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沒有理工背景,他如何贏得Google年薪4百萬職缺?

換日線

更新於 2021年01月22日10:26 • 發布於 2021年01月14日10:16 • 小敏 & 小貝 / 30+ 職行力
沒有理工背景,他如何贏得Google年薪4百萬職缺?
沒有理工背景,他如何贏得Google年薪4百萬職缺?

George 是我之前在政大當學生大使時認識的好朋友,目前在美國 Google 擔任 UX/UI Designer (產品設計師),同時也是 Podcast 設計早鳥(Design Early Birds)的創辦人之一。他在政大時念的是心理系,研究所則在交大視覺傳達研究所;之後輾轉到美國紐約留學,就讀帕森斯(Parsons)的 Design and Technology 研究所──畢業之後,留在紐約從事設計相關工作。

在過往 7 年職涯裡,George 陸續待過一些小型設計公司,之後到 Amazon 做了 4 年的 Senior UX/UI Designer;近期跳槽來到 Google ,同樣擔任在如今美國科技業十分熱門的 UX/UI Designer 職務。

這次我們特別越洋訪問 George,由他親自「現身說法」來和大家一起討論、分享自己從心理系轉換跑道成為設計師的心路歷程,以及目前美國 UX/UI Designers 的實際工作內容與職涯發展:

找到自己喜歡的產業,並試著找資源把能力補上

進入心理系就讀之後,George 才發現自己對這個科系沒有原先想像中的熱情。因此在大學期間,他多方找尋自己喜歡的事物,最後決定投入創意、設計領域。

當然,轉換跑道絕非一蹴可幾的事,為了能順利進入相關領域的研究所,他跑到南陽街的補習班去彌補學識上的不足、準備研究所入學考試;順利進入研究所後,更立刻開始爭取出國進修的機會,之後藉由參與教育部舉辦的 「藝術與設計海外菁英計畫」徵選脫穎而出,到美國紐約更進一步培養能力。

George 提到,其實在美國,他很多從事設計的朋友和同事,都非所謂的「科班出身」,而是靠著網路資源自學,並不斷累計作品和經驗值(實習)成就自己的專業能力,並找到 UX/UI designer 的正職工作。

有關 UX/UI 自學網路資源,George 認為 Skillshare, Muzli, Dribble, Behance 等平台都是值得善用的工具。另外,Youtube 上其實也有不少分享,也是一個很好的自學管道。  

申請美國工作簽證:不只實力、還得有點運氣

留學美國的人可能都曉得,畢業後要申請在美國工作簽證(H1B),十分地不容易。大部分人第一次申請工作簽,除了要有雇主願意贊助你之外,還得經過抽籤的程序。不過若成功申請到工作簽證,之後要換雇主時,就不需要再抽籤了。

所以,在找工作之前,George 建議大家最好先做功課,瞭解哪些公司相對願意為外國人申請簽證。至於資訊來源方面,除了大家較為熟悉的 LinkedIn 和 Glassdoor 外,George 推薦一個美國知名的匿名網站:Blind,裡面有很多業界在職人士,匿名分享簽證和實領薪水等「秘辛」,準確性頗高,值得大家參考。 

UX / UI Designer,是軟體巨頭的熱門「金雞母」

接下來,介紹目前美國科技業十分搶手的職缺:UX / UI Designer。

UX 是 user experience 的簡稱,意為「使用者體驗」;UI 是 user interface 的簡稱,指的是「使用者介面」。簡單來說,UX/UI 指的是人們(顧客)在使用產品或服務時所產生的經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產品 / 服務提供者提供的介面。由於 UX/UI 兩者關連性極高、彼此更會互相影響,所以在業界實務上通常不會明確的分類──大部分的設計師,需要同時注意這兩個部分。

而 UX/UI designer 主要的工作,就是藉由收集、考量使用者的經驗,設計出更符合品牌定位與用戶需求的介面。同時,越優化的顧客使用經驗,當然也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使用自家產品與服務。

由於當前幾乎所有服務都走向數位化趨勢,數位產品亦不斷蓬勃發展、競爭激烈,「數位服務體驗」因此不分產業地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企業們也格外需要優化使用者體驗。所以 UX / UI Designer 方面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身價」也水漲船高。

