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頭家開講】他將家庭工廠變龍頭 成台日中食品大廠最佳配角

鏡週刊

更新於 2021年04月22日21:58 • 發布於 2021年04月22日21:58 • 鏡週刊

早餐常吃的麥片、沖泡穀粉、杯裝牛奶上的玉米脆片,大多出自鈺統食品。34年前,董事長吳翠玉因懂得燕麥營養價值而進口,隨著麥片市場成長,跨入製造,穩穩切入桂格等大廠不做的代工市場。

謝孟晃與謝孟甫兄弟接手父母事業後,打造台灣唯一玉米脆片產線,研發台灣米與根莖類產品,力拚外銷,還與愛之味、里仁分別合夥擴廠至上海與加拿大。兩代用包容與放手克服代溝,才能將家庭式穀物代工廠,擴展成亞洲最大。

謝孟甫(右)與謝孟晃(左)勇於挑戰,齊心將父母的家庭式穀物代工廠,擴展成亞洲最大。
謝孟甫(右)與謝孟晃(左)勇於挑戰,齊心將父母的家庭式穀物代工廠,擴展成亞洲最大。

鈺統食品總經理謝孟甫小檔案

  • 出生:1977年(44歲)
  • 家庭:已婚,育有1子2女
  • 學歷: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系
  • 休閒:收集玩具
  • 座右銘:堅持對的事情,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 經營心法:新的思維管理團隊、新的策略經營企業、新的觀念開發產品、新的理念改變世界

鈺統食品副總經理謝孟晃小檔案

  • 出生:1979年(42歲)
  • 家庭:已婚,育有3女
  • 學歷:墨爾本大學應用商學碩士
  • 休閒:健身、馬拉松、看電影、找好吃的蔬食
  • 座右銘: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萬物
  • 經營心法:以古為鑑、以身作則、以德服人、以誠相待

來到鈺統食品位於斗六工業區的廠房,產品室內放滿市售常見的燕麥片、沖泡穀粉、嬰兒副食品和配方奶粉等上千支產品,全由鈺統代工,副總謝孟晃指著杯裝鮮奶玉米脆片說:「這個1天要做3萬杯耶,我們的產線是全台唯一一條。」

兄弟共治 基層做起

另一櫥櫃又見大砲健身網紅直播10分鐘可賣1萬罐的乳清蛋白,及本土綜藝天王的紅藜口味減肥產品,他低調透露:「天王當時親自到工廠聊合作,還開直播,紅藜這種穀物類是我們在行的,幫他改良口味配方。」謝孟晃頂著一頭剛燙完的小捲髮,說話時眉宇飛舞著自信,「我很喜歡《權力遊戲》的演員Kit Harington,學他的髮型,結果燙完變陳菊。」行走的表情包開口就讓人捧腹。

鈺統推出自有品牌的麥片,加入台灣米、地瓜和果乾,口感更多元。(谷諾粒紅心甘薯,200元/包)
鈺統推出自有品牌的麥片,加入台灣米、地瓜和果乾,口感更多元。(谷諾粒紅心甘薯,200元/包)

鈺統對消費者的知名度雖不如桂格與馬玉山響亮,卻是穀物代工界龍頭。憑著多元產品、彈性客製化與服務即時,客戶囊括台灣最大食品廠、日本零食龍頭與中國最大乳製品廠。甚至與愛之味、里仁合夥,在上海、加拿大設廠,2020年總體營收逾11億元。

謝孟晃與哥哥謝孟甫、弟弟謝孟辰22年前先後回鈺統接班,將40人的家庭穀物代工廠發展為亞洲最大,關鍵在於兄弟共治也共患難,勇於研發新品,畢業後便進工廠,從最基礎的作業員做起。

