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犁客
是人都有情緒。
有的人情緒起伏很大,有的人很能控制情緒,有的情緒你很歡迎(例如愉悅),有的情緒則否(例如悲傷)。
不過,就算是你不大歡迎它出現的情緒,某方面說來,都有存在的必要──就像肉體感受到的疼痛,它存在的用意是對你發出警訊,無論是你的手指剛碰到發燙的鍋子(這會讓手指受傷,不要延長接觸時間,馬上縮回來!)還是扭到腳跛了幾天(關節附近的肌肉還沒復原、無法承受原來的使用方式,所以這陣子小心一點),它都會讓你知道要保護那個部位。那些你不大歡迎的情緒,也有類似的作用。
有很多書在教大家怎麼控制情緒。簡單一點的偏雞湯,就是告訴你出現負面情緒時放寬心胸之類,深入一點的可能會用上科學和醫學研究,或者吐納、正念之類方法,讓你把情緒維持在一個平靜的狀態。這些方法本身沒有對錯,有沒有效果、或者效果好不好,就和每個人的狀態有關係。
──妙的是有很多人不大知道怎麼找出對自己有用的方法。或者,更直接一點講,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情緒模式是怎麼回事。一個情緒起伏有夠大一秒上下幾萬次的人,可能覺得自己很冷靜,一個成天掛著笑容的人,可能沒發現自己心裡滿是傷痛。
而且,控制情緒、保持平靜,或許不是每個人面對世界的最佳姿態。當然,對大多數人而言,情緒平靜表示他們可以更和緩也更有效率地處理很多事情,也有很多人覺得要應付某些情緒很累人、能避就避,但我們剛也提過,每種情緒都有它出現和存在的意義,所以在決定自己該不該控制情緒之前,更應該做的,應該是搞清楚自己的情緒處於哪些狀態,知道它們何時出現、為什麼出現,它們試著告訴我們什麼訊息,以及我們應該怎麼利用它們。
是的,「利用」。既然每個人遇到事情的時候會生出不同情緒、每個人的情緒模式並不相同,那麼辨識出自己的情緒、然後利用這些情緒透露的訊息來調整自己的處世姿態,或許比「永遠保持平靜」來得更實際也更有效。你不用硬要讓自己變得心如止水古井無波,一樣可以在所有情境裡找到自處的方法。
況且,早就有研究顯示,沒有什麼「完全理性」的情況,我們做每個判斷、每個選擇的時候,都避不開情緒;所以,探知並且應用我們自己的情緒模式,其實非常有必要。
《情緒想告訴你的事》講的就是這類技巧。
先從觀察自己做起,好好利用自己的情緒,然後你會更容易察覺別人的情緒反應,成為一個不僅在各種事情裡能泰然自若、也能在團體成員中怡然自得的人──就算沒這麼進階,至少,你也會成為一個別人眼中比較好相處的人。
▶▶看看【情緒並不是要解決的問題,而是缺一不可的存在~解析4大類、18種情緒,學會情緒帶給你的天賦!】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