據 George 分享,目前在美國軟體科技業有一定專業經驗的 UX / UI Designers, 平均稅前年薪多在新台幣 300 - 400萬或以上。 

Google UX/UI Designer 面試準備──模擬面試的重要性

為了成功轉職 Google,George 在這次面試前,做了許多事前的演練、並收集同行設計師們給予的反饋與建議,當中包括基本的「行為面試」(Behaviors questions):例如如何跟其他部門合作?自己成功與失敗的案例等。以及專門領域的「作品呈現」 (Portfolio Review)、現場考驗實力的 Whiteboarding 和 Design Assignment 等。

當然,在與其他設計師做面試演練時,難免會因直接的批評指教,造成自己有點心情低落,但 George 表示,其實每一次的(面試)練習也都是坦然面對不同意見,藉此發現自己盲點的最好機會。

另外,在美國職場上,人脈(networking)的重要性也極高。除了自己的設計朋友圈外,他也會利用 LinkedIn 等平台主動接洽想要進入公司的職員、業界前輩等,約出來喝杯咖啡了解其公司文化、工作內容、團隊合作等內部資訊。

UX/UI Designer 的職涯發展

有人會以為若身為“Designer”,雖然目前薪資因市場需求而十分豐厚,但未來的發展空間也相對有限──實則不然。

George 表示,在美國科技業界有兩大途徑,如果是做 IC (Individual Contributor, 不負管理責任),會從 Junior designer 發展到 Senior  designer。升遷管道雖然確實較有限,但工作形式相對自由,之後也有機會往自行開業的方向發展;如果往管理職走的話,則有 manager, director, senior director ,vice president ⋯⋯等諸多機會。

現在部分美國科技公司,也會針對設計部門規劃專門的職涯發展路徑與管理職,例如 Chief Creative Officer 或 Chief Design Officer 等。在 George 過往的工作經驗裡,也看到許多設計師轉去做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或任職於行銷部門。

給有意願到海外擔任 UX/UI designer 者的兩大建議

1. 培養良好溝通能力和流利外語

不論在台灣或跨國職場,良好的溝通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尤其設計師經常需要跟不同團隊、部門討論,甚至得「內部販賣」自己的設計作品。因此在實際工作場合裡,能不能做出一個「好」的設計,有時未必取決於設計本身,而是設計師能不能好好溝通自己的想法。

因此,如何善加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說服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再好的設計,也可能會因為不良的溝通而被捨棄。

當然,到了國外工作,外語能力(例如英文)也會變成必備條件。George 分享自己在美國常常看到很多優秀的亞洲設計師,卻因為英文能力不好或較怯於展現自己,無法增加在業界的影響力,因而與許多不錯的工作機會擦身而過,實在很可惜。

因此,他建議計劃闖蕩國際職場的設計師,除了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的本職專業能力外,也一定要好好補足自己的外語、溝通能力。

2. 勇敢踏出舒適圈

George 還在台灣讀書、工作時,因為當時台灣市場流行「小清新」、「文青」等風格,導致相對非台灣主流風格的設計,經常不會被業界採用。這個現實狀況,間接也侷限了他設計的風格與能力──直到要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看到潛在競爭者們的多元實力,才驚覺自己的不足與狹隘。所以他建議有志闖蕩國際舞台的「設計師」們,更應該要跳脫自己的「舒適圈」,打開心胸去學習嘗試新的事物,找出自己獨有的特色,才能在無數來自各方的競爭者中,找到自己的關鍵競爭力。

這次的分享,希望能提供讀者朋友們對 UX/UI Designer (軟體產品設計師)的初步認識,同時也給予有意從事相關工作的設計師,一些自我精進、加強的建議。

執行編輯:吳玲臻
核稿編輯:張翔一

【延伸閱讀】

●不到 30 歲年薪 700 萬,更重要的是他從不吝於分享──許詮的故事
●一路讓人刮目相看的臺北女生,在倫敦成為「谷歌人」——専訪 Google UK 廣告客製化工程師 Kat Lai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49

  • 垓恪
    400萬?看起來很高 但先想下稅36%,再考慮物價三倍半。確定 薪水還是很高嗎? 我薪水比他高 但我要閃人回台了 最少 台灣不讓我覺得吃便當是件很奢華之事
    2021年01月16日03:18
  • Tina ( iPad )
    難怪google 廣告最近2年特別怪
    2021年01月15日15:23
  • 胤銘
    這標題不錯,四百萬在美國課稅先少一半
    2021年01月15日10:22
  • Ma-gi‵
    UX主要是衍生出概念,他應該不是吃重技術跟設計技能,想法那可能環境影響有關吧
    2021年01月15日08:48
  • Celine
    好笑的。400萬七年經驗⋯他自己知道這薪水算超低薪嗎⋯為他捏冷汗
    2021年01月14日20:5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