謝孟甫(左)與謝孟晃(右)兄弟共治公司也共患難,兄弟鮮少吵架。
謝孟甫(左)與謝孟晃(右)兄弟共治公司也共患難,兄弟鮮少吵架。

總經理謝孟甫好不容易從員工教育訓練中抽空受訪,聊起接班初期,他攤開右手比著食指與中指,「這兩根就是被機器卡斷掉,再縫回去。我們一直改善硬、軟體,剛進來可以看得出爸媽以前很克難,有多少資源做多少事,很辛苦。」他升級廠房通過ISO、GMP、HACCP認證,還是台灣唯一拿到美國有機認證USDA的燕麥片製造廠。

當時是謝孟晃撿回哥哥的手指,載他急送醫院,「我沿路闖紅燈。我們不是只待辦公室,確實是在現場做事的人。」走進工廠,燕麥穀倉將近3層樓高,他介紹燕麥粒得經過篩選、蒸煮、壓片、烘烤,高溫悶得人滿頭大汗,「我們壓片還可以根據客戶需求調厚薄度,國外廠不甩你的,會拖慢它的產能。」

鈺統可以依客戶需求客製化穀物壓片的厚薄度,敢提供國外廠商嫌麻煩的服務。
鈺統可以依客戶需求客製化穀物壓片的厚薄度,敢提供國外廠商嫌麻煩的服務。

大學班對 婚後創業

1995年鈺統引進業界幾乎沒有的西式穀物加工設備,開始生產燕麥片,謝孟晃母親、董事長吳翠玉說:「是因為跟所學相關,我和我先生都念中興大學農藝系,你們不要叫董事長,叫我謝太太啦,在穀物產業鏈裡,我們算上游,現在我兒子他們比較會做品牌和電商這塊。」

每年烘焙展總會看到謝家人一起出席,於公於私緊密合作,推廣自家產品。由左至右分別為謝孟甫、吳翠玉和謝日鑫。
每年烘焙展總會看到謝家人一起出席,於公於私緊密合作,推廣自家產品。由左至右分別為謝孟甫、吳翠玉和謝日鑫。

採訪這天,正逢彰師大師生校外參訪,為了招待貴賓,身著淺藍花襯衫的吳翠玉,與員工在廚房準備去年剛推出的植物肉料理,溫柔如鄰家媽媽沒有距離。她與任職顧問的先生謝日鑫幾乎退居第二線,經營交由3個兒子管理,小兒子謝孟辰則負責上海廠。

吳翠玉(右2)親切沒有董事長架子,為了招待貴賓品嘗最新推出的植物肉漢堡排,還到廚房幫忙備料。
吳翠玉(右2)親切沒有董事長架子,為了招待貴賓品嘗最新推出的植物肉漢堡排,還到廚房幫忙備料。

吳翠玉與先生是大學班對,如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真人版,謝日鑫很欣賞班上萬年第1名的好學生吳翠玉,只是他們的故事比電影更勵志,婚後2人互相扶持創業。1980年,謝日鑫在「紅牛奶粉」任廠長,因老闆想發展嬰兒副食品,他有機會接觸不少製造廠,當時已有小孩的他想增加收入,頂下其中一間欲轉手的米精、麥精製造商「家寶」,也承接該廠原本客戶,供貨給軍公教福利中心。

四十多年前,謝日鑫曾到澳洲參訪穀物加工廠。後來創業,他也買下澳洲廠商的二手機器,開啟加工路。(鈺統提供)
四十多年前,謝日鑫曾到澳洲參訪穀物加工廠。後來創業,他也買下澳洲廠商的二手機器,開啟加工路。(鈺統提供)

吳翠玉記得,「跟我爸爸借了幾百萬元,但我有還喔。」父親做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奠定日後吳翠玉進口澳洲穀物的基礎,更是她每次向銀行貸款時的擔保人。謝日鑫對此也心存感恩,「無論公司或家裡都以她為領導中心,她叫我拖地我就拖地,我絕對服從。」他透露2人攜手半世紀祕訣就是:「有一方永遠承認是敗者。」

隨著1978年,美國桂格來台設立分公司,台灣開始出現燕麥片等西式飲食概念,吳翠玉分析當年消費習慣,「以前流行吃焙炒的糙米麩、麵茶粉,比較香,而且台灣早餐選擇太多,剛開始麥片市場很小。」

