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臺灣地方歌謠創作賽頒獎 加深土地認同

客家電視

更新於 2022年05月26日12:12 • 發布於 2022年05月26日10:30 • 劉宜頻 徐榮駿 臺北

臺灣地方特色歌謠創作比賽,歷經近兩年來徵件,26日舉行頒獎典禮,共有13位客語和河洛語創作者得獎,主辦單位教育部表示,希望透過地方歌謠的傳唱,加深民眾對自己生長土地的認同。

「來去青山看日出,涼風吹來樹跳舞,王爺公坐在庄裡个廟肚,老人家伯公下講古。」

輕快的節奏,唱出臺八線沿途的泰雅族人,和臺中山城的大埔客,多年來一心一意共同守護大甲溪。

「大甲河水鮮鮮,七座水庫牽緊臺中線。」

明哥菜車樂團團長 邱嘉樑:「之後這麼多年後,原住民跟我們客家人,其實算是說文化融合,都在一起了,大家依附著那條母親之河,對,就是我們那個大甲溪啊,大家一起共同生活,共同維護這條溪的環境自然。」

臺灣地方特色歌謠創作比賽,歷經近兩年的徵件,26日頒獎典禮上創作者齊聚一堂,其中客語歌謠學生組,由作品《思念像一垤白雲》榮獲特優,社會組則由來自臺中東勢的樂團「明哥菜車」,所創作的《山城臺八線》獲得特優,另外描寫遊子思鄉之情的《桐花雨下》獲得佳作。

《桐花雨下》作者 莊樹諄:「是一個對故鄉,或者說對親人的一個想念,那遊子在外面的那種心情,把它寫出來。」

《桐花雨下》作者 徐銘璟:「最不一樣的就是,要如何配合音樂啦,就有一些聲音要比較高,(有些)比較低這樣。」

不過這次得獎名單中,部分項目出現從缺,教育部說到要用母語創作並不簡單。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 武曉霞:「我們也蒐集到非常多,優秀的這個作品,那但是的確,我們要結合作詞跟作曲,它本身就是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它是要跟在地的人文、物產做結合。」

近年本土語言教學逐漸受到重視,教育部強調未來將會加強宣傳力道,也鼓勵民眾透過創作,豐富臺灣特色歌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