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用科學角度介紹氣象局 防災志工參訪獲益良多

TCnews 慈善新聞網

發布於 2022年10月02日08:09
氣象局同仁在各站為志工導覽解說。
氣象局同仁在各站為志工導覽解說。

無論是颱風生成及走向,或地震資訊分析,甚至是每天的氣候專業判讀,國人所熟悉的中央氣象局,除了讓民眾在第一時間瞭解天氣動態和災害即時報,也在疫情趨於穩定,開放讓社會大眾預約參訪,其中,來自慈濟北區防災協調中心的207位志工受邀參訪中央氣象局的「2022 Kiss Science」活動前試營運,「用科學角度介紹氣象局」,讓志工團隊大開眼界,汲取新知獲益良多。

慈濟北區防災協調中心志工受邀參訪中央氣象局「2022 Kiss Science」活動前的試營運。參訪路線分五條動線進行,氣象局同仁在各站為志工導覽解說。
慈濟北區防災協調中心志工受邀參訪中央氣象局「2022 Kiss Science」活動前的試營運。參訪路線分五條動線進行,氣象局同仁在各站為志工導覽解說。

中央氣象局規劃各項主題,認識氣象觀測、衛星雷達、預報、資訊、海象、氣候、地震、天文、太空天氣等,並安排體驗及演講活動,介紹如太陽黑子觀測、極光實驗、VR、SOS地球展示系統,局長鄭明典表示,當有嚴重天然災害發生時,總能看到慈濟志工忙碌地穿梭在災難現場,做為政府的後盾,表達對慈濟的敬佩與感謝。

受疫情影響,已三年沒對外開放參訪和舉辦活動,今年由國科會舉辦的Kiss Science,希望用科學的角度介紹氣象局,規劃導覽動向與解說的氣象局一組組長呂佩玲表示,參訪主題區分為「氣象、地震、氣候變遷」三個共鳴點,透過氣象局提供的資訊,可以提醒大眾把災害降低,也能在救災時提點做防護和保平安。

呂佩玲解說,佇立在一樓SOS是「Science On A Sphere」的縮寫,意即球體上的科學,透過四部投影機投影在直徑173公分的大球上,含有氣象、地震、天文、氣候等主題,並以大球解說六大板塊的分布和發生一百個地震,有七十個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

中央氣象局主播伍婉華以大球解說氣象、自然科學、氣候變遷和颱風形成。
中央氣象局主播伍婉華以大球解說氣象、自然科學、氣候變遷和颱風形成。

參訪路線分五條動線進行,氣象局同仁在各站為志工導覽解說。海底電纜以光速回報;有感地震發布、測報、海嘯資訊發布、氣候變遷引發糧食危機,對健康的衝擊。氣象局主播伍婉華分享以SOS大球解說氣象、自然科學、氣候變遷和颱風形成。氣象局同仁吳健富分析9月18日池上地震的資訊內容,讓大家清楚地震發生時,氣象局的應變措施。環形劇場展示室內,帶著大家身入其境體會海嘯、地震等災害,強化對天然災害的危險意識。

看到數據及聆聽解說,前交通部長也是慈濟志工的蔡堆說:「在天然災害時,氣象局與慈濟的防災協調中心是最好的搭檔;氣象局可以提供完整的資訊,無論是國內或海外,趁今天的機會來感恩他們。」參訪的志工,絕大多數都跟防災或與相關功能有關,多瞭解各項資訊,對日後的救災、訪視都是有幫助。

氣象局同仁解說生活好氣象,並邀約志工加入樂活氣象APP,可及時瞭解氣象變化。
氣象局同仁解說生活好氣象,並邀約志工加入樂活氣象APP,可及時瞭解氣象變化。

慈濟北區防災協調中心黃秋良說表示,氣象、地震、氣候變遷所有的災難大都來自於大自然的反撲,在第一時間點知道,就可以早一點做預防。如這次的918地震,接收到訊息就即時做通佈,迅速成立預警開設;搶時間很重要,「氣象局與我們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人人對中央氣象局並不陌生,但要瞭解大氣、地震、海象及天文等領域的自然科學就要用心去認識及瞭解。一趟自然科學知識的饗宴之旅,慈濟志工除了開眼界,也透過氣象局同仁的解說,瞭解到生活氣象和環境議題等知識及防災觀念。

環形劇場展示區,帶著大家身歷其境體會海嘯、地震等災害,強化對天然災害的危險意識。
環形劇場展示區,帶著大家身歷其境體會海嘯、地震等災害,強化對天然災害的危險意識。

(撰文/吳珍香,攝影/陳何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