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 8 日,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正式切斷與俄羅斯電網的聯繫,轉而加入歐盟(EU)電網,使其成為繼中國之後全球第二大同步電網。
事實上,波羅的海三國早在 2022 年烏俄戰爭爆發後,便已停止向俄羅斯購買電力,以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因此,此次切斷電網的舉措,在技術層面上的實質影響有限。
儘管此舉未對俄羅斯帶來明顯的「物理性」影響,然而,對波羅的海三國及其他歐洲國家而言,這一決策卻承載著深遠的地緣政治意涵,與跨歷史的「象徵性」意義,透過本文,我們將為讀者進一步解析。
為何關閉 BRELL 電網?
作為能源安全計劃的一環,2025 年 2 月初,波羅的海三國正式關閉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 Oblast)之間的 BRELL 電網。
BRELL 電網的名稱,源自其連接國的首字母縮寫,包括白俄羅斯(Belarus)、俄羅斯(Russia)、愛沙尼亞(Estonia)、拉脫維亞(Latvia)與立陶宛(Lithuania)。
過去 50 多年來,波羅的海三國沿用 20 世紀前蘇聯時期建立的電力基礎設施。儘管蘇聯於 1991 年承認其獨立,但由於電網轉換需經長期規劃與準備,因此直到今年,三國仍與俄羅斯及白俄羅斯維持「物理性」的電力連結。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早在數十年前便開始規劃脫離前蘇聯電網,然而,直至 2014 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後,該計劃才大幅加速推進。
撕下「能源孤島」的標籤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三國皆於 2004 年加入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下稱北約),儘管相較於歐洲其他大國,波羅的海三國的人口規模較小,不過此次切斷與俄羅斯的電網連結,已然被視為三國進一步擺脫前蘇聯影響,以及強化與歐盟聯繫的象徵。
自獨立以來,波羅的海三國對俄羅斯始終保持警戒。2022 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三國作為烏克蘭的堅定支持者,迅速決定停止從俄羅斯購買電力。
儘管三國積極尋找俄羅斯以外的電力替代方案,以確保國內能源基礎設施的安全,但由於仍隸屬 BRELL 電網,因此須依賴俄羅斯協助維持電網頻率與供應穩定。
正因如此,波羅的海三國長期被視為歐盟內的「能源孤島」。此次正式切斷 BRELL 電網,則象徵三國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在工人奉命切斷位於拉脫維亞東部、與俄羅斯連結的跨境高壓輸電線時,他們還將切下的電線當作紀念品,分送給到場見證歷史的旁觀民眾。
然而,與俄羅斯電網「斷開連結」一舉,亦在國內亦引發質疑聲浪,部分人認為可能會影響電網穩定性,並導致能源價格上漲,進而對「斷網」決定的必要性提出懷疑。
愛沙尼亞外交部部長馬古斯・薩克納。圖/Gints Ivuskans@Shutterstock
對此,愛沙尼亞外交部部長馬古斯・薩克納(Margus Tsahkna)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此決策代表三國終結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他強調:「這將讓俄羅斯不能再以能源作為武器,影響我們的決策。」
同時,愛沙尼亞前總理、現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的卡婭・卡拉斯(Kaja Kallas)也在 X 平台上發文支持,強調脫離 BRELL 電網的決定,不僅讓俄羅斯無法再以能源「勒索(blackmail)」波羅的海,也意味著「對自由及歐盟團結的勝利」。
除了象徵性意涵外,波羅的海三國切斷 BRELL 電網的決定,也有助於減輕歐洲鄰近國家及北約的安全壓力。
自 2022 年以來,波羅的海地區的電纜、電信線路及天然氣管道,陸續發生多起中斷事件,海底基礎設施亦頻繁遭遇技術故障與事故,使該地區與鄰近歐洲國家對潛在的破壞行為保持高度警戒。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去年 12 月,波羅的海地區一條重要的海底電纜疑似遭到破壞。
當時,芬蘭當局在波羅的海扣押一艘載有俄羅斯石油的船隻,懷疑該船與損壞連接芬蘭及愛沙尼亞間的海底電纜、4 條網路線有關。此外,當局還推測,該船可能是俄羅斯專門用以逃避西方制裁的「影子艦隊(shadow fleet)」一環。
事件發生後,愛沙尼亞立即部署國內海軍進行巡邏,以保護與鄰近國芬蘭間的關鍵基礎設施;鄰近國家則派出精銳警察部隊,以及派直升機加強監視。同時,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Mark Rutte)也發文表示,北約將「加強其在波羅的海的軍事部署」,以確保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安全。
從波羅的海到臺灣
本次 BRELL 斷網行動,不僅象徵波羅的海三國在能源自主上的一大步,也獲得歐盟的高度讚賞。
作為長期受俄羅斯以能源威脅的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近年來投入大量心力,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如今,隨著電力與能源的「去俄羅斯化」,三國在地緣政治中找到新的立足點,進一步強化了與歐洲的連結。
回顧同樣頻繁遭遇「海底電纜事故」的臺灣,或許能從波羅的海的經驗中借鏡,理解提升電網韌性的必要性,並探索符合自身需求的「客製化解方」。
【延伸閱讀】
●波羅的海傳說:「朝天眼」比目魚與海底女皇的奇妙故事
●小國寡民的「歌聲革命」──騎上「波羅的海之路」,感動於與台灣如此相似的處境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