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 年的《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 不僅席捲了美國大街小巷,也捧紅了茱蒂嘉蘭 (Judy Garland) ,〈Over The Rainbow〉這首歌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這部電影其中一個加分的原因在於,它為其中一部最早使用「特藝彩色」(Technicolor) 技術的彩色電影,有別於早期黑白電影膠卷必須人工染色,「特藝彩色」讓彩色電影的攝製技術更為提升,《綠野仙蹤》也成為後續電影的重要基礎。
不過呢,《綠野仙蹤》常被誤認為影史上首部彩色電影,其實在 1939 年以前,好萊塢已經有大約近 200 部電影開始嘗試一些色彩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回 1895 年,湯瑪斯愛迪生 (Thomas Edison) 曾利用他所發明的活動放映機 (Kinetoscope) ,展示多部無劇情手繪短片,其中最著名的彩色短片就是《安娜貝爾的蛇舞》(Annabelle’s Serpentine Dance)。
喬治梅里愛 (George Méliès) 在 1902 年推出的《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也能看到手繪色彩的蹤影,不過這種方式是以手工在底片影格上色,需要的人力、時間皆非常驚人。
到了 1908 年,英國 Kinemacolor 公司研發出可同步捕捉雙色的技術,將紅綠兩色套用在同一膠卷上,但卻無法將藍色也固定其中。而第一部以「Kinemacolor」技術投放的影片,為 8 分鐘的英國短片《海邊之行》(A Visit to the Seaside),內容記錄了當時英國人的日常生活縮影。
而 1914 年的《世界,眾生和惡魔》(The World, the Flesh, and the Devil) 則成為影史第一部使用相同技術的默劇電影,因此這部電影才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彩色劇情長片。
到了 1916 年 Technicolor 公司藉由操作紅綠兩種色彩濾鏡,使黑白負片能與顏色重疊,研發出了「雙色特藝」技術,接著將之改良,運用彩色濾鏡、三稜鏡、三卷黑白膠捲,紀錄三原色光,再進行沖印和染色,也就是《綠野仙蹤》使用的色彩技術,電影畫面變得更為飽滿且自然,也順利將「特藝彩色」推向世界。
至於《綠野仙蹤》雖然並非影史第一部彩色電影,但對整個電影產業的影響重大,桃樂絲一腳踏入奧斯國的同時,也意味著黑白時期的「舊好萊塢」已經正式結束,迎向了充滿色彩及歡樂的新世界。
電影的呈現方式非常簡單,房屋及桃樂絲的替身先是以棕色調呈現,當桃樂絲開啟房門後,全彩世界即映入桃樂絲的眼簾。如今再回頭看這部距今已過 81 年的電影,仍深具趣味。
延伸閱讀:
- 電影《茱蒂》的劇情都是真的嗎?帶你看看《綠野仙蹤》茱蒂嘉蘭的現實人生與電影的異同
- 錯位、倒轉、好萊塢超強大「實物特效」! 10 大不用 CG 呈現的經典電影特效畫面,你什麼時候產生這些都是 CG 的錯覺?
- 李安《雙子殺手》全新預告及幕後花絮公開!揭開讓威爾史密斯「返老還童」的特效秘密
- 視覺特效全新里程碑 !《獅子王》震撼的視聽覺饗宴是如何打造的?聽聽導演及演員們怎麼說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