但畢業於台大植物所的吳翠玉懂得燕麥營養價值,1987年成立鈺統,開始少量進口燕麥、乳粉等原料,供貨給經銷商或品牌商,「那時年輕膽子大,我直接打電話到澳洲廠商問人家能不能讓我們代理,很多大公司根本看不上這個市場,沒什麼競爭,像代理到澳洲托比叔叔的時候,它規模還很小,後來它才成為澳洲最大穀物廠。」

投資設備 產線升級

1990年生意漸入佳境,吳翠玉夫妻卻毅然放下台灣事業,帶小孩到澳洲念書,她堅定地說:「怕小孩子自己去會變壞,我們跟去當書僮。」長子謝孟甫很佩服父母的決心,「他們就在澳洲買個小倉庫,出口穀物原料到台灣。」

直到小孩上大學,台灣麥片市場漸被桂格打開,他們大膽買下澳洲燕麥片廠的二手機器,回台設廠生產,切入桂格不做的代工市場,謝日鑫自我解嘲:「因為客戶沒有選擇,只好選我們,被迫的,哈哈,剛開始也一直參展啊,第一個大客戶就是台糖,合作到現在。」

吳翠玉賺到錢便投資機器,謝日鑫大讚太太:「她很樸素,不打扮化妝,不買名牌,不玩股票,錢都花在設備上。」說完,他從口袋掏出一疊裁過的廣告紙,「像員工丟到回收桶的廢紙,我也會撿回來,背面可以寫筆記啊。」2人連節儉都很相似。

26年前鈺統就引進西式穀物加工設備,成為台灣穀物代工首選。
26年前鈺統就引進西式穀物加工設備,成為台灣穀物代工首選。

當下用不到的機器,吳翠玉也會先買再說。20年前,謝孟晃發現倉庫裡藏著採購多年的玉米脆片部分設備,「機器買了很多年都沒用,我和我哥飛去德國把設備買齊。」測試半年,做壞十多噸玉米,只能餵雞,相較於製程容易、將玉米磨粉進模成型的擠壓式生產,鈺統以玉米原粒製作,口感較酥脆也較能保留營養,是台灣唯一一條非擠壓式產線,難度更高。

謝孟晃拿著玉米脆片解釋:「媽呀超難的,玉米脆片要脆,水分和烤箱的溫度要搭配得剛剛好,脆片上面才有氣泡,這是家樂氏最傳統的做法,不然吃起來潤潤的(指潮濕不脆)。」目前市售杯裝鮮乳搭配的玉米脆片幾乎由鈺統提供,還出口澳洲,反攻穀物產地。

市售杯裝鮮乳搭配的玉米脆片,幾乎由鈺統提供,還出口澳洲,反攻穀物產地。
市售杯裝鮮乳搭配的玉米脆片,幾乎由鈺統提供,還出口澳洲,反攻穀物產地。

注重食安 有難同當

曾在澳洲讀書、生活十多年的謝孟晃分析澳洲業況,「澳洲工業落後,當地四大穀物加工廠只做自有品牌,不幫人代工,其他品牌必須靠進口,我們的機會就來了,雖然台灣價格不一定有競爭力,但我勤勞,回應速度快,交貨時間也比歐美短。」

澳洲客戶很欣賞謝孟晃的熱情,某次客戶的肉廠朋友被供應商無預警斷貨,急尋植物肉原料,3年前還在打樣測試植物肉的謝孟晃馬上救火,「從無到有,1個月內就出貨了。」為了服務更迅速,鈺統展現決心,跟著客戶愛之味與里仁到上海、加拿大設廠,對方也入股合夥。

除了生產玉米、麥片等穀物,鈺統也將台灣米製成米脆粒,深受外國人喜愛。
除了生產玉米、麥片等穀物,鈺統也將台灣米製成米脆粒,深受外國人喜愛。

但要打國際盃,鈺統不只做玉米、燕麥,謝孟晃與哥哥將台灣生產的豆類、白米、地瓜做成脆片、脆粒或沖泡粉,多元選擇也成為出口優勢,謝孟晃對此很自豪:「外國人喜歡米,是因為它無麩質,生意好的時候,1年用米好幾千噸。」學食品加工的哥哥謝孟甫,則針對嬰幼兒、孕婦與銀髮族研發配方奶粉或沖泡飲,帶領工廠轉型,攻入門檻更高的有機市場。

