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少女戰士》、《庫洛魔法使》、與《魔法少女小圓》等等作品,這麼多年來讓我們相信「魔法少女」這種概念的存在。她們可愛、她們在戰場或學校裡使用日常想像不到的能力、而她們都有著雙面生活。這樣的概念眾人皆知,你還能說出更多關於魔法少女的特質。
但是這個概念是怎麼形成的?歷史上有女巫沒錯,但女巫跟這些俏麗青春的魔法少女可有遙遠的差距。而相信我,創造出的這個偉大現代文化元素的開端,可能跟這周五 (10月26日) 在網飛 (Netflix) 上檔的《莎賓娜的顫慄冒險》(Chilling Adventures of Sabrina) 有很大的關係。
從《魔法使莎莉》開始
要探討「魔法少女」的起源,我們得先談談 1966 年的《魔法使莎莉》(魔法使いサリー) 。《魔法使莎莉》這是日本螢光幕上第一次出現我們熟知的魔法少女形象:漫畫家橫山光輝畫出了一位來自異星球的魔法少女,偽裝為人類在地球生活,這部漫畫大受歡迎,讓東映動畫將其改編成了電視動畫影集,整整兩年的播映時間可以想見《魔法使莎莉》受歡迎的程度。
雖然說實話,莎莉來自外星球的設定,讓她應該算是一種高智能外星人。但觀眾並不關心這些小事,他們喜歡莎莉想辦法在同學面前隱藏自己的身分,而在他們沒發現時用魔杖解決生活大小問題。
《魔法使莎莉》。
《魔法使莎莉》雖然早在 60 年代誕生,但莎莉卻不是史上第一個魔法少女。反過來想想,有趣的是,日本動畫的角色為什麼會是一個英文名字?莎莉這個名字悄悄地透露了她的出身:莎曼莎 (Samansa),橫山光輝是因為影集《神仙家庭》(Bewitched) 裡那位魔女嬌妻女主角,而將自己筆下的角色取名為莎莉的。
《神仙家庭》,右方正是莎曼莎。
《神仙家庭》轟動日本六〇年代
這種作法非常正常,因為日本是全世界熱愛《神仙家庭》的國家中,最熱狂的一個,熱愛莎曼莎的觀眾們自然對莎莉愛屋及烏。自 1964 年製播至 1972 年的美國影集《神仙家庭》描述來自魔法國的魔女與不相信魔法的上班族相戀成婚,遵守著親愛老公「不准使用魔法」的鐵律,莎曼莎悄悄地在達令眼皮下,用些無傷大雅的小魔法解決生活大小問題。
米倉涼子也演過重製版的《神仙家庭》。
2005 年好萊塢重製版《神仙家庭》。
日本觀眾實在太熱愛《神仙家庭》了,這個影集一在日本播映之後便造成轟動。莎曼莎就像小叮噹(喔!現在大家叫他「哆啦A夢」)一樣,但明顯地比小叮噹更令人喜愛:她會撒嬌、她會體貼像塊木頭的老公不懂浪漫、但她也會耍些小心機與吃醋。愛情元素這個健康健全的小叮噹永遠無法觸及的題材,可是《神仙家庭》的主菜。
造就後續的「魔女」創作
所以,結案?來自 1964 年美國的影集《神仙家庭》,影響了 1966 年的日本漫畫家,做出了第一部日系魔法少女動畫,食髓知味的東映動畫繼續陸陸續續製作了十幾年的魔女動畫影集,才有了《魔法小天使》(魔法の天使クリィミーマミ)、乃至《美少女戰士》、《小魔女 DoReMi》等等的榮景。
但是讓我們先等一下,仔細看看《神仙家庭》與《魔法使莎莉》之間的重大差距。自然,莎曼莎或是莎莉都討人喜歡。但是莎曼莎是成年人妻,她應付的問題是家居生活面的,每天在她身邊的是老公、鄰居與嘮叨長輩,我們相信莎曼莎是一位可愛的魔女,但要稱呼她是魔法少女,似乎有點勉強。但這並不奇怪……
事實上在 60 年代之前,魔女題材的作品通常牽扯到情愛與性:魔女透過愛情藥迷惑心愛的人類,或是得不到愛情的女巫將負心漢獻祭給惡魔。
從《奪情記》到《歡樂滿人間》
1958 年詹姆斯史都華 (James Stewart) 與金露華 (Kim Novak) 主演的《奪情記》(Bell, Book and Candle) 就是如此。在這時代的魔女作品可沒有什麼一心向善,只有為所欲為;可不會助人為樂,只有追求快樂。
金露華真是女巫界第一名。
