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獨立影壇備受矚目的劇情片之一《日麗》(Aftersun),描述來自蘇格蘭的11歲少女蘇菲(Frankie Corio 飾),與即將迎來31歲生日的父親卡倫(Paul Mescal 飾),一同前往土耳其共度暑假。二十年後的蘇菲在生日這天,打開了紀錄那次旅行的錄影帶,雖然塵封的影像不曾改變,但以成人視角回顧過往的種種,蘇菲感受到深埋記憶裡的父親,逐漸顯露出難掩的憂鬱之情。試圖從回憶裡拼湊的父親、年幼時的自己與現也為人母的蘇菲,三者交織的動人情感與唯美畫面,成功將融入強烈個人色彩的私電影與大眾經驗連結,在風和日麗的鏡頭下呈現最幽微而又深刻的美麗與哀愁。
本片不僅橫掃當年英國獨立電影獎(British Independent Film Awards,簡稱 BIFA)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英國獨立電影等多項大獎,擔任音樂總監的 Lucy Bright 也獲得最佳音樂監製(Best Music Supervision)的肯定。在投身電影產業之前,Lucy Bright 曾任職於華納唱片古典音樂部和交響樂界的公司,豐富的音樂經歷讓她在2022年也被邀請參與另一部以音樂為主軸的電影《TÁR塔爾》,成果獲得廣泛好評。在參與《日麗》的過程中,Lucy Bright 巧妙地將作曲家 Oliver Coates 為本片製作的配樂與畫面結合,曲目如〈Memory Opening〉、〈Ocean>Rave〉和〈Last Dance (score)〉,都以音樂與影像的形式代替對白及歌詞,創造出動人心弦的情緒張力。
除了配樂之外,本片所使用的歌曲也別具巧思。因電影背景設定在九零年代,畫面上利用當時青少年次文化流行的銳舞派對(Rave),作為連結過去與現在的蟲洞;音樂上則根據年代考究,精挑細選如:利物浦另類搖滾樂團 Lightning Seeds 的〈Lucky You〉、西班牙拉丁流行二重唱 Los del Río 席捲全球的魔性〈Macarena〉、丹麥流行舞曲樂團 Aqua 的〈My Oh My〉、威爾斯英搖團 Catatonia 名曲〈Road Rage〉,以及加拿大另類搖滾嘻哈團體 Bran Van 3000 的代表作〈Drinking in L.A.〉等,忠實還原九零年代多元豐富的音樂場景。其中有三首歌曲特別受到另類搖滾樂迷的注意,透過劇情、畫面與音樂的結合,傳達出深層的含義和動人的情感,有影迷看完電影後表示「再也無法用同樣的方式聆聽這些歌曲了」。
Blur 〈Tender〉
〈Tender〉出自 Blur 第六張錄音室專輯《13》,電影裡使用的是現場錄音版本。此曲由主唱 Damon Albarn 和吉他手 Graham Coxon 共同作詞,靈感來自 Damon Albarn 和 Elastica 主唱 Justine Frischmann 分手後的心境。當年兩人愛得高調,愛情長跑七年後仍因種種原因分手,Damon Albarn 形容這段感情的結束是「極其悲傷的結局」,《13》裡的多首歌曲都可顯見失戀在他身上烙下的印記。Damon Albarn 表示〈Tender〉是致敬生命中曾經很重要的東西,雖然最後失去了但未曾被遺忘。心碎之歌,溫柔之心,深情地回憶所愛之人,又傷心欲絕地呼求救贖,融入 London Community Gospel 合唱團的和聲,更顯痛苦中的無助。對照電影裡的片段,夜色裡蘇菲躺在卡倫的腿上,談論著家鄉蘇格蘭、離散的經驗和遙遠的未來,記憶中父親的指尖溫柔地輕拂過自己的臉龐,畫面又瞬間跳回到光線閃爍的銳舞派對,兩個場景的轉換與歌曲主旨互相呼應。
延伸閱讀:不演了!Blur 睽違11年登 Coachella 台下卻一片死寂,Damon Albarn 心死:「你們再也看不到我們了!」
R.E.M. 〈Losing My Religion〉
1991年由美國另類搖滾樂團 R.E.M. 推出的單曲〈Losing My Religion〉,為樂團的職涯代表作品。由吉他手 Peter Buck 以曼陀鈴譜出主旋律和副歌,主唱 Michael Stipe 作詞,貝斯手 Mike Mills 從 Fleetwood Mac 貝斯手 John McVie 的作品汲取靈感寫出 bassline。Mike Mills 曾表示樂團的發展一直相當平緩,〈Losing My Religion〉是真正為 R.E.M. 帶來突破和改變的作品。許多人因歌名關係臆測歌曲主題和宗教有關,Michael Stipe 曾多次否認,表示「losing my religion」為美國南方的俗語,意思是「失去耐性和禮貌」、「感到挫折或絕望」,並說明歌曲講述的是單戀苦苦思念的心情。有觀眾認為電影裡卡倫之所以排斥和蘇菲上台演唱此曲並導致兩人衝突,是因為歌曲暗藏的同志隱喻。Michael Stipe 曾在1994年公開表示不會定義自己為同志、直男或雙性戀,但曾和男人及女人交往,並在1995年登上美國 LGBTQ 雜誌《Out》的封面,因此有些樂迷將〈Losing My Religion〉解讀為 Michael Stipe 的「出櫃」之歌,而電影裡的諸多細節也可視為對卡倫性向的暗示。
Queen feat. David Bowie〈Under Pressure〉
1981年,Queen 和 David Bowie 夢幻聯動推出的歌曲〈Under Pressure〉,相信對搖滾樂迷來說並不陌生,許多知名樂團如 My Chemical Romance、 The Used,和較年輕一代的音樂人 Shawn Mendes 都曾翻唱過,因此在電影裡出現時更能引起共鳴。整部片隨著〈Under Pressure〉的音符帶出情緒的高潮,卡倫跟著音樂起舞,蘇菲卻面露尷尬,銳舞派對的場景再次閃爍出現,成年蘇菲四處張望尋找父親身影,看似近在眼前卻又被人群推散,想伸手觸摸而不可得,費盡力氣終於與父親緊緊相擁,原先擁擠的舞池只剩兩人,這時音樂也逐漸抽掉原本的樂器聲,只留下 Oliver Coates 的持續長音(drone music)和大提琴伴奏,融合 Freddie Mercury 和 David Bowie 的歌聲唱道:「And love dares you to care for the people on the edge of the night/And love dares you to change our way of caring about ourselves/This is our last dance」最終卡倫還是獨自跌入無止盡的黑暗深淵,徒留蘇菲一人。
本片作為 Charlotte Wells 的長片導演處女作,成果一鳴驚人,Paul Mescal 精準詮釋卡倫壓抑且無處宣洩的憂鬱之情,憑藉精湛演技獲得生涯首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全片沒有過多的台詞和煽情的場面,利用畫面和音樂交織出溫柔而又內斂的父女之情,留下最純粹深刻的情感,透過電影化生命中的記憶為永恆。
🙏追隨音樂邪典指標,樂手巢雜誌 Vol.20 讓我們向狂熱崇拜: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