「當然也有失敗的例子啦。」謝孟晃坦承,「十幾年前,跟澳洲買了一套八百多萬元全自動罐裝設備,一次都沒用到,它的產量對台灣市場來講太大了,那時候沒經驗。」成功、失敗,兄弟倆都一起扛,2人還曾經歷冷藏庫失火,隔天又逢921地震,拿畚箕剷燕麥、灰頭土臉的慘狀記憶猶新,又一起面對2011年的塑化劑食安風暴。

當時上游原料商的濃縮果汁粉上榜,謝孟甫主動通報衛生局,下架銷毀相關產品,損失800萬元,壓力大到1個月瘦好幾公斤,謝孟晃很支持哥哥,「我們有決心重新再來,一定要誠實。」此後鈺統自主食安檢驗更嚴謹,耗資千萬元添購檢驗機器。賓客參訪這天,謝日鑫親自導覽解說:「這台液相層析質譜儀要價好幾百萬元耶,可以測重金屬、黃麴毒素等。」

發展品牌 兩代爭執

近10年,謝孟甫與謝孟晃推出自有品牌「三機」,與父母難免意見分歧,例如植物肉的研發,謝日鑫認為,「這產能不大,還沒市場,設備一直更新很燒錢,做了快一年,營業額還不夠投資的錢耶,天天吵啊,我想活久一點,反正錢不在我身上,你媽說好就好。」原本吳翠玉也認同先生,卻開始思考,「我們背景太像,看法一致不一定是好現象,會有盲點。」

去年鈺統推出植物肉產品,植物肉燥還供給全家即食乾麵,廣受好評。(49元/碗)
去年鈺統推出植物肉產品,植物肉燥還供給全家即食乾麵,廣受好評。(49元/碗)

其實,謝孟甫兄弟發展品牌是為了輔助代工,心中已有盤算,「我們不打七傷拳(意指練功者功力不足反內傷 ),自有品牌只要做到有點名氣,人家知道找我們可以推一系列產品,提高代工,我們就很開心了。」謝孟甫語氣謙和。鈺統和不少品牌是上下游關係,也是競爭對手,從沒因此失去訂單。

每年烘焙展,總會看到吳翠玉一家到齊,與客戶寒暄。吳翠玉甚至開始教育孫子,小學就進公司,「我們都要求小孩從小幫忙,現在我會教孫子看簡單的進出口文件,像當初我爸爸教我。」但謝孟晃馬上吐槽,「那時候怎麼不這樣訓練我們,都叫我們搬很重的東西。」越吵越緊密的團結,原來來自吳翠玉超前部署的教育方式,才能在爭執後,依然遠望同個方向。

後記:長兄如父

對於台灣廠年營收好幾年停在8億元這件事,謝孟甫很焦慮,工作之餘參加讀書會,立刻推薦曾國棟的《工作者》與《管理者》2本書給父親和弟弟,提到此事立刻轉頭問謝孟晃讀了沒,他誠實地回:「還沒,你昨天才拿給我。」謝孟甫沒生氣,淡淡地說:「我拿到的當天,2本都看完了,記得要看。」長兄比父還如父,讓謝孟晃頓時像個忘記寫作業的小孩。

【你不知道的頭家】長兄比父還如父 他推書單鼓勵家人同成長
【頭家帶路】穀物代工龍頭二代最愛林內豬腳飯 老闆賣到開超跑
查看原始文章

鈺統總經理謝孟甫(右)與副總謝孟晃(左)勇於挑戰,齊心將父母的家庭式穀物代工廠,擴展成亞洲最大。
鈺統總經理謝孟甫(右)與副總謝孟晃(左)勇於挑戰,齊心將父母的家庭式穀物代工廠,擴展成亞洲最大。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