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Intel大動作宣布20A製程、奪高通大單,背後盤算什麼?能如期趕上台積電、三星嗎?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21年07月28日06:00 • 發布於 2021年07月28日04:21

英特爾在宣布IDM 2.0策略後,於27日首次揭露製程、封裝技術的最新路線規劃,目標要在2025年前趕上台積電和三星的腳步。其中,英特爾憑藉推出的最新20A製程,一舉拿下高通晶片代工訂單。

英特爾此次展示最新的20A製程,其中包含了兩項新技術,分別是全新電晶體架構RibbonFET、背後供電技術PowerVia。高通執行長艾蒙也對此表示,對這兩項突破性的技術感到興奮,「很高興能有另一個領先的代工合作夥伴加入,幫助美國無晶圓廠產業產品和在地生產基地結合。」

在與高通的合作上,雖然雙方皆未宣布哪些產品將會被生產、製造,但英特爾表示,20A製程將計畫於2024年逐步量產。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也說道,高通合約涉及「主要行動平台」,也就是說,未來幾年的Snapdragon系列晶片將可能部分由英特爾製造。以高通而言,先前已有許多和多家晶圓廠合作的經驗,例如台積電、三星,因此,英特爾是否會分配到其訂單配比,還有待觀察。

從長遠來看,高通與英特爾的合作有許多可能性:以高通專注的手機晶片來看,也許是希望透過英特爾的代工服務來打造手機單晶片(SoC)。又或者,高通先前宣布將搶攻筆電市場,打算透過斥資14億美元併購CPU設計公司Nuvia來設計筆電晶片;結合英特爾在PC生產線上的優勢,高通筆電晶片未來是否也有可能透過英特爾代工產出,也值得關注。

高通 computex

英特爾與台積電、三星在先進製程上角力

20A製程中採用的RibbonFET技術,為英特爾對其環繞式閘極(Gate-All-Around,簡稱GAA)架構的命名,也象徵英特爾將正式從FinFETs轉向GAA的晶片技術。

GAA技術與FinFET的不同之處在於,GAA設計通道的四個面周圍有柵極,可減少漏電壓並改善對通道的控制,這是縮小工藝節點時的關鍵。因此,當製程節點進階到3奈米時,FinFET已然不是最佳之選。

1627368482793

最早宣布將GAA用於3奈米製程的三星目前已成功設計定案(Tapeout),離量產又更進一步,預計於2022年投產。三星也曾提出數據,相較5奈米製程,3奈米GAA製程的晶片面積微縮可達35%,功耗也降低50%,運算效能提高約30%。

而台積電在3奈米製程上將會沿用FinFET,主要基於量產上的考量,其在FinFET架構擁有優於業界的技術,可以更有效控制成本。台積電也預計今年下半年試產後,明年下半年將進入量產。

不過,在GAA技術導入方面,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指出,在2奈米之後,台積電將轉向採用GAA的架構,提供比FinFET架構更多的靜電控制,改善晶片整體功耗。目前也已進入製程技術研發階段,預計於2023年風險試產。

不過從近期南韓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來看,GAA製程的相關專利數量,已從2017年的173件倍增至2020年的已381件,其中,台積電以31.4%為居冠,三星則是20.6%,排名第二。可以看出,即便台積電較晚才將GAA技術導入產品,仍在研發競爭力上超越對手。

從英特爾公布的路線圖來看,20A製程將於2024年逐步量產,18A持續改良RibbonFET架構,將於2025年問世。光從台積電和三星在先進製程紛紛領先佈局GAA技術來看,英特爾雖喊出趕上兩大對手的宏大目標,但依舊要面對嚴峻的競爭。

責任編輯:錢玉紘

最新7月號雜誌《零碳新賽局》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