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群組有人開玩笑要團購2023年夜飯」 上海還不解封,竟因中國別無選擇?

天下雜誌

更新於 2022年07月12日08:17 • 發布於 2022年05月09日06:41 • 林以璿
「群組有人開玩笑要團購2023年夜飯」 上海還不解封,竟因中國別無選擇?
「群組有人開玩笑要團購2023年夜飯」 上海還不解封,竟因中國別無選擇?

自從上海打破所有人眼鏡,於3月底封城,中國各地居民人人自危。只要地方疫情升溫,馬上可見當地民眾搶購物資。

獨身居住在北京市的白先生也是囤貨大軍的一員,他的清單裡赫然有一項「衛生巾」(衛生棉)。「這和可樂一樣都是硬貨幣,」他解釋,以上海的經驗,衛生用品在物資交易市場很有價值。

專家批「這是自殺行為」

在上海確診的義大利籍音樂人帕瓦內羅(Alessandro Pavanello)告訴《天下》,被關進方艙醫院的話,倒不用擔心沒東西吃,「但你得忍受和上千確診者一起生活,廁所骯髒、沒有淋浴,也沒有藥物。」

最可怕的是,這樣形同坐牢的日子看不到盡頭。上海自從4月5日宣布封城延長後,近一個月過去,再也沒有何時解禁的官方說法。

「小區微信群裡有人開玩笑要團購2023年的年夜飯,該不會到那時候我們都還出不去吧?」一名被困在上海租屋處的台商苦笑道。

封城這種防疫策略,在疫情爆發初期並不奇怪。令世界震驚的是,疫情已邁入第三年,中國竟然還在封城。

儘管中國訴求的「動態清零」並非追求絕對零感染,而是透過快速切斷傳播鏈,不讓疫情規模性反彈,但伴隨而來的封城,仍招來一片批評聲浪。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院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直指,「這是自殺行為,與科學相悖,」Omicron雖然具高傳染力,但重症率低,封城造成的傷害遠高於病毒。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榮譽退休教授李敦厚也分析,新冠疫情已在社區中流行,封城只能為政府爭取更多時間提升疫苗和藥物普及率,但絕非是清零的手段。

中國的清零不是公衛議題,是政治議題。

不能承認「零容忍」錯了

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蔡文軒分析,過去2年的疫情,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是加分的,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國採取「零容忍」做法,透過嚴格的封控清零措施,比大多數國家更有效控制疫情。

習近平更於2021年的兩會期間,提出「東升西降」的概念,意指正當西方國家忙於應對疫情時,中國的經濟與工業生產已經恢復正軌,體現中國制度的優越性。

新聞聯播每日報導國際確診數字,不斷強化「與病毒共存」是西方不得已而為之,但中國具備清零的實力。

「防疫已經成了意識形態問題,」蔡文軒點出,現在中國不可能承認「零容忍」的防疫措施錯了,別無選擇之下,清零政策只能硬著頭皮撐下去。

撇除意識形態,中國為何堅持清零原則?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考林(Ben Cowling)指出,「疫苗問題」可能就是中國的挑戰。

不過他隨即強調,中國的疫苗並非如外界所言那麼差。

三劑科興防重症死亡並不差

根據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3月發表的研究,60歲以上人口接種三劑科興疫苗,對於預防新冠感染的保護力為50.7%,比BNT低近20個百分點。

雖然預防「輕症感染」較差,但預防「重症死亡」仍有不錯的成效。

在60歲以上的群體中,接種兩劑科興疫苗,對重症與死亡的保護力分別為72.2%和77.4%;追加施打第三劑後對於預防重症與死亡的保護力,更是達到了97%以上,表現和BNT差不多。

但是,高齡者疫苗施打人口不足,仍是隱憂。

中國國家衛健委公布,截至4月18日,60歲以上人口疫苗接種至少一劑和完成兩劑者,分別佔老年人口的85.41%和81.03%,而完成第三劑加強劑接種者,則不到40%。

換句話說,仍有約5000萬高齡人口完全沒有接種疫苗,這對於中國的醫療量能將是一大考驗。

「況且,目前中國使用的疫苗防『感染』效果較差,一線醫護一定會有人感染,」目前人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做研究的台大醫學院教授陳建煒分析,按照中國對疫情零容忍的態度,屆時不只病床不夠,連照護的人都會不足。

他認為,若是中國能多元引進各種疫苗,「不管是滅活的、mRNA的、蛋白質次單元的,讓民眾大規模多元使用,效果會好一些。」

然而,中國一直不願意批准國外製造的疫苗,堅持研發國產疫苗。《經濟學人》指出,中國為免受西方制裁,正在全力發展6項關鍵技術,其中之一就是mRNA疫苗。

全力發展mRNA,進度仍落後

原在美國莫德納公司從事mRNA研究的中國科學家英博,於2019年以響應祖國號召的愛國者身分回到中國,成立艾博生物,全力開發中國國產的mRNA疫苗。

然而,陳建煒對中國mRNA的發展並不樂觀,「疫苗的研發週期是5到10年,莫德納十年磨一劍,不是那麼快可以追上的。」

中國積極發展mRNA疫苗,卻有專家認為,要追上莫德納還早。(達志影像/美聯社)

艾博生物一期臨床數據披露後,據中國《科創板日報》分析,疫苗副作用比莫德納還嚴重。

那麼,中國是否還有可能進口mRNA疫苗?

其實上海市政府就曾於3月底表示將支持進口新冠疫苗,市場預測這指的就是由上海復星醫藥代理的BNT疫苗。德國《明鏡週刊》也報導,中國有望改變只用國產疫苗的立場。

不過,歐亞集團中國及北亞業務主管赫爾森(Michael Hirson)分析,現階段中國政府已在努力提高第三劑施打率,而進口mRNA疫苗也難以立即對疫情控制發揮決定性作用。

所以除非疫情再有變化,例如新的變種出現,導致現有疫苗作用更差,否則並不看好中國政府開放mRNA疫苗進口。

一位知情人士也向《天下》吐露,事實上BNT疫苗廠跟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曾進行數次會議,「但是在國產mRNA疫苗還沒出來以前,政府不太可能讓一家進口的疫苗獨大。」

「其實國產mRNA疫苗數據,並沒有外界認為的那麼差,而且中國的臨床速度很快,」他預測,中國開放國外mRNA疫苗的時機,取決於國產疫苗何時能投入使用。

外界最關注的,仍是封城清零策略何時會改變?

二十大後,才可能改變清零

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中國政治的教授楊大利(Dali Yang)表示,「這對(中國)領導階層來說是一大挑戰,」一方面,意識形態讓中國難以改採共存立場;另一方面,若是放棄封控後導致死亡人數驟升,也難以向人民交代。

因此,現階段的中國防疫,注重在求穩。「中國正在尋求疫情和經濟的平衡點,」蔡文軒指出,中共中央應已著手思考解套措施,例如改變數字解讀方式以達到清零。

摩根士丹利研究則推測,二十大結束後,若高齡者疫苗接種率高,中國便可能退出清零政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也撰文指出,從長遠來看,動態清零是難以持續的,「中國需要重新開放,以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正常化,並跟隨全球開放的步伐,」他指出。

【延伸閱讀】

中國封城引斷鏈危機 台北到鄭州運費比到歐洲貴、千萬支iPhone難組裝

醫生:出現Omicron症狀 建議吃7種食物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47期《封鎖中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