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國產休旅在出廠時後廂就被裝上一堆金屬鐵桿,若不是為了提升操控表現而加裝的結構桿,那到底是為了什麼?
近年來休旅風氣盛行,國產休旅級距也同樣打得火熱,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到,很多國產休旅的後車廂都會裝上突兀的「金屬鐵桿」,這些鐵桿看似沒有作用,但其實都是為了符合「客貨兩用認證」而特別裝設的,今天就帶大家來好好探究其中緣由。
什麼是「客貨兩用認證」
首先,大家要搞懂什麼是「客貨兩用認證」,根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3條認定,汽車依使用性質可細分成「客車」、「貨車」、「客貨兩用車」等多種不同類型,而每種類型都有不同的認證方式,車輛必須通過該項認證才能合法上路。
而今天的主角「客貨兩用車」與一般我們常見的「客車」認證方式,最大不同點在於車輛後廂的實際載貨容積需達到「一立方公尺」以上,且載客與載貨空間之間應裝設固定式間隔裝置,載貨空間之車窗也應裝設固定式金屬欄杆,如此一來才能滿足「客貨兩用」的使用情況。而且這項規定僅限國產車,進口車只有分成「客車」與「貨車」,並沒有「客貨兩用車」這個使用類別。
這就是為什麼部分國產休旅會在後廂裝上各種金屬鐵桿,因為法規要求如果要成為「客貨兩用車」來滿足載客和載貨兩種使用情境,車廠就必須要裝上可阻隔客、貨兩者的橫桿才行,以免後廂貨物在行駛途中向前滑移砸到乘客,危害行車安全。
為何採用「客貨兩用認證」?
同樣一台車採用「客貨兩用車」與「客車」認證的最大差別,就是每輛車被課徵的貨物稅將可由原本的25%大幅減低至15%,若以百萬售價來說一台車大約就是省下10萬元的成本。說穿了,「錢」就是眾家國產車廠選擇採用「客貨兩用認證」的主要原因。
「客貨兩用認證」對消費者影響
購買「客貨兩用車」的車主若要維持合法狀態,勢必得接受這些金屬鐵桿橫置在尾窗前方,後視鏡視野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且國外原廠設計車輛時並沒有將這些金屬鐵桿給考慮進去,若不幸發生碰撞車體嚴重扭曲時,誰也無法保證這些鐵桿不會成為意外發生時的附加風險。
甚至有些車廠因車輛本身後廂容積不足一立方公尺以上,便會在出廠時先透過擋板、隔塊來「封印」後座椅的調整空間,造成同一款車的後座空間,國產版本比起海外版還要小上許多。
不過消費者購買「客貨兩用車」也不是全然沒有好處的,像是車主如果有卸貨需求,將可以合法地使用「貨車裝卸專用區」停車格;而若是作為公司用車的話,只要車主將「客貨兩用車」登記為營利事業使用,購車所產生的5%營業稅將可拿來沖抵公司應繳的營業稅,這些都是一般「客車」所無法享有的優勢。
自行拆卸鐵桿合法嗎?
也許大家都曾聽說過,採用「客貨兩用認證」的國產休旅在交車後,業代或是服務廠都會幫忙拆除後座擋板與金屬鐵桿來實施「解封」。但理論上消費者購買這類「客貨兩用車」後,正常情況下金屬橫桿必須跟著車輛一輩子,如果擅自拆除被抓到,可是會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遭處新台幣900~1800元罰鍰!而且過了新車五年免驗車的期限後,第六年起車主到監理站驗車時,這些金屬鐵桿也同樣是重點檢驗項目,驗車時沒裝也會受罰。
「客貨兩用認證」未來走向
針對這點,交通部曾經在2017年時表示將針對國產休旅的「客貨兩用認證」從嚴認定,一度規定後廂下的備胎空間不得併入計算至一立方公尺的載貨容積中,讓取得「客貨兩用認證」的難度增高,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減少濫用的情形發生。
只是到了2019年政策卻來個急轉彎,交通部又重新將置放備胎的空間也納入載貨空間的量測計算,此舉等於變相放寬「客貨兩用認證」取得門檻,讓更多國產休旅得以繼續採用「客貨兩用車」的身份販售。(圖為經政策鬆綁後上市的第三代Ford Kuga)
留言 22
翁正
很智障的法規,永遠跟不上時代進步的腳步
2022年02月05日03:24
Michael zheng
大家想想,這種冥頑不靈的法令到底誰佔了便宜?
2022年02月05日14:41
Thunder pig
稅金少了10%,但是車廠給的售價並沒有便宜啊,開了一個圖利財團的小後門而已,惡法!
2022年02月06日01:24
曜
台灣的交通法規一直停留在清末民初…到底養這些冗員要幹嘛?催繳罰單嗎?
2022年02月05日16:06
Lin
不知道是哪個智障想出來的
2022年02月05日16:4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