那麼任性的成熟魔女是如何變成善良又年輕的魔法少女的呢?橫濱國立大學都市創新研究所的須川亜紀子教授認為,啟發日本魔法少女風潮的不只是《神仙家庭》──畢竟莎曼莎事實上與《奪情記》的金露華相差不遠,她們都全心奉獻給愛情──還包括了 1965 年在日本上映的《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
對,就是神仙保母瑪麗包萍。
神仙保母瑪麗包萍。
《歡樂滿人間》裡,一位陌生的神奇保母來到一個功能失衡的家庭中,管教兩個頑皮的孩子,改變一對父母的想法,她乘雨傘而來,又乘雨傘飄飄然離去。很明顯的,《歡樂滿人間》移除了大部分魔女與愛情的關聯,甚至嚴格來說,瑪麗包萍在劇中的保母形象讓她更像是中年婦女。
但是讓我們把這些都擺到一邊:《歡樂滿人間》悅耳的歌曲與風趣的劇情,讓觀眾接受了魔女為善的概念。沒有人要求她一定要出現,但她卻恍若無事地來到這個人類家庭中解決問題,就像是個超級英雄一般──就像是個會吹口哨控制飛針的海盜一般。
「我就是瑪麗包萍啦!」
百分百的青春少女:《少女女巫莎賓娜》
但是,有了 1965 年瑪麗包萍的無私助人、1966 年莎曼莎的生活小魔法、我們還需要很多很多少女氣質,才能做出我們熟悉的魔法少女……所以我們得看看 1962 年的美國漫畫《少女女巫莎賓娜》(Sabrina the Teenage Witch)。
「我希望你別以為我住在荒郊野外,穿著爛袍子煮著噁心萬年湯……」《少女女巫莎賓娜》的開場就要打破女巫形象。
這麼多年後再重看莎賓娜的冒險,可能會驚訝於這位 60 年代早期的魔女,與她同時代的女巫們是有多麼巨大的差異,而跟我們熟悉的魔法少女又是如此相似:她是人類媽媽與巫師爸爸的愛情結晶,這個設定瞬間注定了她雙重人生的命運。
她的魔法世界被稱為「異境」(Other Realm) 或是「魔境」(Magic Realm),但她又同時居住在人類世界的格林戴爾鎮 (Greendale)。
90 年代電視版《少女女巫莎賓娜》裡的「異境」。
她有一身魔法,但卻無意拋棄代表她母親的人類社會,反倒是享受這種腳踏兩條船的自由感覺。當然有時她也得同時處理兩個世界的問題,有時這些問題陰暗又複雜,但基本上《少女女巫莎賓娜》的調性是歡快的、青春的、而且百分百少女導向。
《少女女巫莎賓娜》後來的外傳漫畫《莎賓娜的顫慄冒險》有很多恐怖元素。
所以,讓我們重新溫習一下魔法少女的煉成陣公式:1965 年瑪麗包萍的無私助人、1966 年莎曼莎的生活小魔法、還有 1962 年青春無敵的莎賓娜,三位偉大的女巫作品都是觀眾或讀者喜愛的故事,她們受歡迎的元素在橫山光輝的《魔法使莎莉》結合在一起,透過求作品若渴的東映動畫,將新世代的女巫產物製作成一部又一部的魔法少女動畫,最終這股思維來自西方的風潮,在東方日本發揚光大,而在 90 年代靠著《美少女戰士》的全球走紅,魔法少女又全面回流到了西方,讓這顆原不知魔法少女為何物的星球上,把「魔法少女」這個單字在往後生活的每一天裡,視為理所當然。
「魔法少女」再次重返人間!
《莎賓娜的顫慄冒險》。
所以,你甚至可以說,西方的隨選影音平台巨人網飛,再次把《少女女巫莎賓娜》改編成了影集《莎賓娜的顫慄冒險》,是一次魔法少女風潮的文藝復興。
這部新影集增加了大量的黑暗恐怖元素,但是你仍然能看到莎賓娜俏皮的少女氣質:她仍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魔法少女,她像《超能力魔美》(エスパー魔美)一樣喜歡用超能力開收音機(有多懶)、她又像《光之美少女》一般抵抗黑暗戰勝光明──而且最重要的,當琪蘭席普卡 (Kiernan Shipka) 飾演的莎賓娜綻開甜死人不償命的笑容時,你知道那樣的笑容在萬千魔法少女臉上盛開過。
《莎賓娜的顫慄冒險》預告:
《莎賓娜的顫慄冒險》10 月 26 日播映: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