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歐洲2家新創公司突破電池材料回收技術 挑戰中國領先地位

路透社

更新於 02月15日15:03 • 發布於 02月15日15:03
rttech0004L.jpg

(路透倫敦15日電)歐洲2家新創公司13日表示,在電動車電池材料回收上達新里程碑。這將滿足未來歐洲電動車電池使用回收材料比重的規定,也可削弱中國在整個電池供應鏈霸位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從2030年8月起,歐洲車廠使用的電動車電池須包含至少6%的回收鋰、6%的回收鎳及16%的回收鈷,且5年後要求比例還會增加。引發相關業者競相挑戰中國在電池回收的領先地位。

英國電池回收新創公司Altilium表示,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研究結果顯示,使用他們回收的陰極活性材料(cathode active material,CAM)製造的小型電池,與使用中國供應商提供的原生材料製成的電池相比,表現不相上下甚至更好。

陰極材料通常包含鋰、鈷、鎳或錳。

Altilium營運長馬斯頓(Christian Marston)告訴路透社,使用他們回收的材料製成的電池與使用全新材料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減少70%、成本可降低20%。

他說:「這是確實的技術突破,真的有助汽車製造商在使用回收材料上的風險降低。」

另一方面,德國電池回收新創公司tozero正在打造1座石墨回收試驗工廠,並正與幾家全球性車廠洽談供應事宜。

tozero執行長佛萊謝(Sarah Fleischer)告訴路透社,如果使用他們的溼式冶金(hydrometallurgy)程序來回收石墨,且過程中使用再生能源,可達成「淨零」排放,且將對汽車製造商有幫助,因為任何鋰電池的碳足跡40%來自石墨。

tozero將在2年內完成設廠,目標最晚2027年生產的回收石墨年產量達到約2000噸,足以供應約5萬輛電動車電池使用。中央社(翻譯)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