李艷紅:「我們這個是一個多層級的照顧模式,所以我們有從健康的長輩他生活上可以自理,然後後來如果萬一如果他失能了,那我們還是有另外一個區域是照顧失能的長輩,那如果失智了,然後我們有一個區域,可是我們就是失智加失能的長輩也都有,包含了長輩如果到最後了,他進入了安寧的階段,然後原則上我們這邊有一個安寧的房間就是善福院,那到長輩最後的臨終都是在這邊,所以我們算是一條龍的一個服務。」
但根據調查,有68%65歲以上長者希望老後能和子女住在家裡,願意入住安養機構不到2%,專家點出,雖然最適合養老的場所是在地安養,讓長輩留在原本熟悉的環境,快樂終老,但並不是每位長者都適合,包括居家環境不佳,一人獨居缺乏親人照料,或是配偶生病,有一人無法自理生活時,都可能讓溫暖的家,變成意外的溫床。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張淑卿:「那但是有一種情況確實不得不要住在所謂的住宿型機構,第一個是他可能不適合一個人獨自在居家的情況,那就可能很容易發生跌倒,或是有一些特殊的照顧議題,比如說他身上有管路,那或是有一些的疾病議題很容易會有突發的狀況,可能就會去做這樣的安排,剛剛提到是說,他如果是兩老同住的話,那這個部分的話,配偶又沒辦法提供照顧,或子女也太忙,那這時候或許是一種住宿型機構的一個安排會是一個也是可以選擇的範疇。」
不過有些人覺得,讓父母去住安養機構就是不孝的表現,但處在少子化時代,觀念也要與時俱進,傳統孝順的定義,得重新被解釋。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張淑卿:「有些長輩他可能對安養機構不了解、住宿型機構不了解,所以他會覺得子女把我整個丟到住宿型機構,他可能是一種棄養是一個不孝,那他會有面子的問題,那他有一些的做法,但他又不得不一定要住,住宿型機構我們都會建議子女,可以帶長輩先去參觀,那他知道住宿型機構事實上,他可能是專業型的照顧機構。」
但在挑選安養機構時,最好就近為主,讓長輩維持原有的社交圈,並確認是否為政府立案機構及合格評鑑,最重要的是事前充分溝通、尊重長輩意願,唯有家人達成共識,才能給予最適切的照護。
留言 15
Stacy
送機構的前提是要有錢
但早年很多老人根本沒有為自己準備養老金
8小時前
許正千
只要常去探望,安養院是真不錯,問題是錢從那裡來,多數人負擔不起吧!
8小時前
鍾榮梅
其實真心期盼政府立即研議(安樂死)議題!不能再拼命討論有的沒的爭吵了!。
7小時前
john
為什麼不在健保註記..如生活無法自理可選安寧病房等死...不要浪費社會和醫療資源了
17小時前
陳委員
觀念要改
18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