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台灣塞車問題觀察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2023年04月02日08:05 • 發布於 2023年04月01日07:00 • 新聞編輯採訪

近年來,台灣的交通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塞車問題。作為一位生活在台灣三年的香港人,筆者深有體會。相比香港,台灣的交通狀況總體上要更為壅塞,特別是在高峰時間。如何解決台灣塞車問題成為了一個迫切的課題。

那麼塞車的情況到底有多麼嚴重呢?筆者每天上班的路程大概1.5小時,如果下雨的話更再加長15-20分鐘不等。但在不塞車的情況下其實只需要30分鐘不到。 另外,內湖到台北市中心的塞車情況更是令人頭痛。一個100公尺的路段,紅燈需要塞上20分鐘,即使看到前面是綠燈也沒有辦法前進。

要解決塞車問題,必須了解背景。台灣的道路設計歷史較為特殊。早在日治時期,道路設計已經針對當時的需求進行了安排。然而,時至今日,台灣的道路並沒有完全跟上現代交通的需求,加之車輛數量不斷增加,就形成了今天的壅堵狀況。例如,台灣的高速公路出入口設計多為急轉彎和直角,並未考慮到交通流量和速度,這使得車輛出入公路時會造成阻礙。

面對如此嚴重的交通問題,我們必須尋求現實的解決方法。其中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是優化公共交通系統,減少私人汽車的使用率。例如,台北市政府推出的YouBike計畫,提供了自行車租借服務,使得短程出行更加方便。根據輔助交通工具中心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台灣自行車使用率年增率為2.4%,顯示市民對自行車的接受度與使用率正在增加。此外,台灣政府也推廣使用電動自行車,減少對汽車的依賴。因此,透過鼓勵市民騎自行車、使用公共交通系統等方法,可能會有助於改善台灣的交通堵塞問題。

其他國家已經成功地解決了塞車問題,其中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是荷蘭。荷蘭有許多專為自行車和行人而設的道路,這使得自行車成為了荷蘭人出行的主要方式。同時,荷蘭的公共交通系統也非常發達,人們更願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這樣的解決方案若套用在台灣的可行性大嗎?答案並不是很明確,因為台灣的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都與荷蘭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單單用其他國家的解決方法直接套用在台灣身上。

筆者認為,要解決台灣的塞車問題,除了改善公共交通系統,改善道路設施以外,還需要提高人民的交通意識。遵守交通規則、禮讓行人、騎車不亂闖紅燈等等,這些小小的行為都能夠減少塞車的發生。加上筆者的汽車駕照是在台灣考的,這令筆者更加相信造成交通堵塞的原因有一大部份都是因為台灣的考照制度過於簡單。相比起其他國家例如日本和澳洲等,台灣考試制度的複雜性和所需時間明顯簡單和時間過短;大家都可以輕鬆考到汽車駕照然後上路,卻不真正了解道路上的規則和禮儀,導致駕駛新手時常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阻塞交通。

筆者在香港的時候,政府一直鼓勵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除了方便之外,更能夠減少私家車上路,從而減少塞車情況。政府也積極推廣騎單車,以減少道路上的機動車輛,同時也鼓勵市民使用步行和自行車代替開車。

總結來說,台灣的塞車問題實在是一個相當嚴重的議題。不過,透過改善公共交通系統、改善道路設施、提高人民的交通意識以及借鏡其他國家的成功案例等方面的努力,筆者相信台灣的塞車問題也能夠得到改善。因此,筆者期望台灣政府和人民能夠一起努力,共同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 動,目前在台。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