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新年由來、新年習俗、舞龍舞獅、春聯窗花、糕餅文化...關於新年春節,你不可不知的7個小知識

Tatler Taiwan

更新於 2022年01月08日07:14 • 發布於 2022年01月08日07:15 • Nicole Chung

華人界最大盛事

農曆新年春節,是全世界華人社區最大的盛事,其中又以台灣最為大肆慶祝,從農曆的除夕到初六期間是台灣的法定假期,但過年的氣氛一路從十二月十六尾牙,延燒到一月十五元宵節才算正式結束,一系列的大小封街慶祝盛事不斷。台灣的新年風俗隨早年閩粵移民傳入,逐漸在地化,與戰後移民的大量中國南北風俗薈萃,同時結合傳統的民間信仰,匯聚宗教科儀、人文藝術與歲時信仰等禮俗,形成台灣特有的新年習俗文化,時至今日仍是台灣社會全年最重大的傳統節日。

 

延伸閱讀:【2022新年送禮指南】15款質感新年伴手禮盒推薦!義大利湯餃遇上中式烤鴨、烏魚子蛋捲、甜米糕變身可麗露…展現兼具品味與創意的美好心意 

Photography by Kuo Fang Wei
Photography by Kuo Fang Wei

曾一度遭廢除

日治時期時,台灣總督府曾頒布過「廢舊正月」法,推廣新曆元旦,但總督府所發行的民曆仍附有舊曆,民間也曾同時過日式新曆新年與台式農曆新年。蔣介石也曾大力推行「國曆」,同時廢除舊曆,試圖將整套春節的傳統習俗,般一至元旦舉行,甚至視過春節的傳統視為舊習,一度強迫禁止,造成人民強烈反彈,爾後才停止相關法令,恢復農曆春節的時間與習俗。由此可見,華人對於春節的重視,並非獨裁專制可以廢止的。

Photography by Kuo Fang Wei
Photography by Kuo Fang Wei

新年由來傳說

台灣民間流傳著一個「沉島傳說」,相傳古代人類在年底時會祭拜各家具的神靈,感謝祂們整年來為人類的服務,卻在無意間疏忽了神明桌上的燈猴(意為油燈架與燈鈎)。於是,燈猴精心懷不平,向玉皇大帝告狀,控訴人類不知感恩惜福,玉皇大帝聽信讒言兒降旨,令四海龍王於除夕降下大洪水,欲將台灣島沉入海中,重建世界秩序。土地公、灶君、床母與門神等家具神趕緊向玉皇大帝勸阻卻無效,便紛紛託夢給凡人,告知他們在除夕夜享用完豐盛的最後一餐,準備迎接末日的到來。最後因觀音菩薩與天上眾神向玉皇大帝求情才撤回這項御旨。當正月子時一到,台灣人發現洪水並未襲來,便歡欣鼓舞地慶祝新生,彼此互道恭喜,迎接新的一年到來,也因而有元宵節「放炮燒燈猴」之舊俗一說。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Zhao Qirui / Cost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Zhao Qirui / Cost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傳統技藝:舞獅

舞獅起源眾說紛紜,不過在中華文化中記載,「獅」本來是和「龍」、「麒麟」一樣都只是神話中的動物,中國本身並沒有獅子,是到了漢朝時期才從西域傳入,當時的人們模仿其外貌與動作作戲,至三國時期發展成舞獅,隨著佛教的興起而開始盛行於民間。到了唐朝,舞獅是大型宮廷舞蹈表演的一種,當時的「太平樂」也被稱為「五方獅子舞」。白居易曾在詩中描述舞獅情形:「假面湖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可見當時的舞獅與今日的樣貌已十分相似。而神獸之一的獅子,相傳是文殊菩薩的座騎,與「四靈」之一的麒麟一樣,同為避邪去惡的靈獸,因此每逢過年喜慶之時,廟宇總是會派出舞獅陣容,為來年祈求神明保佑。

(Photo by Wang Ruizhong/VCG via Getty Images)
(Photo by Wang Ruizhong/VCG via Getty Images)

妝點春色

過年前人們總會運用各種年飾佈置家居,除了妝點新年氣氛以外,也有迎春招福、鎮宅化煞的功能,在傳統習俗中,春聯、「五彩福符」、窗花、張燈結綵,到各種松柏、金桔、金棗盆栽等,都是能為春節捎來好運與年節氣息的裝飾品。春聯的由來是由於年獸懼怕紅色,看到家家戶戶貼上紅春聯,年獸便不敢靠近,其後漸漸演變成招來福氣的象徵。以往大稻埕年市,在年節期間總會出現許多現場揮毫春聯的仕紳、書法家,現今則大多被印刷華麗的現代風格春聯取代。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Sun Zhongnan / Cost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Sun Zhongnan / Cost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而窗花這項富有民俗特色的風俗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句中:「鏤金作勝傳荊俗,翦綵為人起晉風」點明了這種特殊風氣,宋、元以後,剪貼窗花迎春的時間改為春節,表達慶賀春來人間的歡樂心情,曾添新春喜慶的色彩。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Zhao Qirui / Cost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Zhao Qirui / Cost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家人團聚時刻

圍爐的原意,是指古代台灣人在桌下放置一火爐,沿著火爐邊環繞,並放置銅錢,後來演變成桌上放置火鍋,桌腳下擺放火爐的習俗,象徵著一家人圍繞著一爐火,家人團聚在一起,祈願新的一年前途光明、家運旺盛的寓意。此時長輩會向晚輩發放壓歲錢,據傳壓歲錢的由來是古代有一種怪獸叫做「祟」,過年時會來摸小孩子的頭,被摸過頭的小孩子會變笨,因此又有「壓制邪祟」的意涵,現今則轉變為祝福,招來好運氣。

(Photo by Getty Images)
(Photo by Getty Images)

一般人大多習慣使用新鈔來包紅包,除了雅觀以外,也有祛舊迎新之意,不過部分環保主義認為這不利於環保訴求,因此香港與澳門政府倡議市民多多使用舊鈔。近期甚至出現虛擬紅包的現象,可以在線支付的便利性,在中國大陸一度蔚為流行,卻也提供了避稅洗錢的便捷途徑。但多數人認為,實體紅包才有真正過年團聚的寓意,是虛擬無法取代的。接著,便進入到「守歲」之夜,家族成員身著新衣齊聚一堂,一同守歲至午夜,已成為台灣人不成文習慣,有著父母為孩子祈求福壽的涵義。

(Photo by: Philippe Lissac/Godong/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Photo by: Philippe Lissac/Godong/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大稻埕年貨盛況

農曆十二月十六是所謂的「尾牙」,這一天,農家與商家會準備盛大的牲禮祭祀福德正神土地公,入夜後,則設宴席款待親族與雇傭人。此時,當然不可或缺的活動就是「辦年貨」了,舉凡食衣住行、祭祀、辦桌,過年期間在在需要採買年貨,食材、年飾、應景物品,與較為珍稀的南北貨都可以在年貨市集中尋獲,尤其是過年放在桌上放入各種年糖的糖餅盒或糖餅盤,表示「吃甜甜,過好年」的習俗。

台灣人過年吃糕餅的習慣是隨著閩粵移民而來,到日治時期時,日式和果子、羊羹等傳入台灣,因博覽會頻繁舉辦,而使得糕餅業蓬勃發展,國民政府來台後,因中美聯防的緣故,使糕餅的做法更加多元西化,一度相當興盛,許多小商店都已發展成為連鎖經營模式。年貨、年糖、糕餅業的興盛造就了大稻埕聚落的興起,每年到了春節時分,這裡總會造成人山人海辦年貨的特殊景況。

延伸閱讀:【2022春節伴手禮】5間特色蛋捲推薦:青鳥旅行X春水堂「珍奶灌餡蛋捲」限量必搶、8結寓意發發發送人超體面 

Photography by Kuo Fang Wei
Photography by Kuo Fang Wei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